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抗疫下半埸遊戲規則大轉變!

我們想讓你知道…後疫情時代應該由「零確診」的目標,轉向「零重症」的目標;輕症時,不應只有等待自然痊癒,應該積極在轉為重症前就動用一些治療新冠肺炎的用藥,才能主動減少重症病例。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民進黨前副秘書長

根據彭博資訊和日經的最新排名,台灣的防疫成果已經從防疫比賽上半埸得前三名,狂跌到全球的最差的後段班。

台灣在5月中旬因為新冠肺炎印度變種病毒入侵,爆發每日數百件羣聚集染疫的病例,不得不宣布進入第三級防疫階段,中間又發生印度變種病毒入侵南台灣的屏東,不過台灣經過二個多月全民和政府的努力就控制了疫情。

目前每天的新病例已經下降到二十例上下,而且許多縣市又回到了零確診的狀況。即使台灣疫情最嚴重時,每天新確診的症例也數百例而已;若以人口比率而言,台灣也不會比歐美許多先進國家嚴重。為什麼台灣在全球的排名會落到最後段的境地?

COVID-19,疫情,防疫,後疫情,經濟,入境,普篩,疫調

▲0715三級警戒滿月疫情趨勢(圖/ETtoday製)

「後疫情時代」得分標準在恢復經濟和正常生活

台灣排名幾乎墊底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全球防疫比賽的計分規則已經大幅度改變了,而我們仍然停留在上半埸的遊戲規則,排名當然就遠遠落後在其他國家了!不只台灣而已,新加坡、澳洲、香港、和越南也都一樣從上半埸的前段班掉下來了!

由於先進的歐美國家眼前已經逐漸擺脫了疫情的衝擊,進入了「後疫情時代」的復甦階段,所以現階段防疫成效的評估方法也隨之改變了,現在大部分的評估都是著重的是「恢復常態經濟和生活」的程度。

COVID-19,疫情,防疫,後疫情,經濟,入境,普篩,疫調

▲內湖家樂福停業進行消毒。(圖/記者李毓康攝)

去年的「疫情時代」計算方式重視如何控制「新增確診數」和「死亡數」,並確保醫療系統能承受疫情的壓力, 因此居民的行動自由程度和疫苗接種的覆蓋率成為新的評分重點。

去年間這些最重要的指標,如今已被「恢復疫情爆發前的生活」的能力所取代了。因此彭博資訊和日本經濟新聞(日經)不約而同都改變了評分方式。

根據彭博資訊的排名,美國勇奪第一名,彭博認為美國六、七成的民眾都已經接種了疫苗,疫情已經趨緩,航空的班次和載客幾乎完全恢復了,而且對於已接種疫苗的旅客幾無限制。

COVID-19,疫情,防疫,後疫情,經濟,入境,普篩,疫調

▲相對於美國,台灣一直維持較強的邊境管制。(圖/記者李毓康攝)

原本在防疫上半場表現良好的新加坡、香港、澳洲的評分現在也都下滑了,因為這些國家仍然維持嚴格的邊境管制,而且無法容忍小規模疫情,以致於民眾仍有許多多活動受到限制,使得這些經濟體恢復正常活動經濟的能力受阻。

台灣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而跌入排名中後半部分,例如台灣的國際航班只有疫情發生前的一成左右。6月底時,台灣疫苗接種覆蓋率仍低、疫情又再次爆發、等因素,使得排名更加落後。

COVID-19,疫情,防疫,後疫情,經濟,入境,普篩,疫調

▲0715疫苗到貨情況。(圖/ETtoday)

日經(日本經濟新聞)的「日經新冠復甦指數」是根據專家意見製作而成,每月底為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排名,評分指標涵蓋疫情抑制情況、疫苗接種進度、放寬出行限制等三大項,三大項目。排名愈前面表示國家或地區愈接近復甦。

截至6月底,台灣主要是因疫苗採購陷入困難,接種進度緩慢,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83,越南也因同樣理由落到第100名,代表台灣距正常經濟活動和正常生活相對遙遠,但台灣新冠肺炎新增的病例已從五月中、下旬每天數百例的高峰期下降到目前的二十例左右。

