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廉價惡名拓展南方版圖 中國企業給西方敲記響鐘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國跨國企業所有的一切都在給西方的跨國企業敲響警鐘。過去近年,它們已經在中國市場折戟,沒想到,現在,連全球市場的窪地也開始面臨中國企業的競爭威脅。

▲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中國企業,開始在外循環的推波助瀾下,逐步打開了自己的海外市場。(圖/CFP)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今天的世界,不是我們曾經認識的世界;今天的中國,同樣不再是我們曾經以為的中國。往壞的看,中國經濟放慢與內卷讓我們看見一片蕭條,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中國企業,卻開始在外循環的推波助瀾下,逐步打開了自己的海外市場,尤其是南方國家,這股力量不但開始和西方的老牌跨國企業直面對決,而且,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我為什麼這樣說?

過去幾十年,跨國企業一直將中國視為一個開展業務的重要地點,而事實上,中國企業也把中國市場視為它們最有把握攻城掠地的重要目標,因此,放眼全球市場的中國企業其實屈指可數。同時間,中國工廠足以讓大部份的中國企業坐在國內劍指全球,中國企業也就沒有太大的動機出海擴展商機。2023 年,中國的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只有1.5兆美元,美國的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則來到5.8兆美元,歐洲更是來到6.4兆美元。同時間,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相當於其 GDP的17%,而美國是34%,德國49%。

▲ 和2016年相比,今天的中國企業海外銷售額成長了一倍以上。(圖/路透)

但疫情過後,很多事情都截然不同了。中國經濟的放慢、中國市場的內捲開始迅速改變中國企業的經營心態。和2016年相比,今天的中國企業海外銷售額成長了一倍以上。根據數據提供商FDI Markets 的數據,2023年的中國企業在新興市場的FDI(例如建造新礦或工廠,而不再是購買礦場或工廠)已經飆升到創紀錄的1,620億美元,是2022年500億美元的三倍以上。其中的四分之三更是由中國的製造企業所貢獻的。

確實,中國企業正在所謂的南方國家建立起一支前所未有,屬於中國的新一批跨國企業。

中國企業外循環 南半球經濟體快速成長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聚焦於絡繹於途的中國企業外循環。

封面設計非常形象化,《經濟學人》讓我們看見一朵朵有著中國國徽的降落傘,帶著一個個西裝筆挺的企業家降落各地。左上角幾個白色大字 「CHINESE BUSINESS GOES GLOBAL 中國企業家走向全球。」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聚焦於絡繹於途的中國企業外循環。(圖/擷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第一篇和Briefing專文聚焦中國的跨國企業正在如何改變全球商業世界的運轉。文章提及冷戰結束以來,富裕經濟體的跨國企業始終主導著全球的商業運作。今天的世界,無論是消費者或是勞工,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的跨國企業全球營運影響。 但,今天,隨著來自各個產業的中國企業開始向海外擴張,所有的跨國企業都開始面臨威脅,一場新的商業競賽揭開序幕。大家聚焦的戰場既不是中國,也不是所謂的富裕經濟體,而是正在快速成長的南半球經濟體。

文章認為中國企業的擴張有著兩種形式。一是透過遍佈全球的供應鏈分進合擊。去年,中國企業在這些地區的FDI(直接投資)增加了兩倍,來到了1,600 億美元。其中的大部分用在了像從馬來西亞到摩洛哥這些國家的製造基地。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同時也在嘗試熟悉這些地區的50億消費者。2016年以來,中國的上市公司在南半球的銷售額已經翻了兩倍,達到8,000億美元,穩穩的超越了富裕國家的跨國企業。對於懷抱著中國恐慌的西方跨國企業來說,令人不安的心情瀰漫不散。

中國企業之所以將目光投向海外,主要當然是中國經濟的放緩和國內市場的內卷,這股趨勢削弱了從印尼到尼日等地區現有的跨國企業主導地位。非洲人今天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一半以上來自中國的傳音電子。 Mindray邁瑞是拉丁美洲病患監護系統的領導供應商。中國電動車(EV)和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不停在發展中國家擴張,而 TikTok 抖音獨領風騷的十個市場中,有九個恰好都是發展中國家。

▲ TikTok 抖音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獨領風騷。(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中國掌握「南方財富密碼」 突破西方市場設下的壁壘

然而,中國今天擴張的具體成形來自於西方和中國政策交錯的結果。隨著富裕經濟體紛紛的設立貿易壁壘,將包括太陽能板和電動車在內的中國商品拒之門外,一些中國企業開始試圖透過將生產轉移到南半球來規避限制。同時間,它們發現向新興市場銷售產品更具吸引力。中國政府也開始與南半球國家積極建立各種外交關係來為這些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特別是所謂的「一帶一路」倡議BRI推進了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隨著西方世界的保護主義崛起,中國和其他新興世界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

在去全球化盛行的今天,這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教訓:貿易其實可以帶來非凡的利益。廉價、創新和綠色商品的廣泛推廣可以改善數十億人的生活。中國傳音電子只要100美元價格的智慧型手機,意味著全球最貧窮的人們也可以輕鬆獲得網路提供的所有知識和服務。 負擔得起的醫療設備更是可以挽救無數生命。 低成本的氣候友善科技可以讓發展中國家有機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 中國傳音電子的智慧型手機只要100美元,在非洲有很大的市場,被稱為是「非洲手機王」。(圖/翻攝自傳音官網)

