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河/如何讓讀者認同媒體?營造客戶主動參與「數位敘事」是好方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面對數位敘事傳播的時代,追求消費者的認同感與融入感,成為營造媒體影響力的重要元素。

●陳清河/世新大學副校長

想要了解數位敘事(digital storytelling)的意義,或許可從超文本(hypertext)的多路徑與超連結的觀念去想像。

數位敘事,媒體,品牌,超文本,傳播學,互動專題,互動式圖表,互動新聞

▲隨著時代變化,媒體也逐漸進入到「數位敘事」的時代。(圖/達志/示意圖)

彙整數位敘事與傳統敘事之間較大的差異,在於媒體形式的非線性(nonlinearity)互動文本與線性(linearity)系列文本的不同;除此之外,涉及文本之間是否具有相互連結的關係、是否能透過網路節點銜接不同的資訊呈現,以及是否具有去中心化敘事規則等概念。

這些差異,都是本篇文章分析的重點。

數位敘事的特色與發展

超文本資訊系統的概念早在1945年就被提出,隨著電腦工具的功能日漸擴增,讓當時僅視為「知識儲存資料庫」的構想,逐漸轉移到如今傳播敘事的用途。

不言可喻,非線性概念的數位敘事,係受惠於各種具互動交談的程式語言套裝軟體,以及人性化使用介面的發展,改變了人類溝通的方式後,更影響到新聞報導、故事結構乃至劇情的鋪敘

數位敘事的主要特色,在於不用修改原作品的內容,只要調整資料庫的素材,就可建構多重軸線、多重時空與多重動線組合的敘事模式;更可藉由電腦自動控制方式,讓創作者運用周邊的智慧型工具,營造消費者主動參與的樂趣(例如觀眾投票),或是融合互動(例如電玩遊戲)的情境。

數位敘事,媒體,品牌,超文本,傳播學,互動專題,互動式圖表,互動新聞

▲Netflix互動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影片將根據觀眾在片中選擇提供不同的結局。(圖/甲上提供)

不像傳統線性敘事的創作,因受限於難以更動既有圖文或影音的素材,以及缺乏橫向連結與人機互動交談的助力,確實較難思考如何在敘事過程,考量匯入素材或連結時間、方向的脈絡,建構預期推理的多元選擇。

新媒體平台如何善用數位敘事

郭哲瑋引用MIT Lab研究員 Henry Jenkins所歸納跨媒體數位敘事應有四大要素,分別是故事、跨平台、社群以及虛實整合。

由此四大元素推論,數位敘事的多媒材、易互動與高連結的條件,可促成許多影音串流、線上遊戲、影視劇本或新聞報導的呈現形式,讓內容的溝通、表達與敘事形式,得有更多元的發想空間。

數位敘事,媒體,品牌,超文本,傳播學,互動專題,互動式圖表,互動新聞

「國民法官初體驗」是司法院用於介紹《國民法官法》的網頁遊戲,藉由民眾在遊戲過程中的各式選擇,讓人們更了解《國民法官法》運作,而遊戲其實也是一種敘事模式。(圖/國民法官初體驗)

如將這些特質適當挪移至新媒體平台,更可結合各類「寬頻網路與互動技術」,改變過往傳統文本必須單一路徑的中心骨幹式敘事模式,也可讓創作者在敘事模式上更具彈性。

寬頻網路的技術環境,讓創作者不在受限於單一或簡化的圖文、表格或照片媒材,而是可再結合影音、動畫遊戲、虛擬情境等多媒材連結組合的多媒體文本。

藉由多媒材以及使用者的接收與存取概念的延伸,不難想像數位敘事的文本內容將可突破傳統的敘事框架,衍生更多元想像力的表達形式、創意設計或消費情境。

數位敘事,媒體,品牌,超文本,傳播學,互動專題,互動式圖表,互動新聞

▲面對數位敘事傳播時代,追求消費者認同感,已成營造媒體影響力的重要元素。(圖/美聯社)

至於互動技術對數位敘事較大的助益,就在於使用文本內容過程的主動與互動需求。

主動需求是決定創作者,必須不時思考客製化文本的重要意義,將隨選、隨點、隨時的個人需求去呈現文本;至於藉由互動需求,則可主導整體文本的建構,諸如將某一段文字、圖片、影音,乃至劇情敘事、報導內容,讓使用者相互連結與產生對話的設計。

面對數位敘事傳播的時代,追求消費者的認同感與融入感,成為營造媒體影響力的重要元素。

然而,數位敘事影響資訊供需結構的改變,除了形式之外就在創作者與接收者的角色有所改變;更重要的是,創作者必須開始扮演故事或資訊意義的「編碼者」,消費者則將會轉換成故事或資訊的「解碼者也是編碼者」。

熱門點閱》

► 宋兆文/神盾驅逐艦通過台海 美軍以實際行動威懾共軍

► ET民調》游士儀/台灣防疫名列前茅 別讓疫苗落後變成經濟掉隊

► 軍事家/中國在阿富汗境內情報活動受挫—大國角力下的阿富汗賽局

► 福原愛江宏傑爆婚變 離婚訴訟怎打?律師提醒:台灣訴訟成本較日本低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陳清河專欄

陳清河專欄 陳清河

世新大學專任教授兼任副校長,曾任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臺灣電視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對於傳播產業有卓越貢獻,屢屢在大學院校舉辦大型產官學的研討會,推動傳播產業在法律、科技和管理與時並進,至今仍為各界所倚重。

陳清河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