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富可敵國。(圖/取自Pixabay)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對一般人而言,只知道是錢多到不行,又遙不可及的超大公司,老闆可都是台灣最大財團的操盤人。
壽險公司富可敵國
以今年一到四月為例,保費收入略減也達6,406億元;資產高達34兆。2021年利率尚未暴升,一年可賺近四千億元,同年股東權益約近三兆,投資報酬率超過10%。就原始大股東而言,投資沒幾年就收回老本了,到了今天甚至又賺了幾十倍了!
全台灣一年的GDP才二十多兆; 相比之下,保險公司真的是一個富可敵國的巨獸。一個壽險公司業務和產品對一般人而言,雖然很多,也很複雜,但是經營原則卻很簡單:就是將收來的保費從事投資在各種資產的配置,但是投資項目的風險要低、而且要分散。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壽險公司的資產配置以「風險分散」最為重要
台灣許多壽險公司的資產分配,除了25%的銀行存款之外,36%投資在有價證券(以政府公債和國庫券、股票為主),約15%投資在不動產,國外投資佔17% (大概有四、五兆投資美國的政府債券、公司債、等國外有價證券為主),卻很少投資在台灣公共建設(只佔1%而已)。
▲ 台灣保險業過去享盡榮華富貴,但是現在又像百病叢生的老人,需要政府搶救。(圖/取自Pixabay)
台灣保險業過去在政府長期的體貼的照護下,享盡榮華富貴,但是現在又像百病叢生的老人,需要政府搶救。由於美國聯準會的快速升息,一夕之間保險業就被升息(造成債券價格下跌)逼到必須插管急救。
2022年美國聯準會基準利率由最低的0.09%,迅速上升到目前的5.08%,債券價格因而連續大跌。以壽險業投資美元債券的部位而言,只要債券平均跌價達5%以上,壽險業的盈餘就會就會減半到1700多億;若跌到10%以上,壽險業就要差不多要掛了。
2022年台灣產險業的虧損更由前年獲利的226億元,轉為虧損1905億元(主要是因防疫保險的虧損,利率上漲的債券虧損次之。)
壽險公司長期受政府保護和照顧
保險業就像一個腦袋很小卻反應遲頓,又大到不能倒的怪獸。台灣壽險業以及產險業究竟是為什麼走到今天這個慘境,就是只知追求短期獲利,缺乏風險分散的意識所致?
依據台灣保險學者的分析,1987年之前政府凍結保險執照,只准八家壽險公司,其中公營企業兩家,民營公司六家,壽險市場基本上是個聯合壟斷的市場,壽險公司享盡超額利潤。
台灣壽險公司難逃競爭力量和利率風暴
▲ 美國聯準會的暴力升息,長達20年的低利率時代結束。(圖/路透)
1987年之後,美國利用301條款,要求政府開放壽險產業,國內外資金便進入保險業,壽險業便由寡占轉變為完全競爭市場,保單利率自然貼近當時市場的高利率。在這段時期,也就是從1987年到2001年之間,壽險公司為了競爭,壽險業紛紛發行高利率的長期保單,以致於埋下了沉重負擔的長期隱憂。
第三個時間點為2001年,全球進入20年的低通膨與低利率時代。第四個時間點為2022年,由於烏俄戰爭以來疫情帶來居高不下的通膨率,引發美國聯準會的暴力升息,長達20年的低利率時代至此結束。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由於美國聯準會的快速升息,一夕之間保險業就被升息(造成債券價格下跌)逼到必須插管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