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郁佳/林秉樞案:鼓勵虐兒的家暴文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面對虐待事件,旁人畏於暴力,淪為姑息的共犯,證明施虐者幼稚的狂怒是無敵的。受虐者絕望到相信只有成為施虐者才安全,將助長更多家暴案件。

● 盧郁佳/思想坦克專欄作家

國民黨議員羅智強呼籲用公投教訓民進黨,令人想到「教訓」這個詞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背景共生。直白講「我要傷害你」,好像自己招認暴力,很難說出口;「老子今天教訓你」說起來卻豪氣干雲、順溜爽利。似乎只要是強勢上對下,暴力就不是暴力而是管教,公投名不符實、借題發揮、洩憤傷害別人都是正義。若脫離文化背景,意義就難以理解。

林男數度家暴高嘉瑜 暴力、羞辱手段激烈

關說掮客林秉樞毆打女友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事發後,高嘉瑜前男友馬文鈺接受周玉蔻《辣新聞》訪問,說林秉樞一直脅迫高嘉瑜作證沒有家暴,「這種事情,天知地知,妳知我知,只要妳說沒有,這個事情就不存在,媒體報導就是說謊。」「妳只要接受我們一起,就可以繼續了,妳絕對是光鮮亮麗高委員,人生沒有這些事存在過。」大多數家暴犯都怕人知道,人後拳打腳踢,人前裝親密。被踢爆後不是否認,就是自居受害者。

 

▲立委高嘉瑜(左)多次遭到林秉樞(右)家暴,身上有多處瘀青,也遭受嚴重的言語羞辱。(圖/記者屠惠剛攝、記者黃彥傑攝)

然而林秉樞卻兩次找現場觀眾來公開見證家暴:

高嘉瑜接受《新聞面對面》節目訪問,主持人問,林秉樞為什麼要她下跪?高嘉瑜回答,有時候是很小的事,她記不太清楚是什麼事。十一月十一日林秉樞頭痛、肚子痛,要她去藥局買藥。因藥袋上沒寫何時服用、一天幾次,罵她「你去配藥不用心,沒問清楚藥要怎麼吃」。她解釋四天份十二包,所以一天三包,林秉樞罵她狡辯。她說藥包上有貼「飯後吃」,但林秉樞拿起她所有東西扔出飯店走廊,錢、化妝品、私人物品到處撒。她撿的時候,服務員聞罵聲前來查看,林秉樞喝止「不要幫她撿」。她撿完,林秉樞又撒出去,不斷重複。

十一月二十四日,林秉樞母親喪禮政商雲集。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接受黃光芹《新聞不芹菜》專訪說,這是因為林秉樞跟大家說總統會來,很多人站在外面等總統來。確實也有總統的輓聯。

《鏡週刊》跟拍喪禮,報導林秉樞告訴禮儀公司人員,已透過高嘉瑜請副總統賴清德下午到場。但上午高嘉瑜告訴林秉樞,賴清德不會到。林秉樞大怒,逼高嘉瑜傳簡訊給賴清德,高嘉瑜拒絕。林要搶高的手機傳簡訊給賴清德,又要她磕頭道歉。禮儀公司人員勸阻,被林秉樞罵。林秉樞又大吼扯下高嘉瑜的口罩、帽子丟在一旁,說要讓她丟臉。高嘉瑜跑去禮儀公司櫃檯要口罩,林秉樞趕來從她手中搶下新口罩,向櫃檯大吼「我叫你不要拿口罩,你公司是不想開了是不是」。

節目主持人以為高嘉瑜下跪只有飯店那次,沒想到高嘉瑜下跪次數多到她自己都記不清原因,顯然林秉樞有事沒事就叫高嘉瑜下跪道歉。逼她寫自白書、錄影片,都是羞辱的手段,叫她下跪只是必備基本款。林秉樞從飯店房間鬧到走廊上,回房間又要高嘉瑜下跪。在靈堂要高嘉瑜跪還不夠,又扯下高嘉瑜的口罩、帽子。把飯店服務員、禮儀公司櫃檯人員捲進來,都利用陌生人圍觀來羞辱高嘉瑜。

霸凌者製造群眾假象 壓迫受害者

多數霸凌者慣於營造人海戰術的假象,洗腦受害者以為外界敵意訕笑,自己孤立無援,瓦解反抗意志、自我認同,陷於羞恥、自責。網紅朱學恆寫歌詞煽動仇恨「大家都在嘲笑你們塔綠班,你看看你塔綠班」,就是企圖營造「大家都認定我對、你錯,你已被所有人圍攻」的假象欺騙敵人。

