▲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美國在各方面的主導地位依然穩固。(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美國衰退論確實甚囂塵上,詛咒著美國必將大不如前的言論滿地都是。右翼人士堅稱大政府思維扼殺了開放精神,債務飆升將讓美國下一代陷入貧困。左派則一口咬定不平等和企業權力掏空了美國經濟。左右兩派更是異口同聲美國製造業的消亡和中產階級的崩潰。但不諱言,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看,美國在方方面面的主導地位依然穩固。
美國仍是全球最強盛國家 悲觀政策破換了成功秘方
從某種程度來說,美國確實已不再獨領風騷,基於購買力的貨幣來換算,2016年以來,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大於美國。但如果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美國的領先地位仍然不容挑戰。 雖然中國GDP已經佔據全球18%的比例,但美國去年的25.5兆美元 GDP,仍然達到全球25%,與1990年幾乎不相上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已開發國家的主導地位其實不降反升。1990年的美國名義GDP占G7國家的40%,現在則升到了58%。 就PPP而言,也是從1990年的43%上升到了今天的51%。所以,美國,根本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糟糕。
▲ 本期《經濟學人》試圖告訴讀者:美國現在推動的悲觀政策可能弄巧成拙,破壞了美國經濟今天如此成功的秘密醬汁。(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本期《經濟學人》全球版本的封面設計上,在一個典型的美國西部荒野上,放上了一個騎著高腳馬,遙望遠方的西部牛仔。上面幾個補充文字,大字寫的是 「RIDING HIGH 意氣風發。」小字則是「The lessons of America’s astonishing economy 從美國驚人的經濟得到的教訓」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以及Briefing專文兩篇文章嘗試告訴我們:美國現在推動的悲觀政策很可能弄巧成拙,破壞了美國經濟今天如此成功的秘密醬汁。
為什麼?
政客誤國!《經濟學人》就語帶諷刺的提及 如果要問 有沒有什麼可以讓尖銳對立的美國兩黨達成共識的,那肯定就是美國的經濟崩潰。川普上任時,高喊著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他將貿易看成一種敲竹槓的形式,搞得現在的美國瀰漫著衰落氛圍。拜登現在準備花費2兆美元重建經濟,但五分之四的美國人告訴民意調查人員,他們的孩子會過的比現在更糟糕,這不但是1990年以來情況最糟糕的一次,也已經變得和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時一樣悲觀。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這些焦慮掩蓋了美國驚人的經濟成就,過去三十年,美國在全球GDP的比重並沒什麼變化,而它在G7 整體GDP比例的逆勢上升,表明它在已開發國家仍然舉足輕重,美國依舊是全球最富有、生產力最高和最具創新的大型經濟體,其他經濟體仍然被遠遠甩在了後面。根據購買力調整後的數據,即使是美國最貧窮的密西西比州購買力也比法國還高。
▲ 美國依舊是全球最富有、生產力最高和最具創新的大型經濟體。(示意圖/達志影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白領人力多推動創新力 巨大的消費市場足以分攤研發成本
另外,勞動力的規模和質量當然重要。美國擁有比其他富裕國家更年輕的人口和更高的生育率。這是其他地方很難匹敵的地方,但各國至少應該從美國移民的高比例中獲得觸動,2021年的數據,美國移民占據勞動力17%,而老齡化的日本則不到3%。美國的勞工人數比 1990 年增加了3分之1,相比之下,西歐和日本只增加了10分之1。但令人驚訝的是,美國的勞動力大部分擁有碩士學位。
除此之外,美國企業擁有超過5分之1的海外專利,這超過了中國和德國的總和。全球研發費用最高的前5大企業都是美國企業;過去一年,他們的研發費用更是一舉超過了2000 億美元,從筆記型電腦、iPhone 到AI聊天機器人,全球各地的消費者都難以擺脫美國的創新影響力。
