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王臻明/任務尚未結束 漢光演習只是聯兵營新編裝檢討的開始

我們想讓你知道…漢光演習能驗證多少部隊戰力,一向是見仁見智,國軍應該把聯兵營首度參與漢光演習,視為是新編裝檢討的開始,而不是編成以後任務已圓滿結束。

▲2019年陸軍新編成的「聯合兵種營」,是本次漢光演習驗收重點之一。(圖/國防部)

●王臻明/經營部落格「假圖天國」,專長為戰史、中國近代史、軍事、國際關係與地緣戰略

年度最重要的漢光36號演習已經登場,除了例行的三軍戰力保存、反登陸作戰操演外,今年還新增了睽違已久的SUT重型魚雷試射,憲兵、維安與海巡三大特勤隊的反劫持演練,後備軍人的火炮試射,生物戰防護等科目。

比較特別是陸軍新編成的「聯合兵種營」,也在這次演習中首度亮相,進行戰力驗證,因此特別引起注意。簡稱聯兵營的這種新編裝,是國軍改採全募兵制以後的最重大改革,將徹底改變未來台灣地面部隊的作戰形態,因此這種新編裝是否能發揮應有的戰力,頗值得深入探討。

聯兵營其實就是現在聯兵旅的進一步強化。過去台灣的地面部隊是以師為作戰單位,後勤、炮兵、野戰防空與參謀單位都配屬於陸軍師中。但是這樣出現幾個問題,首先是指揮層級太多,命令傳遞太慢,陸軍師的編制又龐大,移動速度遲緩。

再加上台灣西部平原狹小,許多東西向的河流還將西部平原切割的很零碎,更不利於師級的大部隊移動。當時國際上的發展趨勢,也朝向精減大部隊指揮架構,讓作戰更靈活,因此國軍也開始裁撤師級指揮部,改以旅為新的作戰單位,並將所需的支援單位編入旅級部隊,簡稱聯兵旅。

聯兵旅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陸軍的主力,主要包括裝甲旅、機械化步兵旅兩種。只是新一代的陸軍發展,更強調反應速度與機動性,不止先進國家逐漸以營為地面作戰單位,連中國解放軍都已經成立所謂的合成營,取代過去的旅級編制,讓台灣也面臨了改革的壓力。

▲三軍聯合反登陸作戰實彈操演,聯兵營以拖式飛彈攻擊海面目標。(圖/翻攝青年日報FB)

剛好國軍在換裝了新一代的雲豹輪型裝甲車以後,基層部隊的運動速度變的更快、支援火力也變的更強,同時又獲得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新型拖式2B反裝甲飛彈、國造紅隼反裝甲火箭,讓陸軍決定加速改革,編成具備防空、反裝甲能力的聯兵營。

理論上,聯兵營未來將具備自己的戰場情蒐、作戰規劃與初階後勤能力,可以獨立作戰。因此除了擁有新一代的武器外,國軍也強調聯兵營將配備無人機與空軍、海軍、陸航的聯絡官,以支援作戰任務。其中後勤能力是此次漢光演習中對聯兵營最大的考驗,因為過去聯兵旅最被詬病的一點,就是後勤單位被裁減的太嚴重,導致作戰支援能力不佳。

聯兵營以更小的單位,配備更多、更繁雜的武器,被切分的更為零碎的後勤單位,是否能有效支援聯兵營在戰場上機動作戰,相信是非常嚴峻的挑戰,可惜此次操演著墨不多。

此外,這個依「可恃戰力專案」所編成的聯兵營,等於是裁撤部份的基層實戰單位。因為各個聯兵旅將只剩下3個聯兵營與1個炮兵營,實際算起來總共會裁減6個營。雖然這是無奈之舉,國軍在總員額固定下,必需要為將來的潛艦部隊、岸射反艦飛彈大隊與新型作戰單位預留人力,是不得不為的決定。聯兵營未來有沒有辦法以火力來取代人力,以機動力來強化防禦力,以更靈活的小部隊編制來增加存活率,將是陸軍接下來的重大考驗,也是在此次漢光演習中最應該徹底驗證的重點。

▲國軍主力M60A3戰車利用高架橋墩及偽裝進行隱掩蔽。(圖/軍聞社)

進一步來說,聯兵營的機動力應該更好,小型部隊較有利於躲藏與掩蔽。在漢光演習第一階段戰力保存中,雖然測試了中科院的新型防紅外線偽裝網,但都是以單一一項武器或小型陣地的偽裝為主,陸軍是否有驗證過整個聯兵營的移動與掩蔽方式?這是非常值得討論的一點。

