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羽/三級體育並非職業運動 建立制度有其必要

我們想讓你知道…學生賽事並非職業運動,不應為了成績而忽略培育新血的初衷,不應為了取勝而延攬好手收割現成效益。

▲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12日在個人社群以「逼孩子上梁山的,原來不是黑道,而是高中體總」為題發文,抨擊國、高中球類聯賽轉學禁賽制度。(圖/記者許敏溶攝)

● 張家羽/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近期,有學者針對「國、高中球類聯賽轉學禁賽制度」大肆批評,並在個人社群以斗大標題「逼孩子上梁山的,原來不是黑道,而是高中體總」,指陳此種制度將壓縮小球員的未來;然而,有道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若單以片面主觀的角度抨擊既有制度,卻不盡了解國內體育三級體系的生態與全貌,甚是可惜!

事實上,此種轉學禁賽制度的建立,正是杜絕惡意挖角選手的歪風,畢竟現行國內檢視體育班(校隊)的績效,競賽成績占了絕大指標,例如在指標性運動賽事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教練就能對學校、教育局(處)交代;體育行政機關也能對議會、縣(市)政府交代,但若基層學校失去「培育」的初衷,就可能導致「不積極培育優秀選手,卻要積極延攬現成選手」的弔詭現象,如此真的有助於推動國家體育發展嗎?

這無非是國內體育運動發展的盲點之一,各縣市、各學校已逐漸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挖角選手」,因為收割現成優秀選手,成績就能立竿見影,隨之繳出的帳面績效相對漂亮,就不會怕外界檢討;但可曾想過?這樣的歪風將嚴重衝擊國內三級培育的發展,因為培育選手的基底沒有增加,增加的卻是既有優秀選手在國內的遷徙現象。

▲ 轉學禁賽制度的建立,旨在杜絕惡意挖角選手的歪風。(圖/高中體總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再者,當前國內統稱的「體育」一詞,即含有教育的意涵,從事運動訓練不單是為了出賽,更是促使選手紀律、品格及運動家精神的養成,若依近期有國內學者倡議「無法出賽,就是變相讓小球員進入黑道」的邏輯,難道是要這些小球員只為比賽,卻忽略訓練、養成的教育歷程嗎?難道參與團隊訓練不能出賽就只能混黑道?況且,筆者認為,必須教育學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乃至就讀學校、轉學甚至是轉籍安排所面臨的後果,並在作下任何決策時必須審慎思考,因為自己要學會替自己作決定且應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是以,依據國內體壇的培育金字塔體系,三級階段的任務,是發掘、育成及培養基礎,換言之,學生賽事並非職業運動,不應為了成績而忽略培育新血的初衷,不應為了取勝而延攬好手收割現成效益,如此容易讓學校、甚至地方政府以物質條件作交換,誘引選手形成錯誤價值觀,而學校團隊亮眼成績單,也可能並非是該校教練一手栽培,而是憑藉「誘因」而招募加入的,如此豈不荒謬?制度的建立是規則,並非罰則,這也必須是小選手、小球員該具備的基本認知;因此,探究事件始末,筆者認為應尊重體育運動領域的專業,並充分探討現下體壇的生態,而非以個案一竿子打翻現下政策執行,這不是正義,更非關心體育。

▲ 學校、地方政府不應為了成績而忽略培育新血的初衷。(圖/高中體總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張家羽

張家羽 張家羽

土生土長體育人、體育保送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體育系碩士班畢業,跨足媒體領域,先後擔任體育記者/採訪編輯、企業媒體公關,現為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