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李克聰/疫情下慘淡交通業的解方

▲新冠肺炎日趨嚴重,交通業載客率也受到大幅影響。(圖/記者林敬旻攝)

●李克聰/消基會交通組副召集人

這次的新冠肺炎不只影響民眾健康也重創經濟,因嚴重疫情延續尚未見其高峰,對觀光旅遊和交通運輸業影響最大。加上所有學校延後開學及旅遊人數大幅減少,公路客運及公車業者的整體載客率至少減少2到3成,特定路線則至少減到4成,客運及公車駕駛因為減少出勤與加班薪水大減。目前業者已經向主管機關申請減班爭取下個月正式上路,藉此降低營運損失。

因應嚴重疫情影響行政院會於2月13日拍板因應新冠肺炎衝擊產業的紓困措施,其中交通部對觀光產業及交通運輸業紓困方案共籌編約新台幣142.3億元,加上觀光復甦與升級轉型,總計投入約500億元。

根據交通部規劃,對於觀光產業紓困約44億元;交通運輸業紓困有協助遊覽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計程車客運業融資貸款及利息補貼、減免汽車燃料使用費50%、補貼牌照稅50%、補貼航空業及機場業者等8項約98.3億元。紓困對象包括陸運、海運、空運及觀光產業的相關行業,從提供營運損失救濟、營運支持及減輕營運負擔等三大方面協助產業紓困。

但這些補貼及紓困措施,對於相關產業及經營業者短期雖能減低衝擊,但如何針對未來高傳染病毒之嚴重疫情及極端氣候災情影響所發生之困境,研擬制度化之因應方案並能即時應變實施,筆者提出以下意見提供政府、相關產業及經營業者參考。

▲交通運輸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業績,交通部也提出紓困措施協助業者。(圖/記者沈繼昌翻攝)

首先政府、相關產業及經營業者應該加強高傳染病毒之嚴重疫情的風險管理,高傳染性新冠肺炎在去年底傳出後,政府及業者就應參考2003年初之SARS嚴重影響程度,啟動相關風險管理,進行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預防及應變處理等的相關評估分析及因應對策。

在交通運輸及觀光之影響方面,除了相關產業及經營業者會受到極大衝擊,相關從業人員包括駕駛等的影響亦不容小覷。建議應運用此次危機規劃交通運輸之彈性營運模式及資源共享之聯營機制,在未來高傳染病毒之嚴重疫情及極端氣候災情影響下的情境即可有效減少衝擊,政府的補貼及紓困措施才可發揮適當協助的效果。

彈性營運的核心思維是改變以往傳統供給導向之包括固定路線及固定班次的固定排班方式,採行需求導向之適度彈性路線及適度彈性班次的營運模式(DRTS),也就是運輸業者按照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規劃,利用彈性排班或預約搭乘的方式,運用共乘的方式避免資源浪費的運輸服務方式。

這類運輸服務通常用於人口密度低或是偏鄉地區的服務路線,亦可擴大實施在一般路線的離峰需求時段及較少人搭乘的小站。例如國道客運可在週二至週四之離峰日,採行整點固定發車、半點則需透過預約至發車門檻人數再發車,在多點上下交流道載客的路線之較少人搭乘小站則需透過預約才決定是否停站上下客。

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營運成本、行車時間及駕駛工時等,進而改善營運績效與安全,同時必須配合預約優惠票價機制以提高乘客使用誘因。另外資源共享之客運聯營機制,則可運用不同業者間之聯合排班與聯合派遣車輛與駕駛之避免資源浪費方式,進而減少營運成本。聯營機制如能透過政府規劃設置的多業者多路線營運之共同轉運站實施,效果會更為顯著。

上述機制無需在疫情及災情發生後,再向主管機關申請減班,因而延宕應變作業時間,可即時應變自動運用在嚴重疫情及極端氣候災情影響下的交通觀光低需求困境。相信上述機制定可發揮其交通運輸及觀光應變營運的績效,亦可減少政府補貼及紓困的財政負擔,並可透過預約乘客之ID了解其旅遊史及風險程度,適度規範限制其搭乘以減少病毒傳播之風險,甚至可參考運用在其他相關產業之人力規劃減少防疫假之衝擊。同時建議政府在相關交通建設之規劃管理亦應進行風險評估,考量未來嚴重疫情及極端氣候災情之風險性與不確定性的影響。

熱門推薦》

►電動代步車亂象叢生 長者安全需重視

►公車運量靠補貼? 須有配套措施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點此投稿

李克聰專欄

李克聰專欄 李克聰

逢甲大學副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專長為智慧型與大眾運輸系統、航空工程。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