▲作者指出,霸凌者擅長製造「人海」假象,加強壓迫被害者。(圖/翻攝自pixabay)

似乎林秉樞也施展了個人小宇宙的結界幻術。但咒術失效,沒人上當。朱學恆知道自己在唬人,林秉樞騙倒的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林秉樞的姐姐哭求他別這樣;在《三立新聞》公布的禮儀公司監視器畫面中,高嘉瑜求情「可是沒有口罩不能出去」,林秉樞不理她,負氣離開。高嘉瑜跟隨他離開,並回頭向櫃檯點頭致歉。高嘉瑜很清楚櫃檯相信她、站在她這邊,反而是她代替夢遊昏庸暴走的林秉樞向外人賠罪:對不起,他不是故意的。場面是她在 hold 住。

幻術一次次失敗了。林秉樞訴諸旁觀者,挾眾脅迫受害者,不但有違其保密利益,而且洗腦無效,照說他沒有理由再這樣做。但是他還是一次次這樣做,看來旁觀者介入是他儀式中的固定元素。

哪些人施暴會訴諸旁觀者?

以血緣關係為由「合理」施暴

在關係中施暴理直氣壯、旁人也不會拿他怎樣的特權人士。像是台劇《俗女養成記》裡,母親擺水果攤,發現青春年華的女兒和人通情書,深覺受辱。就把女兒押到路上打、亂剪頭髮,告訴所有人她有在教女兒。鄰居主角一家大驚,但要營救女兒也只能向母親虛與委蛇。教女兒是傳統文化肯定的行為,旁觀者無人敢指出,這是家暴。

如果你一不高興就把對方的東西全往外扔,那為什麼你認為你有權這麼做?也許因為,你是他爸爸。

二O一四年,《ETtoday》〈考上附中不夠好 虎爸摔子收藏嗆網友:他是要拼建中的〉導,有位父親不滿兒子「只考上師大附中」,將孩子收藏的變形金剛通通往樓下丟。並發文叫同好不要再干擾兒子念書,「謝謝你們的好意,但我兒子是要拼建中的,不是在這邊玩玩具。上附中很讓我們失望,同時也對制度(十二年國教)失望。我以後也不會讓他出現在跟這些東西有關的網站或留言,要讓他先準備特招,別再浪費我們兩個老人的錢了。」

▲孩子沒有考上理想學校,父親砸玩具洩憤,並且發文表示要限制孩子瀏覽網站。(圖/模擬畫面/翻攝自PTT)

如果你覺得,對方一犯錯,你就該把所有人都叫來看,喊到人盡皆知,給她個教訓,她才知道要改。那麼很可能,你是她媽媽。

二O一三年的判例,醫學院畢業、明星臉的女子和前獨立樂團的貝斯手相戀,女子母親發現女兒上大學後,成績一落千丈。她便侵入女兒租屋,搜查女兒的電腦,看到女兒和男友性愛裸照,認為病態,遂把裸照寄給男友父親、樂團團員、女兒和女兒友人等五人。女兒告了母親。

母親出庭辯稱女兒個性強,不知如何溝通,所以才會寄照片,希望眾人勸女兒男友不要再拍,救救她女兒。她很愛女兒,不會害親生骨肉,願坐牢讓女兒心裡舒服。事後女兒分手,母親出庭,她就不出席。法官想化解母女心結,但效果不大。

法官審酌母親為救女兒才出此手段,依妨害電腦使用、散布猥褻物品等判五個月;考慮她出於母愛,緩刑兩年。不用坐牢。

虐待案件成長 虐兒案將十年後反映在虐伴侶案

高嘉瑜案凸顯了親密關係家暴,然而虐兒、虐老比虐待伴侶案件更多。司法部統計十年刑案,暴力犯罪被害人口率大降,非親密關係的家暴增加,亦即兒少、老人受虐待。受理家暴逐年增加,105 年約 6.6 萬件,106 年約 7.1 萬件,107 年約 7.4 萬件,108 年約 7.7 萬件,109 年 8.8 萬件。高雄市社會局統計,2020 年上半年家暴案件就有 9 千多件,同比增 7.34%。衛福部統計,全國家暴上升,兒虐為南投縣 69.1%、宜蘭縣 43.4%和新竹市的 42.5%增加最多;虐老前三名為金門縣、新竹縣、新北市,總體增加 36.5%。2021 年1到 11 月台南市 8298 件家暴,親密暴力占 45%,亦即 55%為兒少、老人虐待。

