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9日抵達台灣。(圖/記者莊喬迪攝)
● 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已於9日率團抵達台北訪問。這是1979年台美斷交後,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政府官員,不僅台美雙方高度重視,對岸中共當局也會密切關注。
川普政府上台後,台美中三邊關係即隨美國對中政策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美中關係每況愈下,而台美關係則是水漲船高;尤其在美國國內瀰漫一片反華聲中,美國派遣高層官員訪台,既符合川普的競選策略,也不違背當前美國的主流民意。但兩岸如因此誤判形勢,最後可能出現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果。
美國國務卿龐佩奧上月23日在加州的演說,被形容是一篇「新鐵幕宣言」,代表美國將告別長達41年的對中「接觸」政策,重新回到「圍堵中國」的老路。但「相見時難別亦難」,問題有那麼簡單嗎?川普政府鷹派人物的幾句話,就能改寫歷史,為國際政治建立新的典範嗎?
國際政治教科書中早就明示,國與國的關係不能簡單歸類為「合作」與「衝突」,而是「既合作又衝突」。這個說法經得起現實政治的檢驗。美國戰後的對華政策,就是在「圍堵」和「接觸」兩者之間徘徊,只是因時空環境的不同,而有孰重孰輕的選擇。
川普政府目前強調「圍堵中國」,除選舉考量,當然也因「中國崛起」對「美國優先」形成的挑戰;但既使在雙邊關係如此惡化的時刻,雙方的國防部長還在進行熱線接觸。我認為選後無論是誰入主白宮,美國對中共的「圍堵」政策不會改變;但也不會放棄與中共的必要「接觸」。畢竟,全球化的潮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中美大國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也不是想脫鉤就能完全脫鉤。
針對「美中關係變化下的兩岸關係」,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在本月5日召開的民進黨中常會中表示:「我們必須審時度勢、沉著應對,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過去蔡總統在談到兩岸政策時,就常使用「不挑釁」、「不冒進」的字眼,現在提「不屈服」指的是回應中共的極限施壓,「不冒進」則是不要因美國的友台而得意忘形,對雙方關係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認為這是務實的說法,蔡總統對當前台灣面臨的外部形勢,作了容觀的評估,行政部門也應把總統的指示,落實成為具體的政策;尤其要避免民進黨政府內部,有人因錯估形勢而輕舉妄動。
▲阿札爾將晉見總統蔡英文,並與台灣醫療衛生專家對談防疫問題。(圖/記者林敬旻攝)
對岸強調「大國外交」,視對美工作是其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以台灣目前的外交處境,台美關係對台灣的重要性,較美國之對於中共,可說過之而無不及。民進黨執政後也嘗試打開兩岸互動的大門,但卻屢遭對岸待以「閉門羹」。無論就情感或理智而言,蔡政府沒有任何拒絕美國善意對待的理由。但因川普政策的缺乏穩定,台灣當然不宜冒然跟進,否則被賣還要幫人數鈔票。
中共常以「聽其言和觀其行」,來為台灣的領導人「定位定性」;但「聽其言」卻是以符合中共的政策作為標準;而「觀其行」則是用這個標準來檢驗台灣的政策。但因兩岸制度的不同,中共會把台灣的選舉語言和政治語言,放在同一個尺寸來衡量;並且忽略在民主體制下,「不居其位,不謀其政」,可以為政治人物提供不同的言論自由空間。對岸強調深化交流、促進融合,就必須對台灣的政治生態有客觀的理解,這樣才能避免因誤判而造成兩岸關係的惡性循環。
美國在1979年和台灣翻臉,41年後和中共翻臉;「翻臉如翻書」,這是基於美國外交利益的考量。2016年蔡英文勝選後,對岸立即和台灣翻臉,兩岸「翻臉成仇」後,中共的利益在那裡?這是北京在制定對台政策時應該思考的問題。
熱門推薦》
►吳崑玉/蔡英文執政危機?不堵住黨內貪嘴 第二任期就不只是「跛腳」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總統對當前台灣面臨的外部形勢,作了容觀的評估,行政部門也應把總統的指示,落實成為具體的政策;尤其要避免民進黨政府內部,有人因錯估形勢而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