對全球來說,美國的表現很大程度揭示了經濟應該如何增長。第一個教訓是規模仍然重要。美國有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來分攤研發成本,也有一個深厚的資本市場來籌集資金。現在的中國以及以後的印度有可能後來追上,但仍需一段時間。其他國家當然也想推動,但即使最接近的歐洲也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單一市場。它們的破產法案和契約條款的差異,加上各種的監管障礙阻礙了地方區域間銀行家、會計師和建築師的跨境服務交流。
▲ 在美國創業很容易。圖為斜槓創業,成立AI技術供應商「Wonder Dynamics」的美國影星謝里丹。(圖/路透)
另外一個教訓則是經濟活力的存在。在美國創業很容易,企業通過破產進行重組也是如此。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更有助於就業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模式。今年年初,許多被Alphabet和其他科技公司解雇的美國工人已經在其他地方應用他們擁有的技能成功創辦了自己的企業。 相比之下,在歐洲大陸,科技公司仍在就裁員與工會進行談判。
文章最後指出,或許美國的社會福利並不令人滿意,社福支出佔GDP的比重仍然低於其他國家,但最貧困人群的醫療保險已經擴大。而且自 1990 年以來,美國最貧窮人口中,有20%窮人的收入增長了74%,遠遠超過了英國。
美國人不該忘記是什麼讓自己持盈保泰
《經濟學人》最後認為,美國人應該對經濟表現感到放心。如果以史為鑑,即使美國承擔了經濟脫碳的成本,下一代的生活水平仍會繼續提高。當然,《經濟學人》也點出許多隱憂需要解決,包括太多的年輕人死於藥物過量和槍枝暴力。
此外,《經濟學人》強調美國人越是打心裡認為美國經濟很有問題,美國的政客就越有機會把美國經濟真的搞砸。儘管美國的開放為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繁榮,但川普和拜登都轉向了保護主義,移民政治也變得有毒。補貼可以在短期內促進貧困地區的投資,但有可能削弱市場對創新的激勵。 從長遠來看,他們還將鞏固浪費和扭曲的遊說活動。 而中國崛起和應對氣候變化,更是美國最新的挑戰。最重要的是,美國永遠不該忘記是什麼讓自己得以保持這麼長久成功的。
▲ 川普和拜登的保護主義,有可能削弱市場對創新的激勵。(組圖/路透)
全球化是美國成功的關鍵 過度的保護主義恐搞死自己
信心是政治正常運轉的一個基石,再強的霸權確實都有崩潰的一天,但所謂的強權往往最後死在自己床上,說的就是過度的自己嚇自己,最終將導致自己迎來難以抗拒的新陳代謝與再平衡。
美國兩黨對中國的同仇敵愾讓自己走向內捲,卻忘記了全球化是美國長期增長的關鍵所在,外國競爭促使美國企業提高運營效率,海外機遇更是給了他們更廣大的發展空間。然而,現在,全球化在華盛頓變成了一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詞語,國家安全和產業保護佔據了主導地位。其實仔細看看半導體:美國即使失去了製造的龍頭地位,但Qualcomm和Nvidia仍然設計了全球最先進的晶片。
但拿半導體開刀還不夠,美國政府還試圖在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氫氣生產等方面再投入兩兆美元來重塑經濟。這些干預措施根本和美國過去四十年的立場背道而馳,最終還會讓全球科技付出巨大的生產成本代價。最諷刺的是,這些自殘政策就是來自於衰落主義的觀點,但如果仔細觀察美國的經濟狀況,這根本不是事實。美國政客一口咬定的中國威脅論、移民開放的壞處、大企業的妖魔化,甚至自由貿易的不利美國,不但暴露了人們對全球發展趨勢以及美國經濟實力多麼的缺乏鑑賞力,更凸顯了政客誤國的悲哀以及民主體制的容易被煽動,真的非常可惜。
▲ 美國政客一口咬定的中國威脅論、移民開放的壞處,暴露了人們對全球發展趨勢缺乏鑑賞力。(示意圖/達志影像)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國政客一口咬定的中國威脅論、移民開放的壞處、大企業的妖魔化,暴露了人們對全球發展趨勢缺乏鑑賞力,更凸顯了政客誤國的悲哀以及民主體制的容易被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