▲台灣社會暴力刑案減少,但是家庭暴力事件卻逐漸增加。(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林秉樞也佔這急遽成長的數字之一。《華視新聞》〈林秉樞要不到錢施暴父母 鄰居:常爭吵〉報導林秉樞因為跟父母要不到錢,對老人家施暴,警方上門關切,爸媽聲請保護令。里長說,從小父母對林秉樞管教嚴格,要求功課一定要很好,可能長期積壓,導致心理上有一點偏頗。

今天虐兒案數字跳升,代表十年後虐待伴侶會增加,虐兒、虐老也會繼續增加。受虐的孩子,當中有些人成年後會虐待伴侶,也可能虐待年老體衰無力反抗的父母。有些受虐孩子,成年後不會重蹈覆轍。差別在於一些孩子在受虐中相信施虐者說詞「我是愛你,我不會害你」,認同暴力是對的,自己是錯的,弱者就該服從強者;那麼當他身高體壯、人強馬大以後,一不高興,打媽媽就是對的。

群眾縱容助長「林秉樞們」

林秉樞一面之詞「不是家暴」當初騙到了他的名人朋友出手迴護;等新聞公布高嘉瑜瘀青傷痕照片,名人朋友才驚覺那麼嚴重,此時家暴才忽然成真,說明了家暴犯瞞天過海有多容易。尤其案中的精神虐待,沒有瘀青傷痕作證,外人更難理解,總問「如果是真的,那高嘉瑜為什麼不逃」,想證明一切是合意,要受虐者負責。

欺騙感情,冷暴力施虐控制,法律上無罪。只要證明林奕含、陳星是情侶,檢察官便視為合意不起訴。亦即林秉樞若不打人,那麼他踐踏再多的女人吃乾抹盡,做再多比打人更可怕的事,都不會受懲罰。要是哪天知名渣男娶了女明星,廣大粉絲還洗版普天同慶。臺灣有千千萬萬個林秉樞,正在笑看林秉樞翻車,自己逍遙法外,忙裡偷閒繼續物色寂寞芳心為他奉獻,旁人普遍溫暖包容按讚功不可沒。群眾的聖母病一天沒治好,林秉樞們必定源源不絕。

▲作者指出,民眾的姑息會助長以暴力、謊言傷害他人的林秉樞之流不斷出現。(圖/記者游宗樺攝)

有人認為不打沒辦法教小孩。有人認為父母打罵是在教小孩,外人無權干涉。有人認為不打不罵就不算暴力,忽略了那些事「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有些爸媽把小孩書包裡所有東西倒在街上,把從租書店或圖書館借來的課外書撕爛,丟棄小孩心愛的東西,旁人勸阻時,爸媽會說「不准撿,讓他自己撿」。有些爸媽剝掉小孩的衣服,把他趕出家門,旁人給他披上衣服遮羞蔽體時,爸媽不准,說「就是要他丟臉」。

「爸媽羞辱儀式」就是家暴

林秉樞象徵性演出了常見的爸媽羞辱儀式,在這不斷重演的原始敘事中,旁人聞聲趕來勸阻都是無效的,只會讓受虐者燃起一線希望後,落入更深的絕望、羞恥。旁人畏於暴力,淪為姑息的共犯,眼睜睜擦身而過,證明施虐者幼稚的狂怒是無敵的。受虐者絕望到相信只有成為施虐者才安全,日後他成功了,林秉樞成為用謊言和恐嚇操縱別人的惡魔。

當他們自己成為爸媽,相信要下重手剝奪自尊,狠狠教訓小孩才是為小孩好,小孩才會聽話進步時,旁人勸阻,爸媽只是越扶越醉,陶醉在「我很愛孩子」的幻夢中,甚至法官都在助長母親散布復仇性色情的自戀。

如果社會不相信「出於母愛」會是虐待,又為何驚訝、氣憤高嘉瑜被打?

先從承認這是家暴做起。

熱門點閱》

►高嘉瑜被家暴》苗博雅/請尊重公眾人物的傷痕

►高嘉瑜被家暴》陳孟秀/親密暴力犯罪「這五點」自保

►高嘉瑜被家暴》王婉諭/反對一切形式暴力 改善性別環境

►高嘉瑜被家暴》數位女力/呼籲政府專法彌補「性勒索」危害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原標題「林秉樞案:鼓勵虐兒的家暴文化」。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專欄 思想坦克

《台灣智庫-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我們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的聲音。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