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的風向變了 「大成功」勝券未必在握

我們想讓你知道…大罷免比數來到31比0,待中選會宣布查對結果後將進入20-60天的對決廝殺。但綠營想要的大罷免大成功,勝券未必在握,因為社會風向早已改變,即使同溫層熱情不減,大罷免恐怕沒有想像中樂觀。

▲▼全台罷免團體於2/10由曹興誠董事長陪同赴中央選舉委員會遞送罷免選區立委提議連署書,第二波連署書四點已送達中選會。(圖/記者湯興漢攝)

▲大罷免風起雲湧,全台35罷免藍委團體總動員,最終31罷團挺過二階連署完成送件。(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大罷免31件藍委罷免案二階連署已送件,中選會將在20日開會審定查對結果,若正式宣布成案後,將於20~60天內辦理投票。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各地罷免提交連署書早已超過130萬,國民黨走入歷史的日子已經不遠。但民進黨沒有體認到的是,雖然綠營同溫層對罷免的熱情不減,社會的風向早已改變,大罷免可能沒有民進黨想得那樣樂觀。

全台罷免同一天投票 有利造勢

藍營罷免北市雙吳(吳思瑤、吳沛憶)日前宣告失敗,雖然還有數個罷綠委連署尚未到截止期限,但幾乎已經確定不可能成功,大罷免確定只有綠罷藍,不會有互罷。如今的問題只在於送件較晚的張智倫、林德福、林沛祥以及補件的馬文君、游顥等5人的罷免案,是否趕得上中選會20日的會議,大罷免究竟是31人一併舉行,還是分兩次投票。

對綠營而言,若31人的罷免案能在同日舉行,必然更有利於造勢和動員,若分成兩次投票,第二梯隊的罷免投票聲勢必然遠不如第一梯次,綠營支持者也未必能承受兩次的高強度動員,成功的機率必然大幅下降,對藍委的威脅也必然降低。

▲▼柯建銘 大罷免 立法院院會 癱瘓 海報戰。(圖/記者屠惠剛攝)

▲全台大罷免風潮走到如今,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扮演了關鍵角色。(圖/記者屠惠剛攝)

綠營大罷免能走到今天的規模,柯建銘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若非柯建銘從春節一路煽動綠營支持者的激情,揚言要全數罷免41席藍委,大罷免絕對不會有這樣的聲勢。如今柯建銘又再次吹響進攻的號角,先是預言大罷免投票的日期,又以連署的成果要將國民黨掃入歷史。

川普關稅戰開打 轉變大罷免風向

綠營大罷免連署的確空前的成功,但這樣的成功其實是奠基在前期的基礎上,尤其在3月陸配網紅亞亞案全台沸騰、抗中保台情緒炒到最高點,支持大罷免的氛圍也達到最高點。4月2日川普對等關稅宣布之後,社會大氛圍就已經出現轉變,行政院長卓榮泰的「安心睡」,讓社會開始質疑政府的能力,接著又有匯率大漲的一連串事件,讓民眾不得不更加重視經濟的問題。

過去短短2個月,國際社會的主流從原本的反中抗中,快速轉變到疑美反川,對於川普的態度也越來越硬。甚至連原本主張「脫中入北」的賴清德都改口,否認自己主張「脫中入北」,強調自己主張的「布局全球」,當然也包括中國在裡面。

▲▼美國總統川普2日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並簽署總統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並簽署總統令,這場關稅戰的開打,打亂了全球經貿局勢,也轉變了國內大罷免的風向。(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抗中保台」是大罷免的骨幹,因為這些藍委都是「中國同路人」,所有作為都是要摧毀台灣主權,所以必須要被罷免。但如今民進黨同樣刺激抗中保台的種種作為,收效卻遠不及今年3月的熱烈。更遑論還有綠委沈伯洋父親是台商的消息,進一步削弱了綠營訴求的正當性。

這幾天館長赴陸直播引發熱議,這當然只是政治新聞的花邊,但也相當程度反映出社會氛圍的改變。試想,在3月「抗中保台」撲天蓋地之時,哪有人敢冒大不諱去做這樣的事情?如今館長去「為匪宣傳」,陸委會和民進黨卻幾乎噤聲,綠營「抗中保台」的底氣已經大不如前。

罷免兩大訴求消風 社會熱情難以為繼

總預算是大罷免另外一個重要的訴求,藍、白聯手亂刪總預算,讓政府沒辦法做事,所以必須要被罷免。結果監察院公務車私用的消息,卻戳破綠營的謊言,監察院預算再怎麼刪,監委拿公務車辦私事依然順手,還理直氣壯的抱怨自己必須要改搭捷運。甚至連新上任的高鐵董事長史哲也傳出公務車私用,行政院甚至連回應都不回應,讓史哲以「順路裹膏藥」就一筆帶過。

▲▼全台罷免團體於2/10由曹興誠董事長陪同赴中央選舉委員會遞送罷免選區立委提議連署書,第二波連署書四點已送達中選會。(圖/記者湯興漢攝)

▲大罷免主軸之一「抗中保台」,罷團點名在立院聯手通過各種親中法案及預算的「親中立委」,展開罷免行動。(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大罷免最主要的兩項訴求都先後破功,綠營同溫層或許沒有消退,但卻也難以為繼。為了維持大罷免的熱度,持續激化藍綠對立,政院先是宣布刪減地方補助款,內政部又拋出中正路改名的議題,結果兩個議題都引發民怨,鎩羽而歸。行政院不得不出面叫停改路名,並尋求以追加預算補地方補助款,而追加預算正是當初立法院長韓國瑜的主張,而卓榮泰並不接受、堅持覆議。

社會氛圍不如預期 大罷免未必大成功

綠營的大罷免連署在前期的確非常成功,但如今社會的氛圍已經完全脫離民進黨當初預設的軌道,以「抗中保台」決戰大罷免的戰略已經破功。政院近日接連出昏招,顯示手中已經沒有足夠的子彈可以撐住大罷免的熱度,所以連未經審慎評估的議題也通通拿出來當做大罷免的燃料,結果遭到反噬。

在大罷免的壓力下,藍委不得不降低存在感、以陸戰爭取選民的支持,而綠營不自省又高調的姿態,卻累積了更多的民怨。社會的風向變了,而民進黨卻踩不了煞車、回不了頭,大罷免的結果,恐怕遠不如民進黨想得那樣樂觀。

▲▼民進黨舉辦「人民是頭家」政策宣講會–台中場,民眾響應連署擠滿攤位。(圖/記者杜冠霖攝)

▲大罷免面臨國內外局勢的轉變,能否能維持社會熱情直到投票,恐怕不容民進黨樂觀以待。(資料照/記者杜冠霖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單厚之專欄

單厚之專欄 單厚之

資深媒體人,曾任職中時、聯合、蘋果、壹周刊、三立新聞網、明日報、TVBS周刊...等多家媒體。

單厚之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