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三個女人重塑歐洲 馮德萊恩連任之路布滿變數

我們想讓你知道…在整個歐洲大陸氾濫成災的右翼運動將讓歐洲惶惶終日難以成眠。不想變成這個情況,馮德萊恩好好和梅洛尼打交道真的有其必要。

▲ 自2015年湧入瑞典的16萬3千名難民使當地選民兩極分化,難民問題衝擊左翼執政聯盟的選情。(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2024年的今天,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正發生著巨大改變。歐洲的風景一樣令人神往,那裡各處的古堡仍然讓人流連忘返,但那個曾經欣欣向榮、以開放包容的希臘精神作為砥柱的歐洲,確實已經慢慢走向式微。

今天,如果你走過布魯塞爾、柏林、羅馬、斯德哥爾摩、馬德里等歐洲的標誌性城市,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塗鴉,許多街區已被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移民佔據。很多歐洲人似乎對這一切感到無奈,只能默默接受,而類似這些現象及有關爭論,無疑加劇了歐洲內部文化的撕裂。

現在的歐洲,經濟一蹶不振、政治頻繁出錯。一方面,它不加選擇地接納移民,讓歐洲傳統精神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面,更多歐洲人無法忍受龐大的外來移民衝擊,選擇更為保守的排外主張,這些思潮無疑成為法國的雷朋、義大利的梅洛尼崛起的溫床,現在,連馮德萊恩的言論都越來越偏激。

梅洛尼、馮德萊恩、雷朋 重塑歐洲的三個女人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重回歐洲,指出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歐洲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法國的雷朋是「即將塑造歐洲的三個女人」。(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全球版本封面故事重回歐洲,在封面設計上,《經濟學人》在昏黃的背景前讓我們看見的是正面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和側面對立的歐洲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法國的雷朋,明顯在暗示梅洛尼現在的關鍵地位,以及雷朋和馮德萊恩的勢不兩立。但這三個歐洲女人前方標注的是「The three women who will shape Europe即將塑造歐洲的三個女人」。非常有意思的論點。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歐洲板塊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總共四篇文章,嘗試解析現在的歐洲政治最新變化。文章提及在現在這麼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裡,一向老神在在的歐洲終於驚覺自己其實處在一個讓人擔憂的境地。 烏俄戰爭還沒結束,但俄羅斯已經成功架構了從波羅的海到網路世界的全面威脅。如果川普真的重返白宮,他肯定會進一步削弱歐洲安全的基礎:北約。歐洲大陸的經濟正在遭受全球各個區域的產業政策和保護主義衝擊,但同時間,對大歐洲充滿懷疑的民粹主義者民調支持卻越來越高。

想應這些危險的是,歐盟層面的共識必須盡快形成,除此之外,它還需要警惕極端分子崛起。以上種種問題能否解決取決於三個女人的下一步選擇:她們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和法國民粹主義領導人雷朋。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馮德萊恩冷靜作風受肯定 歐洲政治分裂為連任添變數

▲ 馮德萊恩身為一個德國典型的冷靜保守派,當法德關係呈現緊張時,她將歐盟委員會置於決策核心,成功化解衝突。(圖/路透)

先來談談馮德萊恩,過去五年,她一直領導著歐盟這個最高執行機構,目前正在爭取第二個任期的續任。《經濟學人》仍然認為她眾望所歸:包括成功協調歐盟對普丁侵略做出的強有力反應,並在關鍵時刻深化了歐洲一體化,包括現在正在推動的突破性共同債務計劃。身為一個德國典型的冷靜保守派,當法德關係呈現緊張時,她將歐盟委員會置於決策核心,成功化解衝突。

但要贏得連任,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她必須獲得歐盟27國領導人的支持,然後她必須在歐洲議會獲得多數席位,但即將在6月6日來到的歐洲議會現在暗潮洶湧,理論上,她將得到這個機構裡的保守派、自由派和社會主義團體的支持。 但由於今天的歐洲政治如此分裂,這三個派系據信也只能為她贏得微弱的多數席位。

梅洛尼極右翼作風惹議 卻以務實主義領導義大利

這讓我們聯想到梅洛尼,她自2022年起擔任了義大利總理,也是極右翼義大利兄弟黨的領導人,一般相信它將在歐盟選舉中舉足輕重。這就是馮德萊恩最近一直忙著向義大利人示好的真正原因。

▲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是極右翼義大利兄弟黨的領導人。(圖/路透)

但同時,這些言論卻激怒了自由派和建制派人物,甚至德國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和法國馬克宏領導的政黨人士都不高興。對他們來說,梅洛尼是不可容忍的民粹份子。她與匈牙利強人奧班(Viktor Orban)等人交好,她相信「great replacement偉大的替代者」等種族主義陰謀論。她甚至將歐盟比喻為蘇聯。簡而言之,許多人抱怨她是那種必須被排除在決策之外的極右翼人物。