七月起底逐步解封後 防疫首重疫苗覆蓋率

七月底台灣的防疫警戒應該會從第三級的半封城狀況,進入第二級的防疫警戒狀態。除了個人出門需要戴口罩、保持適度社交距離、公共場所必需量體溫、定時清潔和消毒、人際接觸的活動應該會放寬到室內99人、室外500人。

但是台灣若要在10月底之前要完全恢復到疫情未發生前的正常活動,仍然有很大的困難存在,問題出在疫苗到貨的劑量有限,在民眾接種疫苗的覆蓋率未達五、六成之前,大型羣聚活動和邊境管制的放鬆仍有重大疑慮。

COVID-19,疫情,防疫,後疫情,經濟,入境,普篩,疫調

▲全台各地正大規模進行疫苗施打。(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不過,台灣政府正努力在七月底達成25%的疫苗覆蓋率;如果疫苗供應不中斷,以這種施打疫苗的速度,台灣到九月底的疫苗接種的覆蓋率應可達到六成。十月間台灣的生活和經濟活動應該大部分都可以恢復到正常水準。

十月以後邊境管制應該就會逐步鬆綁,而且台灣民眾出境條件的正常化應該會比入境管制的優先放鬆!今年底前台灣很有機會完全恢復疫情爆發前的經濟活動和正常生活,包括出入境管制的正常化。

由於全球各國已經紛紛進入後疫情時代,台灣是個貿易立國的國家,應該跟上國際腳步,不能再嚴鎖邊境。

所以,上半場的「零確診」不應該再是台灣社會防疫工作的重要指標,反而是追求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和生活方式,才是我們最高的政策目標。

為了控制少數染疫事件或零星爆發的小型羣聚染疫事件,而嚴格限制整個社會裏每個人和企業的行動,這種嚴格限制所付出的經濟和社會的代價實在太高了。

後疫情時代要以「零重症」取代目前「零確診」!

尤其這些行動限制會造成以人際接觸為主的服務業都必需停攞,例如學校、幼稚園、托兒所、文藝活動、表演事業、大大小小的餐廳、夜市和市場的攤商、旅行社、飯店和民宿、計程車、小巴士、遊覧車、觀光景點、特產店、補習班、健身房、以及八大行業、等事業體都進入休眠狀態,影響所及至少有數百萬相關從業人員的收入受到波及。

這對台灣中、低階層的就業和生活都會產生有極大的負面衝擊,雖有政府舒困的補助到底有限,若不儘快恢復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和正常生活,貧富差距也會嚴重惡化,防疫的管制拖久了一定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和就業問題。

後疫情時代應該由「零確診」的目標,轉向「零重症」的目標;輕症時,不應只有等待自然痊癒,應該積極在轉為重症前就動用一些治療新冠肺炎的用藥,才能主動減少重症病例。

COVID-19,疫情,防疫,後疫情,經濟,入境,普篩,疫調

▲隨著疫情緩解,民眾也須面對如何與病毒共同相處的課題。(圖/記者吳杰澄攝)

重症減少了,死亡率自然也會跟著下降,確診病例的多少就變得不重要了!這也就是台灣社會要接受舆新冠肺炎病毒共存的觀念,不要再執意與病毒不共戴天的管制措施,不必再追加「零確診」的目標了。

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恢復疫情發生前的經濟活動和正常生活。甚至接種疫苗的覆蓋率達到群體免疫的水準時,也應該配合入境普篩的措施,有效阻絕病毒入侵,才可能大幅放寬入境的管制!

當然,任何一個確診病例發生時,「疫調」和「匡列接觸者」配合熱區的廣篩,仍然必需快速且確實地執行,才能有效圍堵各個變種病毒,切斷疫情的傳播鏈,以維持其他人及全體社會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熱門點閱》

► 作家H/不到一天除去小三污名 鄭家純呈現世代愛情觀「位移」

► 張宇韶/將台灣納入防衛 鑲嵌自己於印太戰略 日本正下一盤好大的棋

► 邵宗海/買疫苗救百姓 「台灣地區」不是問題

► 蔡錫勳/東京奧運「無觀眾」 日本如何「逆轉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忠正專欄

林忠正專欄 林忠正

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