另一個教訓是,保護現有西方的跨國企業免受競爭代價太過高昂。國內競爭意味著,曾經因生產劣質產品而遭受嘲笑的中國企業,現在已經掌握了為低收入消費者生產商品的秘訣,而這是西方企業從來沒有做到的。中國企業現在處於電動車和電池領域的前沿,而這正是富裕經濟體想方設法在保護的產業。中國品牌缺乏全球吸引力的觀點已經被快時尚公司Shein等打破。 中國企業在南半球的銷售額早就超過日本的跨國企業。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30年,中國這些跨國企業將領先歐洲同儕,並與美國的跨國企業平起平坐。

對南半球國家來說,教訓充滿微妙考量。 東道主的政策制定者有機會豐富本國消費者、創造就業機會並促進創新和競爭。 但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一方面採取保護主義,另一方面採取相對消極的態度保持距離。

與西方世界一樣,與中國企業競爭的當地企業會引用中國對補貼的熱愛並尋求特殊的政策保護。巴西已經對電動車徵收關稅,一些中國出口的產品在印尼也面臨徵稅。然而,將中國產品拒之門外將剝奪消費者選擇和創新的好處,並讓生產力低下和停滯不前的當地產業免受競爭。但政策制定者也應謹防過於寬鬆。由於一帶一路的債務變壞,一些已經成為呆帳。如今,中國企業在南半球開展的大部分業務僅涉及最終組裝。為了讓發展中經濟體真正受益,這些政府應該敦促中國企業僱用更多當地工人、分享技術並遵守當地的環境和勞工標準。

▲ 一帶一路的債務變壞,一些已經成為呆帳。(圖/CFP)

中國很可能會同意這一點。多年來,美國和日本的跨國企業看到了培訓當地員工和傳授專業知識的好處,因為它們尋求更接近終端市場、降低成本並避免憤怒的當地人的強烈反對。中國企業可能同樣會看到在新興世界中紮根更深的好處。正如更緊密的商業聯繫增強了20世紀末美國和日本的軟實力一樣,中國也可能在全球南方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過去幾十年,西方一直是這個世界上全球化最積極的倡導者。它決定轉向保護主義來讓自己免受中國競爭影響仍然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看得清楚成效如何。但這個世界並沒有停滯不前,西方的跨國企業長期以來一直是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主要推動者,也是全球開放的最大受益者。 如今,他們正在將這個世界上成長最快、人口最多的新興市場拱手讓人。 而中國已經開始嘗受甜美的回報。

擺脫廉價中國製造 給西方企業敲一記響鐘

其實從2018年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落地開始,中國企業的製造技術就已經開始擺脫了質量低劣的名聲,起碼中國製造的「堪用」產品在南半球國家已經足夠具有吸引力。這也間接幫助了他們進一步銷售更高端的產品。數據供應商 MarkLines 的數據顯示,上汽和比亞迪BYD等在泰國的電動車銷售所佔份額已經從2020年的6%上升到了2023年的 18%。中國甚至佔據了俄羅斯汽車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另外,像是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中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也成功擴大了在新興市場的銷售。

▲ 從2018年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落地開始,中國企業的製造技術就已經開始擺脫了質量低劣的名聲。圖為上海臨港工業區特斯拉廠。(圖/翻攝澎湃新聞)

Pew研究中心表示,雖然西方人對中國的懷疑論不曾減少,但許多發展中國家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中國企業可以協助它們的進一步經濟發展。在疫情過後,隨著美中對峙的加劇,南方國家勢力的崛起,中國過去的一帶一路效應也開始發揮,中國企業在南半球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甚至在不依賴其製造實力的行業中也表現強勁,各個來自中國的品牌企業開始在南方國家插旗。目前在亞洲和中東地區擁有7,000多家門市的Cotti Coffee就是一家成立於2022年的中國企業。

所有的一切都在給西方的跨國企業敲響警鐘。過去近年,它們已經在中國市場折戟,沒想到,現在,連全球市場的窪地也開始面臨中國企業的競爭威脅。2016 年,美國和歐洲的上市公司海外銷售額仍然是中國企業的15倍,但今天,這個比率已縮減到5倍。中國企業在發展中國家的受歡迎程度讓西方的跨國企業背脊發涼。

當然,西方企業仍然享有一些優勢。他們在打造全球品牌和僱用當地員工方面擁有累積數十年的跨國管理優勢。同時,中國的地緣政治野心仍然讓部份國家忌憚,「一帶一路」倡議留下的一些難解債務仍然需要進一步磋商,更何況,爭奪南半球消費者的競爭才剛剛開始萌芽。不過,中國新一批開始征戰海外的跨國企業實力確實不容小覷,它們的快狠準、大規模兵臨城下以及商業模式的靈活變化常常讓人猝不及防;而西方跨國企業的時間窗口其實比他們想像的還要短,西方世界風起雲湧的保護主義政治對自己的跨國企業業務拓展一點忙都幫不上。

▲ 過去近年,西方已經在中國市場折戟,沒想到,現在,連全球市場的窪地也開始面臨中國企業的競爭威脅。(圖/達志/示意圖)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