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中國防疫若失控 誰能獨善其身?

▲李顯龍表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不是「國與國」的問題,更不是一個種族的問題,應避免汙名化。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防疫作戰當前,說太多政治語言,不免讓人生厭。兩岸因首波武漢臺商包機返鄉名單,以及為一名確診病例的「真假問題」大打口水仗;在臺灣,要不要戴口罩、何時帶口罩的醫療保健問題,也被無限上綱到政治人物的政治角力;而身為武漢肺炎來源地的中國大陸,更是成為眾矢之的,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幾乎要毀於旦夕之間。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公開表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不是「國與國」的問題,更不是一個種族的問題,有些人不瞭解這件事情。他感到遺憾的是,有些國家出現排華現象,因是病毒來自中國,就認為中國人或華人有問題,「這不合邏輯,是很衝動的心態」。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多元社會,李光耀和李顯龍父子總是能從「和諧社會」的角度,看待新加坡的國內和國際問題。我認為兩岸和國際社會,都應重視李顯龍的上述看法。

蔡英文總統說過,臺灣行有餘力,願在防疫工作上對對岸提供協助。蔡總統的說法有站在人道的高度,也考慮到現實的問題。遺憾的是,對岸沒有做出善意的回應。北京顯然顧慮,兩岸的防疫合作會被臺灣當成「國與國」的關係來炒作,這是對岸的一貫思维,所以用「一個中國原則」,把官方所有的防疫互動空間都堵死了。

「兩岸無小事」,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說法。為什麼兩岸任何小事都可能發展成很大的問題?「泛政治化」應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而對岸尤其熱衷於「講政治」。

另一方面,我們也見到臺灣有些人,隨西方若干媒體的評論起舞,把對疫情的關注,轉移到習近平的「宫廷權鬥」,並因此刻意貶抑對岸在抗疫行動付出的努力。個人認為,評估疫情對中共政治權力的影響,很重要,但那是屬另一個範疇,而非現實必須考量的問題。防範肺炎病毒擴散不易,難道中共政治有變,臺灣就能置身事外?臺灣沒有任何幸災樂禍的理由。至於「看衰」對岸的抗疫成果,那對臺灣究竟又有什麼好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圖/路透)

事實顯示,不僅李顯龍公開表示「中國人做的是負責任的事」,並希望中方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成功,能打贏這場戰役;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最近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總部,召開非盟峰會的會前記者會上,也表示:「中國為了控制疫情和避免病毒傳播,盡了極大努力。我認為這份努力並不簡單。」古特瑞斯認為,「我們需要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有時會伴隨出現的污名化行為。」他強調「維持非常強烈尊重人權的態度很重要」,而國際間有必要採取「非常強力合作」和展現「強大團結」。

這次武漢肺炎事件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全球化」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人與人和國與國的距離縮短了,整個世界忽然變小了。實際上,自二十世紀四、五○年代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帶給我們一個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就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並且也影響到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

兩岸民眾各自所處的內外環境,也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而發生變化。就如李登輝總統所說,「許多臨時問題,變成長期問題,許多非常時期的問題,變成平常時期的問題。」但遺憾的是,我們的觀念和作法都沒有與時俱進,即沒有用新思維看待新問題,而且還是用舊方法來處理舊問題。這是兩岸關係始終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反退的根本原因。

熱門文章》

►【武漢肺炎】勿因一場肺炎成了「醜陋的中國人」!

►【武漢肺炎】兩岸防疫急缺危機管理機制

►看更多【趙春山】專欄

►按讚加入粉絲團,讓你成為話題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