因為當反登陸作戰登場時,台灣應該已經失去制空權,地面部隊會成為敵方戰機的獵殺目標。規模小巧的聯兵營更有機會以化整為零的方式,隱藏於台灣城鄉交錯的地型中,此次漢光演習的聯兵營指揮部,選擇設置在地方宮廟中,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聯兵營不可能在戰事開始時還留在營區,也不應該一開始就佈防到一定會受到敵方火力掃蕩壓制的灘頭。從開戰第一天的戰力保存,到反登陸作戰真正登場之前,聯兵營如何存活,如何依靠偽裝、移動位置、夜幕掩護來保存戰力並進行作戰,就變的非常重要。

比如此次花蓮空軍基地模擬遭敵方佔領,奉命奪回機場的花東指揮部機步營,選在凌晨的黑夜之中,以裝甲車與戰術輪車快速突襲敵軍,奪回重要的空軍基地。這樣的戰術操演非常有意義,因為解放軍戰機的夜間對地攻擊能力仍較為不足,國軍選在夜間反擊將有更高的成功率。

▲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雖具高機動性,但不足以為地面部隊撐起保護傘。(資料照/黃竣民提供)

當然,聯兵營會有自己的野戰防空能力,只是肩射型的刺針防空飛彈,雖然有機動性高的優點,卻無法與未來即將服役的陸射型天劍二型防空飛彈與車載型的復仇者防空飛彈相比。畢竟天劍二型防空飛彈的射程更長,而復仇者防空飛彈有蜂眼雷達輔助接敵。肩射型的刺針飛彈能嚇阻敵方戰機,使其不敢低空盤旋搜索,攻擊地面部隊,但不足以為地面部隊撐起保護傘。

未來聯兵營在獨立作戰時,各軍團砲指部所屬的防空營,要如何隨同掩護聯兵營,也是陸軍應該仔細思考的問題。在此次的漢光演習中,有出動資通電軍的磐石偵擾車進行電子掩護,算是很大的進步,卻未見到軍團防空營與聯兵營一起配合操演,算是較為可惜的一點。

而外界最為關心的一點,是聯兵營的規模變的更小,那要如何發揚更強大的火力來彌補這個問題。以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這完全要依賴配合度更高的三軍聯合作戰訓練,由地面部隊的聯絡官,引導陸航的武裝攻擊直升機、空軍的戰機進行火力打擊。

甚至在濱海地區作戰時,還能協調海軍艦艇進行艦炮炮擊或以艦上防空飛彈掩護岸上的部隊。聯兵營雖然已納編了空軍、海軍、陸航的連絡官,但國軍空中、地面聯合作戰的經驗少,各軍種本位主義重,通訊與標定裝備不足,申請空中火力支援的程序繁瑣都是問題。

▲漢光演習只是聯兵營新編裝檢討的開始,後續改革仍有一段路要走。(圖/資料照)

漢光演習時,當然會安排好各式戰機與武裝攻擊直升機準時出現,也看到運用順達偵蒐車來協助標定敵方位置。只是戰時地面部隊申請空中支援時,需要多久的時間,是否能滿足作戰時效性,相信很多人都會存疑。國軍表示過去必需層層上報,需要22分鐘,聯兵營的申請時間已大幅減半,但這恐怕需要更多的訓練與驗證。

英、美各國之所以敢削減地面作戰部隊的主力戰車,那是因為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可以做到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地面部隊可以立即獲得空中或後方炮兵的火力支援。但台灣這種前線綜合火力支援協調能力,仍在起步的階段,這恐怕才是精彩的漢光演習背後所隱藏的真正問題。

改革當然不可能一蹴可及,目前聯兵營的無人機是有編無裝,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還未返國,建構營級數位化C4ISR系統的迅合專案也還有待整合。漢光演習能驗證多少部隊戰力,一向是見仁見智,國軍應該把聯兵營首度參與漢光演習,視為是新編裝檢討的開始,而不是編成以後任務已圓滿結束。

此次漢光演習共造成海軍陸戰隊員2死1重傷、2名陸航飛行員殉職的意外,讓社會極為悲痛,但多數國人仍願意繼續支持國軍進行高難度的訓練,軍方也宣誓演訓絕對不會是表演,那就應該正視目前的所有可能問題,真正把聯兵營改革成鋼鐵勁旅。

熱門推薦》

►黃竣民/平時是「雞肋」戰時成「砲灰」的後備部隊?

►王志鵬/美軍航母的軟肋 巴士海峽如何讓指揮官頭痛?

►黃介正/美中台軍演 「演很大」也要「想清楚」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

王臻明專欄

王臻明專欄 王臻明

對戰史有興趣,關注國防、地緣戰略等議題,深感台灣社會長期處於戰爭危機邊緣,卻對軍事議題極為陌生。因此野人獻曝,利用閒瑕之餘撰寫文章,希望能為改善這種情況,略進綿薄之力,而意外成為軍事專欄作家。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