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經濟》林建甫/防企業休業、停業 政府應超前部署

我們想讓你知道…可是政府更該有「超前佈署」,沙盤推演解決再來的經濟問題,也要預防民眾失業、國內消費停頓而導致企業停業、休業,並協助企業運作,穩定營運。

● 林建甫/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世界延燒,台灣本土竟然也產生嚴重疫情,台灣的經濟會如何被影響,政府又該有什麼作為?

台灣不再是處在平行時空

這波的疫情讓台灣人真正感受到COVID-19病毒的震撼。去年全球在新冠病毒肆虐下,台灣基本上處是在一個平行時空,人民除了戴口罩,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可是從五月11日爆出6例不明感染源個案,就引發民眾的恐慌,疫情指揮中心隨即也宣布將疫情警戒標準升為第二級。15日台北市、新北市更升級為第三級警戒,為期兩周到28日,其他地區仍維持二級。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

▲0524快篩每日檢驗量能及結果。(圖/指揮中心提供)

19日疫情全島拓開,全國疫情警戒都升至第三級,持續到28日。22日的新增確診出現721例的歷史新高,經「校正回歸」將400 例攤到前些日子,剩321例,之後這幾天略有起伏。

未來疫情是升級或降級,目前尚未可知,但疫情已經大大的影響人民的生活。

疫情衝擊經濟

生活連動著經濟。疫情也影響經濟甚大。從二級起,就有不少公司行號降低營運,有的廠商就開始準備關店休業。

三級警戒下,雖仍沒有停止上班上課,中小學生已全部在家學習,校園並停止對外開放;一般居民也都自動自發,非必要不外出,若出門全程配戴口罩;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及活動都避免下,經濟活動都逐漸被終止。近日也演變成所有餐廳、小吃店,都只能外帶。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

▲原本應該人潮熙來攘往的台北轉運站內空蕩無人。(圖/記者屠惠剛攝)

民生物資採購,傳統零售市場部分,像台北市只剩部分生鮮及餐飲業市場攤商開放,到超市、賣場購物則同時啟動「實聯制作業」。

過去最讓外國人驚豔的小七、全家等24小時營業的門市有的已經暫停,還有門市停業至月底。因此雖然現在全台才三級,不必等升到四級,全國已經進入「類封城」狀態,這對經濟的衝擊相當的大。

以總體經濟的需求面來看,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分成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及淨出口,我們以此來做分析。

消費轉向電商或遲延消費

首先,隨著疫情時間的加長,消費的影響會逐漸加重。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雖不會減少,但是購買的地方會有很大的差別。傳統市場、夜市、餐廳休市關門,人們只好自己煮或吃外送。衣物的消費會從市場的傳統店,轉向網購,或是遞延消費到疫情解封。

最慘的是旅遊業,旅行社、專門接待外國人的雙北五星級飯店,本來就是重災區,現在國內旅遊也全面停擺,國內交通業、住宿業,含旅館及民宿都已經相當慘淡。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

▲疫情之下,台北市街頭人潮銳減,只有零散車流與行人。(圖/記者李毓康攝)

唯一受益的是,線上網購及教養娛樂業。居家辦公上學,設備不可少;在家閒暇時間多,上網東看西看,貨品大採買,遊戲、視頻的居家消費因此而可能大增。可憐的是,因為停業民眾,收入來源減少,可能面臨斷炊,大砍消費。

投資還要考慮基礎設施

其次,投資,基本上不會馬上的受影響,但是要防範未來的衝擊。投資的決策都不是一朝一夕。已經在做的,要做的基本上都難以改變,但是尚未定案,還在蒐集資料者,都會有影響。

然而,疫情的影響只是一部分,其他最近發生的停電 (供電不足)、停水,則影響更大。因為疫情終會過去,可是電跟水的問題,是基礎建設的不足,這是任何投資者都會考慮的重要影響因子。

政府再增2,100億特別預算

第三,政府支出,一般性的支出基本上變動不會太大,但因為疫情臨時編列的預算有可能再增加。去年受疫情影響,政府編列 4,200 億元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目前還有388億元的經費,可移緩濟急使用到年底。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

▲為因應疫情,立法院院會則改採視訊表決。(圖/記者屠惠剛攝)

但最近突然的疫情,立法院將在五月底前三讀通過2,100億元,包括防治經費361億元、紓困及振興經費1,739億元,政府有此預算應有所作為。

出口防斷鏈

第四,進出口則決定於大環境,現在國際經濟在復甦,美、陸的疫情都已經控制得宜,我們的進出口應該按原來的軌跡走,變化不大。但要小心的是生產的廠商,如果供應的某個環節出問題,例如廠商員工染疫,停班停工,工廠無法運作、公司無法營運,則出口就會面臨斷鏈的風險。

政府要防囤積、再三挺

在疫情的影響下,政府在經濟還應有什麼相關政策?首先,在疫情來時,已經有搶購囤積的情形產生,政府應該要確保物資的供應順暢,要注意價格有沒有被哄抬?未來一定要注意有沒有大宗物資、民生用品被大量囤積。

COVID-19,疫情,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校正回歸,經濟,紓困,休業,口罩,電商,基礎設施,特別預算,出口,囤積,疫苗

▲雙北升三級警戒時,賣場超市湧入大量人潮掃貨。(圖/記者李佳蓉攝)

其次,因為廣泛的休市,一些夜市、傳統店家、運輸業者,受到很大的打擊,政府應該很快的進行救助、紓困,甚至結合金融業再度進行「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的三挺政策。這些政府都很有經驗,只是去年是旅行社,尤其包辦國外旅遊部分。這波疫情來得又快又猛,恐怕遍及各業。

要超前佈署經濟問題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因為民眾配合度、自治力都很高,一般老百姓也都有儲蓄,可以忍受短暫的衝擊。現在社會的焦點都在疫情,如何清零、防疫,如何取得疫苗來達到群體免疫。

可是政府更該有「超前佈署」,沙盤推演解決再來的經濟問題,也要預防民眾失業、國內消費停頓而導致企業停業、休業,並協助企業運作,穩定營運。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認為目前尚無升第四級必要,而柯、侯兩位市長也認為要調降成二級機會不大,甚至有可能將三級延長到6月8日。換句話說,我們要做好隨時都有三級延長的準備。大家也要切記,越遵守規矩,解封來的越快。政府趕快拿到疫苗,趕快施打,我們終會回到正常的日子。

熱門點閱》

► 「核酸PCR」檢驗量能難提升 主事者被綁上沈重的政治包袱(李卓穎、黃韻如、蔡牧勳、葉庭育)

► 陳秀熙/斬斷傳播鏈!精準危險分層 建立主動快篩監視系統(許辰陽、陳立昇、嚴明芳、任小萱)

► 王高成/韓國大全勝!美韓暨合作疫苗又合作半導體 台灣怎麼辦?

► 吳崑玉/同島一命 沉著應戰—這波疫情教會我們什麼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

美UCSD經濟博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經濟金融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