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今Omicron高傳播力,僅有少數國家仍抱持著清零想法,其他國家由「病毒清零」走入零星群眾感染「動態清零」及社區小流行「重症清零」防疫。(圖/記者李毓康攝)
●張維容/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林庭瑀/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范僑芯/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研究生
●嚴明芳/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陳秀熙/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
新冠肺炎Omicron全球防疫光譜基本上有由左端「病毒清零」,至右端端「病毒共存」大流行。起初多數國家皆抱持「病毒清零」的觀念,然而隨著現今Omicron高傳播力,僅有少數國家,如中國大陸仍抱持著清零想法,其他國家由「病毒清零」走入零星群眾感染「動態清零」及社區小流行「重症清零」防疫。因此,本文就優質化Omicron防疫,提出Omicron防疫光譜理論,將從「病毒清零」、「動態清零」、「重症清零」至「病毒共存」防疫光譜的概念,建立台灣境外解封三階段條件,包含第一階段「動態清零」、第二階段「重症清零」與第三階段「類流感化」防疫策略。
Omicron防疫光譜
圖一為Omicron防疫光譜圖,顯示「病毒清零」採用的是公衛防疫強度最強防疫觀念,而「病毒共存」則是最低強度的防疫政策,但必需接受相當高的單周確診數,而介於兩者間的防疫光譜為「動態清零」與「重症清零」,其對應的防疫強度也有所不同,「動態清零」為有少數群聚感染個案產生,就提高防疫強度,能壓制社區流行產生,而「重症清零」則是會產生社區小流行而產生感染個案可以容許有較多的確診個案,但仍可避免重症個案產生,以免過多個案因重症產生死亡。面對Omicron的超強傳播力,理想情況下的「病毒清零」情境,需付出相當大的防疫代價,現階段防疫光譜可維持在「動態清零」及「重症清零」的互相消長,待次世代疫苗及口服用藥的出現及介入時,則有機會走向第三階段「類流感化」防疫。
▲圖一:Omicron 流行及防疫光譜圖。(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Omicron流行防疫光譜如圖二所示,從理想情況下防疫強度等級最強的「病毒清零」情境,由於疫苗免疫保護,防疫策略可在「動態清零」及「重症清零」的互相調整,防疫強度可做滾動式修正,再藉由疫苗及藥物的介入,則有機會走向「類流感化」。目前台灣及少數國家仍維持在「重症清零」下,往「動態清零」前進,而國際上許多國家目前則處於病毒共存大流行,但「動態清零」、「重症清零」及「病毒共存大流行」,皆可藉由期待在六月後可取得的抗病毒口服藥物及Omicron次世代疫苗發展下,進入「類流感化」並放寬防疫強度。
▲圖二:Omicron流行防疫光譜。(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防疫光譜下現階段應該「病毒共存」嗎?
歐美國家開始陸續提出解封並欲先與病毒共存,進一步究其原因,我們首先可以觀察到,歐美國家個案通報數自今年1月底開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為由於疫苗及感染達到群體免疫,因此疫情開始趨緩,另一個可能原因則是通報個案中未包含隱性感染個案數,群體免疫為與病毒共存的重要關鍵,歐洲在疫情開始趨緩時,其第二劑加上第三劑疫苗接種率達49%,而自然感染率經推估已達26%發現,整體群體免疫已達到75%,而美國的整體群體免疫則達到62%。但由12月至2月底的個案數可看到歐洲及美國在這個期間累積了8076萬及3036萬的通報確診個案,這雖然使得自然感染率大於25%,可能具群體免疫效果,但須付出約17至29萬人命之代價。然而亞洲及台灣許多國家,在疫苗接種與自然感染率都不似歐美國家,若冒然採用「病毒共存」的自然感染來達到群體免疫,可能會使個案數及死亡數激增,得付出相當代價,可能還不是時機。
因此,台灣在Omicron防疫光譜上,為能順利邁向流感化,可有以下三階段防疫,第Ⅰ階段(12/1~2/28) 是藉由高效率疫調及匡列、第三劑及非藥物公衛防疫介入(NPI)升高、強化境外檢測及輕症分流照護達到「重症清零」,使疫情達到有效控制,而隨著社區保護力(兩劑+三劑)達90%、客製化防疫政策(NPI+檢測)、優質化邊境防疫(考慮疫苗施打並縮短居隔)、輕症自我健康管理及祛除獵巫心理的建立後,確診個案開始由兩位數個案走向個位數的「動態清零」,此則為第Ⅱ階段(3/1~5/31)。
▲防疫措施強度不應和「病毒清零」一樣嚴格,但可應用更多科學數據來優化防疫措施。(圖/記者李毓康攝)
此階段的優質化邊境防疫措施(圖三),防疫措施強度不應和「病毒清零」一樣嚴格,但可應用更多科學數據來優化防疫措施,例如可運用接種疫苗紀錄,先將入境旅客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區分,其中若有完整施打疫苗,則可再依其是否仍具有抗體保護力為依據,若施打兩劑疫苗以上且仍有抗體保護力,則無須隔離檢疫;若施打兩劑疫苗但保護力已消退,則可以「5+5」檢疫措施(5天居家隔離+5天自主健康管理)搭配兩次PCR加上一次快篩;若未接種疫苗者,則以「10+7」檢疫措施(10天居家隔離+7天自主健康管理)搭配兩次PCR加上四次快篩,以優質化邊境防疫防止社區流行發生。然而除了邊境防疫之外,在其他高風險場域如餐廳,亦可以提供客製化優質防疫的策略採以分流方式讓民眾進行用餐(如圖四),若在接種兩劑疫苗以上且疫苗保護力未消退,則可開放正常內用用餐;若接種兩劑疫苗後但保護力已消退,則在防疫低警戒區用餐;若未完種接種疫苗,則須在防疫高警戒區用餐。而此客製化優質防疫也可在未來應用於其他職場上。在未來取得抗病毒口服藥物、Omicron次世代疫苗、邊境開放及社區類流感監測後,則為第Ⅲ階段 (3/1~5/31)「類流感化」防疫。
▲圖三:優質化邊境防疫。(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圖四:客製化優質防疫-以餐廳為例。(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大中取小」雙贏策略
台灣將面對全世界國家陸續採取全面解封及未有任何防疫措施(如不強制施打疫苗)的情境。由於我們的自然感染率極低,全依賴高疫苗施打下的保護力,疫苗保護力也會逐漸消退,加上兒童尚未施打疫苗,我們如何從過去群聚感染到目前有效控制疫情情況下,在疫情所造成損傷最小化之下,包含考量兒童感染的流行以及未施打疫苗感染後的重症避免,以及日後長期影響(Long COVID),恢復鬆綁公共衛生防疫措施(如隔離檢疫)之新常態生活的最大利益,因此提出防疫光譜,步步為營並適時修正防疫策略,以使各階段都為最適防疫強度且達到生命健康及經濟損失最小化,最後藉由期待於六月後可取得抗病毒口服藥物及Omicron次世代疫苗發展下,進入「類流感化」防疫並放寬防疫強度。
熱門點閱》
►南韓大選》霧谷晶策/執政黨施政頻頻扣分 親美尹錫悅打「反中牌」略有優勢
►參照疫苗施打資訊 縮短居檢時間 有助境外解封(林庭瑀、張維容、任小萱、許辰陽、陳立昇、陳秀熙)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現階段防疫光譜可維持在「動態清零」及「重症清零」的互相消長,待次世代疫苗及口服用藥的出現及介入時,則有機會走向第三階段「類流感化」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