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抓準危機解除 當沖式判斷 成就政治高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動機不會決定成敗,政治判斷的準確與否才是勝負關鍵。

時間,單位,民調,蔡英文,蘇貞昌,信任度,疫情,防疫,柯文哲,國民黨,侯友宜,盧秀燕,鄭文燦,賴清德,選舉

▲政治人物若能掌握「時間單位」與「政治判斷」,將能在政壇無往不利。(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者

尼克森曾說:「美國人的思考以十年(Decade)為單位,俄國人的思考以百年(Century)為單位,而中國人是以千年(Thousand years)為單位。」感嘆美國人的思慮的淺碟。我也曾感嘆,台灣政治人物的思維單位長度通常不超過任期的4年一「屆」。

但這次疫情發現我錯了,對於追逐聲量的網紅型政治人物而言,他的思考單位是「天」,長點算「週」,最多不超過「月」。因為每天會有大數據聲量報表,通常一個月會有一個民調,他的政治操作就依著這些數字來回跳動。

政治判斷的時間單位

8月美麗島電子報民調,蔡英文與蘇貞昌的信任度與滿意度雙雙回升,40歲以下年輕人對蔡英文的信任度還雙破60%,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氣得破口大罵年輕人不長眼。我覺得他氣的不只是蔡英文信任度從6月谷底回升(48.3→55.1,↑6.8),更氣柯P從6月高點59.4%溜滑梯掉到51%,一口氣掉了8.4%。

照過去慣例,信任度跌下去只需要一兩件事做錯,爬回來卻需要很長時間與許多努力,現在卻可以兩個月內一夕翻紅,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時間,單位,民調,蔡英文,蘇貞昌,信任度,疫情,防疫,柯文哲,國民黨,侯友宜,盧秀燕,鄭文燦,賴清德,選舉

▲美麗島電子報2021年8月民調:侯友宜、賴清德、鄭文燦、蔡英文、柯文哲、朱立倫的「信任指數」。(圖/美麗島電子報)

吳董的憤怒也正是許多藍白粉的心情,但這種情緒來自兩個誤判:一是沒有把情境變數考量在內;二是滿腦子「剎那即是永恆」,搞錯了思考時間單位。

所謂「情境變數」,指的是疫情衝擊所造就的危機情境。人在危機情境中,情緒波動特別大,而波動的主因就來自「誰可以相信?」這個命題的主觀答案。

舉例來說,颱風、地震、空難、火車出軌…等重大災變,執政官員到現場指揮若定,民意代表組織義工支援前線,都能獲得政治加分。原因是人們覺得他們有在處理,可以信任。但如果救災過程亂七八糟,或重要事務推三阻四,無人聞問,便會失去人們信任,民調快速落入谷底。

但這種民調起落是浮動性的,通常在災害初期一團混亂時,首長民調都會下滑,但只要政府表現沒有破底,各項措施到位運作,民調便開始回升。如果救災復原工作效率超出人們預期,民調便會不斷攀升,而且信任度會穩定累積。過去的賀伯颱風、96年飛彈危機、SARS,都出現過類似波動。

時間,單位,民調,蔡英文,蘇貞昌,信任度,疫情,防疫,柯文哲,國民黨,侯友宜,盧秀燕,鄭文燦,賴清德,選舉

▲隨著台灣疫情日趨穩定,政府的民調也逐漸回穩。(圖/指揮中心提供)

所以,蔡英文的信任度會先下後上,一點也不奇怪。6月疫情一團混亂,政府滿頭出包,民調自然下滑。8月底時疫情已趨穩定,說明政府處理尚稱得當,三個月控制住局面誠屬不易,民調自然回彈。危機時政府首長的民調數字會跟皮球一樣,壓力大就下凹,問題解決後就自然彈回,這是自然的物理反應。

但反對黨人在危機中期待的卻是生米煮成夾生,熟飯燒成鍋巴式的化學變化。從頭到腳無一是處的猛批,就是想加溫過熱,產生熱力學上「熵」的不可逆效應,如此才能讓自己重獲政治優勢。

這種操作是民主常態,去年拜登狠批川普處理新冠肺炎能力,與柯P和老K前兩個月海K蔡英文和陳時中,皆出於同樣動機與邏輯。我們不必以道德視角評斷他們的動機,動機不會決定成敗,政治判斷的準確與否才是勝負關鍵。

「時間」是政治人物壓力源

而政治判斷的優劣,最根本的因素是「思考的時間單位」。所謂「時間單位」,是指決策者在擬定與選擇各種政策選項時,你想的是一天、兩天的聲量變化?還是能夠累積到一年、兩年後的選舉支持度?或是十年、八年以至更長遠的社會結構與組織文化改變?

時間,單位,民調,蔡英文,蘇貞昌,信任度,疫情,防疫,柯文哲,國民黨,侯友宜,盧秀燕,鄭文燦,賴清德,選舉

▲政治判斷的優劣,最根本的因素還是回到「思考的時間單位」。(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很多政治人物都會強調我們這麼做是為了子子孫孫,實際上追逐的都是一日聲量。反之,危機時火燒眉毛,人們需要的是簡單好用,你還在談百年大計社會變革,便會牛頭不對馬嘴,立馬稍息擺一邊。

務實的時間單位卻多落在一日聲量與百年大計兩個極端之間。蔡英文之所以能信任度回彈,是因為蔡政府準確的抓到了危機時政治判斷的時間單位,只能設定在「危機解除」這個點上,其他政治考量只能疫後再談。

但老K與柯P,不是見獵心喜操作太過,每天追求一日聲量卻無法保有戰果,活像做股票玩當日沖銷;就是想太多想太遠,人們卻無心領會。柯P那些預約制、台北通的複雜程式,欲與中央爭長短,卻先把人們搞到頭暈,結果多是無疾而終。

時間,單位,民調,蔡英文,蘇貞昌,信任度,疫情,防疫,柯文哲,國民黨,侯友宜,盧秀燕,鄭文燦,賴清德,選舉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日出招戰中央,效果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好。(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猴子、燕子在這波疫情後聲勢看漲,不是因為他們提出了什麼宏偉主張,而是準確的作出政治判斷,與中央合作降溫疫情,符合了人們簡單的期待。

其實柯P還不是最慘的,三個月疫情下來,最慘的是鄭文燦,從綠營未來共主變成了無聲啞彈,不吭一聲的賴清德卻能坐著反超。黃珊珊衝南衝北,火力全開,一天只睡兩小時,卻還是被一天只出現不到兩小時的蔣萬安壓著打,原因一樣出在抓錯了政治判斷的時間單位。

前者忙著「只爭朝夕」,後者卻「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老神在在的丁丁點點累積加分,等待明年上場再戰。

時間,既是政治人物們壓力的來源,又是他們經常忽略與抓不準的判斷根基。危機處理需要快速即時,選舉佈建需要知戰之日,政策設定需要與時代改變併進,建立或改變組織文化則需要數十年不間斷持續養成。

如果我們搞不清楚政治判斷的時間單位,就不可能下達準確的政治判斷,一切的努力都形同浪費生命。易經說:「時之義大矣哉。」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熱門點閱》

► 蔡錫勳/菅義偉時代終結 美軍撤離阿富汗仍是與美同盟難題

► 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拜登抗中 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 高明見/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

►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為何應讓聯準會主席鮑爾繼續留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

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職公關公司、雜誌副總編,危機管理顧問,現職專欄作者。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