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克服高齡少子化危機 提升教育和科技是重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把重心放在提高生產力來抵消人口下降的影響可能才更聰明,最有用的仍然是教育,它可以讓老齡化社會更好地善用越來越少的年輕人。

▲ 全球正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困境,連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也不例外。(圖/CFP)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老齡化、少子化議題越來越常在我們的談話中出現。更可怕的是,越來越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國家也邁入了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困境,諸如印度,甚至非洲。全球許多國家的快速老齡化不僅會對產業發展不利,也會造成政府收入的下降以及成本的上升。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數量下降更將鈍化創新,全面削弱經濟的增長。越來越有可能,老齡化及少子化影響將成為已開發國家最被衝擊的一個破壞性結果,遠比它們現在擔心的養老金和醫療保健帳單更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曾經,義大利和日本是老齡化和少子化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國家。義大利現在的年齡中位數是47,日本則是49。今年早些時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開警告:由於少子化,日本正處於無法維持社會基本功能的邊緣。今天,韓國的生育率已經剩下0.8,低於1,意味著下一代的人口規模將不到父母時代的一半。但韓國不是特例,人口下降正變得越來越司空見慣,台灣早就在1的上下掙扎。2010年,全球有98個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已經低於2.1,到2021年,發生這個情況的國家來到了124個,聯合國估計到2030年,這個數目將達到136個。

全球生育率持續下探
開發中國家也不例外

▲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談論少子化經濟。(圖/擷取《經濟學人》封面)

這期《經濟學人》的議題談的正是所謂的少子化經濟。在封面設計上,《經濟學人》讓我們看見的是一個放在草地上的紅色溜滑梯,不一樣的是溜滑梯的滑道只剩下了一半,也就是說再也沒有小朋友可以玩這個溜滑梯了。上面兩排白色字體做了說明,大字寫的是「THE BABY- BUST ECONOMY 少子化經濟。」小字則是「How declining birth rates will change the world 生育率下降將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Briefing專文以及中國板塊第二篇三篇文章解析這個議題。文章提及自工業革命發生以來這大約250年的時間裡,全球人口和財富都呈現著一個爆炸式的增長。然而,在本世紀末之前,地球上的人口數量很可能會面臨自黑死病以來的第一次减少,其根本原因不是死亡人數的激增,而是全球出生率的下降。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生育率,也就是每個婦女的平均出生子女數,正在急速下降。 儘管這個趨勢大家都知道,但其嚴重程度及其可能造成的後果並非每個人都知曉。儘管最近這股人工智慧熱潮看似引發了全球高漲的樂觀情緒,但嬰兒潮退潮仍然籠罩著全球經濟的未來。

西元2000年,全球生育率大約是每名婦女2.7個孩子,遠遠高於人口穩定需要的2.1個「replacement rate更替率」;今天則變成了2.3個,而且還在下跌。按GDP計算,全球最大的15個經濟體生育率都已經低於更替率的水平,這包括了美國和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甚至開始包括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加總起來占據了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結果是,在全球大部分地區,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老齡化國家的狀況不再只屬於日本和義大利,還包括了巴西、墨西哥和泰國。到2030年,東亞和東南亞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將超過40歲。即使在非洲,生育率也開始在迅速下降。

▲ 在全球大部分地區,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恐將面臨預算危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年輕人減少會造成的經濟影響很大,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可以支持養老金的收入來源越來越少,退休人員只能通過國家向勞工徵稅以支付國家需要的公共養老金,或者通過領取自己的儲蓄來購買商品和服務,或者要求親屬提供護理工作。其影響將是更高的稅收、更晚的退休、更低的儲蓄實際回報,以及非常可能的政府預算危機。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越早致富
越快變老

不過《經濟學人》仍然強調,也不需要那麼悲觀,年輕人擁有更多心理學家所說的「fluid intelligence流動智力」,即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他們有可能以全新的方式解决這些問題。

這種年輕的活力可以補充年長勞工積累的知識,並帶來變化。 年輕發明者申請的專利比較可能涵蓋到突破性創新。當然,數據告訴我們老年化國家及其年輕人的進取心較差,承擔風險的意願也較差。老年選民容易使政治僵化,因為當經濟增長時,老年人獲得的利益比年輕人少,所以他們不太熱衷於促進增長的政策,尤其是住房建設。在老齡化社會中,創造性的破壞可能更為罕見,還會以某種方式抑制生產力的增長,從而導致巨大的機會錯失。

