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藍色公路的一艘初日號旅遊船,19日遭大陸海警登船檢查30分鐘。(圖/記者陳宏瑞攝)
● 張家羽/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近日大陸漁船金門翻覆事件、大陸海警強制登金門遊艇臨檢事件,乃至於交通部觀光數近日祭出赴陸禁團令,使得海峽兩岸詭譎氣氛不脛而走,令人不禁省思,十年間兩岸關係走向為何急轉直下?難道執政當局尚未察覺,也許,這些現象在政治理念的調整下,兩岸情勢就能獲得舒緩的契機。
顯而易見,「抗中保台」一直是特定政黨的神主牌,無論是在選舉、造勢,再到執政,傳達的政治理念始終對於中國大陸存在濃厚的抵禦色彩,並大肆抨擊對手政黨「親中」的立場;有趣的是,以結果論而言,國民黨執政期間,中華民國依舊是中華民國,少的是兩岸的劍拔弩張;國民黨執政期間,中華民國依舊是中華民國,少的是常態性共機擾台;國民黨執政期間,中華民國依舊是中華民國,少的是邦交國數一味下探;國民黨執政期間,中華民國依舊是中華民國,多的是正向兩岸交流;因此,大陸對台的壓力及威脅,基本上雖是存在,但卻是可透過良善往來而淡化,甚至轉化成友善。
▲ 馬總統任內,兩岸正向交流。(圖/ETtoday資料照)
這幾年,打開電視、拿起手機、閱讀報章,媒體多次披露大陸軍機、軍艦越過中線(或進入識別區),而執政當局對外發言,始終是「嚴密監控」、「予以譴責」等字眼,試問這與對手執政期間有何不同?不同的,僅是讓海、陸、空軍及相關國安單位的基層人員徒增身心疲憊,讓人民處於過多的不安及緊張;筆者認為,捍衛國家主權理所當然,但為政者處理兩岸關係,理應有其它更理想的選擇與路線。
政治路途上,往往尋求與對手作出理念區隔,甚至挑戰對手立場,此現象無可厚非,但若僅為追求政治利益,大肆形塑且製造與大陸的仇視與對立,實無必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毋庸置疑,但同時也不能抹煞兩岸的歷史淵源,畢竟兩岸文化起源及因果關係頗深,且為政者當以民眾福祉為首要考量,面對兩岸議題,如有過多的政治操作空間,排擠的可能是人民權益。
溝通,有其技術!現下執政當局總以對岸不友善的前提,祭出對應的抵禦手段,筆者認為執政者更應著墨的,是如何突破兩岸的僵局現況,當雙方其中一造吃軟不吃硬,己方卻選擇硬碰硬,絕對是無法改變當前針鋒相對情形,別忘了!執政團隊的理念,可能不是每一位人民均予認同,此時若因執政理念的裁量或選擇,導致人民的權益有所犧牲(如赴陸禁團令衝擊旅遊產業),將顯現政客的自私。
▲ 蔡政府於春節前突然下赴陸團禁令,重創許多準備投入大陸旅遊的觀光業者。(圖/ETtoday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捍衛國家主權理所當然,但為政者處理兩岸關係,理應有其它更理想的選擇與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