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慧/整理人生就是創新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透過回顧自己的生命故事,確實能夠找到內在的力量,和自己和解,坦然面對過往的自己,重新評估價值觀和生活方向。

▲ 生命就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每一刻都是寶貴的章節。(圖/pixabay)

● 林嘉慧/任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回憶在熟齡生活的積極意義

生命就像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每一刻都是寶貴的章節。回憶,對每個人來說,都可視為一趟充滿趣味的學習之旅。或許我們總是最先想到那些歡愉美好的時光,像是快樂的童年、愉快的假期、特別的節日、眾人羨慕的成就等等;一想起這些時刻,便不禁嘴角上,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然而,我們也明白,真實的人生除了歡樂美好的記憶,也包括了充滿挑戰、克服困難甚至在黑暗中前行的時刻。這些回憶雖不常主動浮現,卻難以忘懷。

回憶可以簡單,也可以深刻。可以喚起美好回憶,也可以沉澱下來,想想某件事當時為何做出那樣的決定?對自己發生了怎樣的影響?想想生命軌跡最關鍵的是哪樁?又是如何變成了後來的模樣?坦誠地說,深刻的回憶並不輕鬆,然而,正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所說的:「面對那些讓我們感到憤怒或畏懼的事情,大多可以引導我們更了解自己。」

對於熟齡者來說,回憶人生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和家庭重要時刻,可以帶來心靈健康和情感滿足;而當我們回望自己的一生,正向詮釋生命中不好的經驗,並賦予它們深度和意義時,則可以和過往的自己和解。

▲ 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和家庭重要時刻,可以帶來心靈健康和情感滿足。(圖/取自pexels)

美國作家瑪雅·安潔洛(Maya Angelou):「如果你不喜歡某些事情,改變它。如果你不能改變它,那麼,改變你的態度。」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減輕孤獨感和焦慮,才能更好地享受熟齡生活。

記錄人生的數位和紙筆方法

記錄生命回憶有助於保存歷史、促進個人成長、維護關係,並提供一個有價值的資源,可以在未來參考和分享。無論以何種形式,如書寫、照片、錄音或影片,把回憶記錄下來,都是一個有益的行為。

具備數位能力的熟齡者,可以使用數位工具,如Evernote、OneNote和Google Keep,來組織和保存筆記、照片、視頻或聲音。這些工具不僅方便存取,還可以跨設備同步。建立個人網誌或網站來分享回憶、故事和照片,等於將檔案儲存於雲端,沒有保存期限的問題。

有一個精彩的例子,來自美國的 Dave Isay。 2003 年起,他在紐約中央車站開設了第一個 StoryCorps 攤位,創造一個安靜的場所,讓人們可以透過聆聽對他們重要的人的故事來向他們致敬。如今,StoryCorps 已發展成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類聲音集合。通過紀錄生動的口述歷史,將人們的故事在雲端保存下來。

▲ Dave Isay自2003 年起,在紐約中央車站開設了第一個 StoryCorps 攤位。(圖/記者蔡玟君攝)

除了科技及影音形式,「動筆書寫」也是美好的選擇,不僅紙筆的味道與手寫的溫度仍是其他形式替代不了的,值得一提的是,心理治療領域的研究表明,「書寫」(Writing for Well-being)可視為一種自助的療癒工具,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由寫作來梳理認知與應對焦慮,書寫的過程就是陪伴自己的溫馨時刻。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任林基金會的人生陪寫計畫

書寫生命故事亦為「懷舊治療」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在老年心理健康及降低失智風險方面能起重要的作用,諸如荷蘭的侯格威村和台灣的玉里醫院,以刻意創造的復古環境,幫助失智症患者重溫熟悉的日常生活,減輕情緒壓力,甚至減少憂鬱的風險。「懷舊治療」包括個別治療與團體治療,前者有助於情感面的改善,提升自尊心,維持認知能力;而「團體治療」則通過成員間的團體動力,建立正向的社會連結和支持系統。特別是年齡相仿的熟齡團體,因著世代集體記憶的共鳴與分享,展開有意義的對話,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也激盪出創造性的集體智慧,進而提升生活的質量。