綜合考慮,人們很容易將低生育率視為一場需要解决的危機。然而,它的許多根本原因本身仍然是受歡迎的。隨著人們變得越來越富有,他們的孩子往往會越來越少。如今,他們在工作和家庭之間面臨著不同的權衡,而這些權衡其實大多數仍然是更好的。民粹主義保守派聲稱低生育率是社會失敗的標誌,並呼籲回歸傳統家庭價值觀,這是錯誤的說法。更多的選擇是一件好事,沒有人有著必須撫養孩子的義務。

▲ 隨著人們變得越來越富有,他們的孩子往往會越來越少。(圖/CFP)

自由主義者衝動的認為更多的移民代表高尚。但這也是一種誤診。如今,富裕國家的移民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並幫助個別國家解决了工人短缺問題。但生育率下降的全球性意味著,到本世紀中葉,除非有所改變,否則全球可能都會面臨年輕受過教育的勞工短缺的問題。

那最後到底會如何?人們經常告訴民意調查者,他們想要的孩子比現有的多。願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可能部分是因為這些準父母養不起更多的孩子,或者是因為政策的失敗,譬如住房短缺或生育治療的不足。然而,即使這些都沒有發生,經濟發展仍有可能導致生育率下降到更替率以下。家庭第一的政策紀錄令人失望。新加坡提供慷慨的補助、退稅和兒童保育補貼,但生育率仍然為1.0。

釋放全球窮人的潛力可以緩解那些缺乏受過教育、缺乏年輕勞工的國家困境。三分之二的中國孩子生活在農村,上的大多是糟糕的學校; 在印度,同樣比例的25至34歲的人沒有完成高中教育。未來幾十年來,非洲的年輕人可以繼續增長。提高他們的技能本身是可取的,也可以使得更多的年輕移民成為停滯經濟中的創新者。然而,鼓勵經濟發展現在越來越難,而且地方越早致富,就越早變老。

▲ 在印度,有三分之二的的25至34歲青年沒有完成高中教育。(圖/路透社)

人工智慧來得正是時候
讓更多人退休可能不是夢

因此,最終,全球將不得不忍受更少的年輕人,也許還有不斷减少的人口。考慮到這一點,人工智慧的最新進展來得正是時候,一個更具生產力的人工智慧經濟可能可以讓我們發現支撐更多的人退休不再那麼困難。最終,人工智慧可能可以自己產生想法,從而减少對人類智慧的需求。與機器人科技相結合,人工智慧還可能降低照顧老年人的勞動密集度,這樣的創新肯定會受到很高的需求。

如果科技真的幫助人類克服了嬰兒潮衰退,那麼它就是符合了歷史的發展模式。出人意外的生產力進步意味著人口的一個定時炸彈最後仍然可能不會引爆,就像Thomas Malthus在18世紀預測的大規模饑荒根本沒有發生。更少的嬰兒確實會讓人類天才數目更少, 但未來的人類天才或許仍然有辦法解决我們現在擔心的不得了的老齡化少子化痛苦。

▲ 與機器人科技相結合,人工智慧可能降低照顧老年人的勞動密集度。(圖/取自Pixabay)

出生率非決定產能唯一因素
用教育抵銷高齡少子化危機

我認為政府根本無力扭轉出生率的下降趨勢。各國都有鼓勵婦女多生小孩的政策,但效果真的有限。當然,出生率並不是決定生產力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否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經濟體早就成為了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了。其他像是教育普及、法律和金融體系的可靠度,甚至創投、新創的存在都很重要。 你可以看見日本仍然很有創新性,但日本的老齡化和少子化仍抑制著這個國家的發展能力。

所以,把重心放在提高生產力來抵消人口下降的影響可能才更聰明,最有用的仍然是教育,它可以讓老齡化社會更好地善用越來越少的年輕人,今天的巴西和中國仍然有數百萬沒有接受適當教育的年輕人,提升他們對經濟的貢獻並不困難,再聰明的小孩,沒有受過教育都不可能有突破性的表現。另外,科技也可以提供應對人口變化的方法,從遠端醫療到機器人的使用。而最近風火朝天的人工智慧更是眾望所歸,被大家寄望可以緩解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困難。

▲ 把重心放在提升教育及科技,可以讓老齡化社會更有效地善用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圖/記者林世文攝)

無論如何,國家仍然有義務在問題更嚴重之前防微杜漸,從國土發展策略到制定人口、產業與社會政策都很重要,年輕人不肯生養在台灣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國安問題,處理不好,世代資源的掠奪戰隨時都會引爆,台灣能不能克服人口問題,肯定會影響全球地緣政治變化下,台灣的下階段發展。台灣雄偉的護國神山,說到底,也是優秀的人才優勢塑造出來的。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