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聲音:全國協會不該被汙名化

▲中華男籃出征菲律賓。(圖/籃協提供)

▲中華男籃出征菲律賓。(圖/籃協提供)

張家羽/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近日2025亞洲盃男籃資格賽開打,中華隊日前分組預賽對上菲律賓,終場以53比106不敵對手敗北,隨即各界檢討聲浪此起彼落,更有人直指國內單項運動協會需肩負最大責任,並大力抨擊許多協會運作、體質等缺失,筆者認為:不理性(或欠缺建設性)的批評,真的大可不必!

先且聲明,筆者是運動員出身,亦曾經與隊友奪下全國賽事金牌,過去至今先後於體育媒體、運動企業及體育行政機關任職服務,雖不敢說專業,但相對而言,應可說是相對關心國家的體育事務發展,因為工作所需,對於全國的單項運動協會、各縣市的單項委員會的運作,也有所認識,坦白說,許多國內非營利的體育組織,真的被汙名化了。

以當今國內最高體育事務的行政機關教育部體育署(下稱體育署)為例,為講求專業、效能,許多政策的執行(包含尋才、選才、培訓、組隊參賽、國際交流及辦理賽事活動),多數委由非營利體育組織執行,即全國單項協會,因此全國單項協會必須連結地方縣市、學校,掌握人才動向及發展,並提供資源挹注與奧援,才能打造專項運動的人才輸送鏈。

換句話說,從基層、社會甲組,甚至是職業等級選手,協會必須不斷的與各階段的學校、訓練站、球團甚至是職業聯盟合作、溝通與協調,才能確保不斷人才源源不絕,以近期國內田徑、游泳、舉重、羽球、網球、滑輪溜冰等項目,許多潛力新星選手不斷冒出頭,這些多是協會與基層(教練及訓練團隊)共同耕耘而來的,曾幾何時,網路抨擊者有給過他們掌聲?

▲U23中華隊。(圖/記者楊舒帆攝)

▲U23中華隊。(圖/記者楊舒帆攝)

進一步來說,素來有「國球」雅號之稱的棒球,每逢國際成棒賽事表現不佳,許多球迷皆把矛頭指向棒球協會,筆者納悶,過去少棒、青少棒、青棒,或由社會甲組成員組成為主的國際賽事(如:亞運、U21、U23)皆有亮眼成績,論及功勞時,選手(球員)、教練及輔助團隊(如運動傷害防護)絕對是無庸置疑,但有人提及棒球協會嗎?別忘了,潛力好手的發掘、重點培育,乃至成才,再到遴選、組訓、參賽,全國協會亦當居功不小;同時,現下職棒六支球團的規模,是提供國內眾多球員一道表現舞台,這些球員的培育歷程,全國協會絕對也參與其中。

筆者主張,如有不足、缺失(如制度、後勤),各界共同檢視絕對沒問題,但請針對問題提出具體、建設性的策略,換句話說,千萬不要當大聲疾呼「要改革」的一時專家,因為這些一時專家要改什麼?怎麼改?可能都沒有具體答案,倘若如果「比的好應該、比不好被罵」,或只要輸了比賽或負面事件發生,才跟風式的參與批評、事後諸葛,真的是無助體育發展,因為在一時專家高談闊論的同時,這些幕後的體育推手,可能正在努力耕耘中。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作者張家羽,地方政府機關人員,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系碩士班畢業,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張家羽

張家羽 張家羽

土生土長體育人、體育保送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系碩士班畢業,跨足媒體領域,先後擔任體育記者/採訪編輯、企業媒體公關,現為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