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青/疫情之下能做的事情 時間用在「聯繫和幫忙」

我們想讓你知道…疫情讓人忙亂,我的作法是冷靜下來,只看記者會,少看即時新聞,少看政治評論,把時間用在聯繫和幫忙上,這是我能選擇,也能做的事情。

●林立青/工地主任、作家,著有《做工的人》

這次疫情爆發,到處都成為重災區,在我看來,疾病不會挑人,但會找到這個社會最弱的點進行攻擊,最包容弱勢的區域會先成為傳播口,又因為這些地方容易被攻擊,難以有足夠的聲量,所以會被汙名的最慘,像是街友。

但我們只要想一想,能出國還當什麼街友,感染源不大可能是從他們身上來的,但因為環境、空間和隱私性,他們會最先受抨擊,畢竟好罵,生活沒有隱私,資訊接受的較慢,一般人可以躲在家裡面耍蠢耍笨耍智障,但他們會全部曝光,畢竟太好拍攝了,鏡頭照過去就隨時可以說成故事,也隨時可以吸引人注意。

當然這之中不乏完全不守秩序者,可是哪個人身邊沒有呢?你老闆或你的員工可能就是隨時白目的具體存在,更不用說多少人連叫自己家人都叫不動了。

疫情之下 弱勢者更加弱勢

疫情下,最弱勢者也是最受影響的,三級防疫封閉的廟宇、圖書館、運動中心、地下街和公有商圈,這些對於台灣有家可歸的人來說只是娛樂空間或宗教場所,並非「生活必須」。

但對年老的性工作者和街友來說,是生活重要的場域,躲太陽、看書報甚至擦澡清潔,這些地方也是無家者和經濟弱勢者取得飲用水的重要來源,現在全沒水可以喝了,甚至廁所也封閉了大半,這必定會影響他們的生活,連同便利超商慢慢的封閉內用區域,這也是他們避暑的空間,現在能去的地方更少了。

▲飲水機。(示意圖/資料照)

我過去是戶外工作者,這些平常對外開放的空間對我們來說是福音,比捷運等重大建設都還能夠讓我們有感,例如三溫飲水機,可以夏天給冰水,冬天給熱水,沖泡些飲料泡麵。 現在這些全沒了,沒取水點,沒有乾淨的廁所,沒有可以沖熱飲和泡麵的地方。

昨天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看到年老的女性悄悄走到旁邊垃圾桶裡快速撿起一個口罩,戴上後走入便利超商,買一罐水和一個麵包出來,離開。

我們也能成為弱勢者支柱

看這種事情發生,會覺得很痛苦,很無奈,依據往例,接下來一週以後,各地的社工就會開始忙亂,紓困最快也要半個月以後,這個周末就會開始有人求助,發現生活開始遇到困難,或陷入恐慌,有錢的到超市亂買一通,因為自己害怕,卻不想坐以待斃,覺得要做些什麼,感覺家裡有點物資會安心很多。

可是大家不是沒有物資,也不是沒有錢,只是不知道該捐到哪裡去,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一個捐款怕被浪費的時代,人性總是要先確定自己安全,才有餘力可以幫助他人。

現在正是盤點需求的時候,正是傾聽的時候,所以我特別珍惜還能夠找方法的人,珍惜他們,這也正是需要領導力的時候,現在沒有辦法繼續供餐,我們更需要有人可以送物資,送餐,要盤點最弱勢的單位以及需求。

▲社福機構員工分類整理民眾的大量捐物。(圖/光仁社福提供)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可以過得去,你存款足夠,工作不會受到影響,您可以捐給方荷生里長(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他是中正萬華這個重災區最重要的物資供應站,也是最穩的弱勢者中央廚房,你可以送新鮮蔬菜水果,他會做成便當送給需要的居家長者,他也正在募集物資包,送至每個需要的家庭。

如果你買了很多物資,那可以整理一下,我相信大家和我都一樣有過買一堆用不到的存糧,像是泡麵罐頭,尤其可能買到的自己不會優先吃的,你可以做成食物包,捐給「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他們可以做成食物包,送給需要的人。

▲南機場食物銀行。(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你也可以自己做成食物包,可以參考「安德烈食物銀行」或是方里長的食物包配比,這是多年來最有用的比例:

泡麵三袋共15包,或者麵條15把,或者蘋果麵包5包
魚或者肉罐頭3罐
即開即食的八寶粥6罐
沖泡的飲料或燕麥2袋
土豆麵筋3罐
肉鬆或魚鬆1罐
小包裝保久乳1組6罐
蘇打餅乾或無調味餅乾3罐
食物調理包3包

這大概是大家冷靜下來以後可以做的事情,你也可以用這個標準來儲備,或者幫身邊被隔離的朋友備妥食物包,不要亂買,超過的數量也可以捐出。

▲食物包。(圖/1919食物銀行)

將時間用在聯繫和幫忙上

你也可以把多買的酒精口罩捐出,我已經有朋友捐出消毒噴霧,這是居家照服員、送餐的志工、照顧及輔導的第一線社工最需要的物資。萬華社福中心的楚社工正在大量的收集,發送給各組織,他是社會局專門負責遊民業務的重要支柱。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買便利商店的商品卡,商品卡可以讓各社工在發放時擁有彈性,等於指定消費地點的貨幣,便利商店到處都有,也可以避免群聚,提供受贈者選擇,也讓他們不會感覺到恐懼和被拋棄。

商品卡其實就是另類現金,多半是以小面額一張100元為主,發送時讓社工同時給予口罩、衛教,與其說是發商品卡,不如說這是建立聯繫的管道,用商品卡建立與弱勢者之間的連結,並且同時給予幫助。
(註:因疫情因素,目前暫時買不到商品卡)

我們可以做很多的事,中小學停課,那麼營養午餐和原本可以包的晚餐已經沒了,很可能需要更多食物包,看看自己的朋友,看看能不能也做出適合孩子的食物包?那可能要加入更多保久乳和豆漿。

▲保久乳。(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停止共餐,那獨居老人不出門以後,是不是有送餐的需求?老人家需要什麼?即沖的麥片或者是不用調理的燕麥?這些都需要我們思考和協助。

疫情讓人忙亂,我的作法是冷靜下來,只看記者會,少看即時新聞,少看政治評論,把時間用在聯繫和幫忙上,這是我能選擇,也能做的事情。

熱門點閱》

► 陳建仁/台灣防疫的成功關鍵與未來挑戰

► 台灣原來沒有超前部署 疫情未達高峰 短時間難清零(黃韻如、鄭如韻)

► 王任賢/防疫政策難自保 良好衛生習慣才是萬靈丹

► 汪志堅/本土疫情強勢襲來 就從「這點」亡羊補牢!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林立青」臉書,文章原標題為「疫情之下能做的事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