確實,梅洛尼有許多令人反感的政策和品質,但《經濟學人》認為直接排除她充滿短視,她與馮德萊恩在非法移民等議題上有著共同的看法;她們一起訪問了北非國家,與獨裁者達成了協議阻止非法移民流動。與既有的一些民粹主義右翼人士不同,她一直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她的政黨在安全和經濟方面始終以務實主義者的態度在管理義大利。

更重要的是,與她同一陣線還有一個好處:可以成功將民粹主義右翼分裂為溫和派和極端派。別忘了雷朋虎視眈眈,雷朋試圖將自己重塑為主流人物,但不可以被她愚弄,她是長期仇外心理和巴結俄羅斯的一個煽動者,所以,將梅洛尼往中間拉攏確實可能遏止雷朋並分裂極右派,壓制雷朋還可以削弱她在法國的聲勢。

▲ 雷朋試圖將自己重塑為主流人物。(圖/路透社)

如何成功應對民粹主義 馮德萊恩須好好與梅洛尼打交道

但就算歐洲大選結果出來,政治斡旋與妥協肯定還會拖延數月,這將考驗馮德萊恩的政治技巧,一個可能的發展是歐盟層級仍然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領導中樞,並成功展示溫和派如何與民粹主義者共存,歐洲現在的現實問題早已不是怎麼遏止民粹主義,而是怎麼成功應對已經崛起的它們。

另一個可能發展則非常災難性。歐洲政治已經如此分裂,如果馮德萊恩與其他候選人都沒有獲得多數席位;如果烏克蘭繼續深陷困境;如果川普真的當選美國總統,那已經這麼糟糕的歐洲非常可能進一步陷入混亂。更可怕的是,如果梅洛尼放棄中間路線,並最後靠向了法國雷朋,歐盟穩定的不確定因素將再度放大,那麼一場集結成形,在整個歐洲大陸氾濫成災的右翼運動將讓歐洲惶惶終日難以成眠。不想變成這個情況,好好和梅洛尼打交道真的有其必要。

德法領導人不再支持馮德萊恩 歐洲議會的下一步?

確實,進入2020年代後的歐洲先是遭遇了猝不及防的烏俄戰爭,接著更為嚴酷的能源寒冬撲面而來,夾雜著防疫與戰爭危機,以及接踵而至的能源和通脹危機,讓歐洲人最喜歡高談闊論的綠色生態和環保,突然之間變得極為奢侈。走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和凱旋門,十九世紀的巴黎早已不復存在。

▲ 接踵而至的能源和通脹危機,讓歐洲人最喜歡高談闊論的綠色生態和環保,突然之間變得極為奢侈。(圖/路透)

歐盟成立以來,分崩離析從來沒有終止,烏俄戰爭一度讓他們同聲一氣,可惜戰爭還沒有打完,各種撕裂已然開啟。連即將爭取連任的馮德萊恩都被同為同胞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惡言相向,指責其與外部世界的自由貿易談判方面,無所作為;另外,來自法國的內部市場的「大臣」布雷頓在歐委會特派員皮佩就任前的倒戈事件,更讓大家相信法國總統馬克宏已經不像上一次這麼支持馮德萊恩。看來,這位位居歐委會主席的女強人,確實在試圖延續自己政治生涯的關鍵時刻遇上了暗流。

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拋棄馮德萊恩的男人,當然一下子讓這位女漢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了解歐洲政治的人一定知道,歐委會主席上位的歷史表明,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基本上是布魯塞爾的「造王者」。他們中意的人選,雖然不見得一定能得到政府首腦和議會的多數,但他們不中意的人,絕無可能執掌布魯塞爾。

如今,全球最大的跨國選舉——歐洲議會選舉只剩兩個月。對馮德萊恩來說,既然五年前力主自己上位的馬克宏已經「變心」,極力提攜自己的默克又退出了政壇,如果不想束手就擒,當然結合次要敵人對抗主要敵人就成了她放手一搏的破局道路,難怪《經濟學人》會用三個正在重塑歐洲政治的女人形容現在的馮德萊恩、梅洛尼與雷朋彼此之間爾虞我詐的合縱連橫,但情況到底會怎麼樣?馮德萊恩能不能化險為夷?梅洛尼會不會最後倒向雷朋?歐洲會不會迎來一個更難以想像的災難未來?還剩不到兩個月,一切就將見分曉。

▲ 馮德萊恩如果不想束手就擒,當然要結合次要敵人對抗主要敵人。(圖/路透)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