面對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任林基金會也啟動了「人生自傳書陪伴書寫計劃」,鼓勵熟齡者透過近3個月的陪伴時間來回顧自己的生命,並將這些回憶寫成自傳。我們以「共學讀書會」的小團體形式進行,並由經過任林培訓的「陪寫員」陪伴熟齡者書寫人生故事,過程中年長參與回顧了他們的生命,挖掘出寶貴的回憶,包括尋找家庭相冊中的珍貴照片、回想學生時代、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以及處理過去的陰影和創傷。當屬於自己的人生自傳書經過編輯出版後,熱騰騰的自傳書交在長輩的手上時,職工、志工及學員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 任林基金會啟動了「人生自傳書陪伴書寫計劃」,鼓勵熟齡者透過近3個月的陪伴時間來回顧自己的生命,並將這些回憶寫成自傳。(圖/任林基金會提供)

人生自傳書的真實案例分享

年過八旬卻優雅精緻的楊荊生女士,是人人口中的「奶奶」。她感到最深刻的是,在這個共學的過程中,她和其他夥伴分享了他們的生命故事,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彼此激勵,也啟發了她對未來的想法。她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一生,包括丈夫空難去世時的困難時期,最終對自己說出:「謝謝妳,妳真的好勇敢」。書寫過程喚醒了她內心的力量。

而隨和的吳女士一直以來都覺得母親偏心,經常對妹妹更好,這讓她在成長過程中感到不公平,甚至結婚後,她也一直努力做到公平,無奈她的孩子們仍然認為她不公平。通過參加書寫計劃,她平靜了回看過去幾十年的生命,接受了自己,並了解到她已經為家庭盡力而為。她意識到需要清除內心的雜草,從改變自己開始,建立新的母女關係。

被視為團體中「開心果」的邱先生,曾經經歷中年失業危機,後來成功創業。他表示,在10周的書寫過程中,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每個人的迷宮都是指向自己的內心」。他回顧過去,發現所有人生經歷都有一個脈絡,成就了現在的自己。而這個陪寫計劃,讓他更珍惜平凡和平安的生活。

從三位學員的說法,讓我們發現,透過回顧自己的生命故事,確實能夠找到內在的力量,和自己和解,坦然面對過往的自己,重新評估價值觀和生活方向。

▲ 從學員的說法能夠發現,透過回顧自己的生命故事,能夠重新評估價值觀和生活方向。(圖/任林基金會提供)

自傳書陪寫在高齡化的意義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500萬熟齡族湧進退休市場,面對百歲人生的來臨,任林教育基金已培育超過400位讀書會帶領人,這些熱愛以生命影響生命、以愛傳愛的高能志工,透過專業陪伴熟齡者,利用10週的陪寫完成一本自傳,不僅讀完「第三人生好風景」,並結交到一群共學伙伴。

是的,成功的晚年,是與自己和解。任林教育基金會藉由安全、互動和彼此支持的環境,讓共學伙伴如家人般地彼此加油打氣,從中學習和互相啟發,並在其中,讓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生命故事自由流淌。當憶及那些困難、挫折和傷心的時刻,情緒可以被溫柔地接住;過去沒能說的、來不及做的,也許可以利用生命回顧的機會,來抱一抱過去的自己、甚至是受傷的自己。

「人生自傳書」陪伴書寫計劃旨在降低熟齡者的孤獨感,讓每個人都能更正向地面對老化;最重要的是,強調「活到老,學到老」,因為整理人生就是一種創新學習。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共學讀書會的團體工作,建立熟齡族的支持系統,使他們更加充實、自信,並在面對超高齡社會時有更多的生活滿足感。任林教育基金會將會一直一直努力下去,若您有意願參加共學團體,甚至有興趣一起以愛傳愛,成為助人的「陪寫員」,都歡迎聯繫我們。

▲ 成功的晚年,是與自己和解。(圖/pixabay)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學老誌》第二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