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會》趙春山/鋪墊習近平連任之路 世界局勢造就變數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注意到前兩份《決議》的全名都有「問題」兩字,本次第三份《決議》沒有這兩字,但不表示就「沒有問題」。習近平面臨的問題是,他處在一個「世界百年未有的變局」當中,故必須防止任何環境因素,對他的延任造成不利影響。

▲北京日前舉辦「六中全會」,本次全會替習近平連任鋪路,並提出第三份《歷史決議》。(圖/路透)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以下簡稱「六中全會」)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根據會後發表的《公報》,中共將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中共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其間舉辦的七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每次皆涉及相對固定的範疇,而第六次會議的主要工作,通常是針對中共「黨的建設」做出重大部署。這次全會的重大意義,是提出中共黨史上的第3份《歷史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並為明(2022)年中共「二十大」習近平再度連任,做好鋪墊工作。

▲北京日前舉辦「六中全會」,會後公報宣布中共將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圖/翻攝 央視新聞聯播)

歷史上的中全會

中共黨史上的第一份《決議》,是毛澤東1945年於「六屆七中全會」做出,全名是《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重點是批判黨內以王明為首的「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分子,所以涉及的是路線和權力鬥爭。毛澤東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推動中共社會發展的動力,讓他的地位定於一尊。

第二份《決議》,是鄧小平1981年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全名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其中「文化大革命」被描繪成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内亂。」毛澤東被認為有功有過,但「毛澤東思想」則被定位成「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理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但這不是毛澤東獨創,而是「共產黨共同總結的集體智慧」。

此外,該份《決議》也強調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撥亂反正」,即把「全黨全國」的工作,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鄧小平因實施改革開放路線,成為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並贏得「總設計師」的美名。

習定位「超鄧趕毛」 面臨世界未有變局

這次經「六中全會」審議的第三份《決議》,全名是《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習近平曾提過「兩個不能否定」的說法,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因此這次的《決議》目的不在批判過去,而是描述現在和策劃未來。

▲第三份歷史決議描述現在和未來。作者指出習近平的地位已經「超鄧趕毛」。(圖/翻攝 央視新聞聯播)

如果毛澤東因政治鬥爭讓中國「站起來」、鄧小平因經濟建設讓中國「富起來」,則習近平的目標是讓中國「強起來」,即完成強黨、強軍、強國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習近平已成為中共「新時代」的領導人,他在中共歷史被形塑的地位,不僅與毛、鄧並列,甚至「超鄧趕毛」。

對習而言,未來這一年是關鍵時刻。我們注意到前兩份《決議》的全名都有「問題」兩字,本次第三份《決議》沒有這兩字,但不表示就「沒有問題」。習近平面臨的問題是,他處在一個「世界百年未有的變局」當中,故必須防止任何環境因素,對他的延任造成不利影響。

內政最關鍵 但中國經濟成長無力

內政最為重要,而當務之急就是習近平所強調的「共同富裕」。習瞭解「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他在中共「十九大」的報告中就強調,今天中國大陸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解決這個矛盾需要有足夠的糧草,也就是要搞好經濟。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相較美國及歐盟,中國的經濟復甦最快,是去年唯一GDP維持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但今年中國經濟成長卻顯得後繼無力,在第一季創下歷史新高的18.3%成長率後,第二季就開始急遽下滑。

▲去年中共經濟迅速從疫情中恢復,呈現正成長,但今年經濟成長卻有下滑的態勢。(圖/CFP)

中國大陸經濟學家汪濤預期,明年成長率將從今年平均7.6%放緩至5.4%,因為房地產活動走弱將拖累投資、「清零」防疫政策恐阻礙消費復甦、限制高碳排放產業,將造成能源及原物料短缺並抬高物價;此外,隨全球經濟反彈放緩及供應鏈受阻,預計明年大陸出口增速或降至10%。

如果把投資、消費、外貿視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三頭馬車」,明年中國大陸的情況不容樂觀,影響所及就是通膨和失業問題。總之,沒有做好大餅,單靠「劫富濟貧式」的監管,無法進行合理的財富分配。

外交防守姿態 習「二十大」後積極作為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六中全會」《公報》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稱中國的外交工作是「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新局、在世界亂局中化危為機」。說明習近平為營造對內政建設有利的外部條件,在對外政策方面將暫採防守姿態。「打掃清潔屋子再請客」,習將等到中共「二十大」後再伺機而動,積極有所作為。

尤其在對美關係方面,習近平在「六中全會」召開期間,透過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年度晚會致賀電表示,「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重要歷史關口,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與此同時,美中雙方出席格拉斯哥(Glasgow)「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代表,罕見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在未來10年加強氣候合作,且中美都宣布,拜習兩人將於11月16日舉行線上峰會。

而《公報》有關對臺政策方面,只有下列文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中共對臺政策受中美關係影響,相信在中美共同「管控分歧」下,兩岸關係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原標題【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歷史意義】。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熱門點閱》

►黃奎博/拜習會前 布林肯與王毅不尋常的書面聲明

►六中全會》矢板明夫/「鄧三科」未被否定!鄧路線與習路線持續鬥爭中

►六中全會》王信賢/暖身「二十大」!帶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非習莫屬

►邵宗海/北京強硬把握「武統」這張底牌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