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煇、江雅綺/內憂外患挑戰 台電困境更勝「穿著衣服改衣服」

我們想讓你知道…如果不充分理解為何台電近年如此捉襟見肘、動輒得咎,或輕易把矛頭指向「有內鬼」,恐怕徒然傷害多數勤勤懇懇的員工,也增加台灣能源轉型的困難。

● 陳炳煇、江雅綺/台大機械系特聘教授、北科大智財所副教授

幾次全台大停電,做為台灣電力的獨家供應者,台電受到指責是必然,責無旁貸也是自然。但是面臨電價凍漲的結構性因素、以及國際淨零轉型等各項壓力,台電近年面臨「內憂外患」,而每一項都是艱鉅挑戰。

用電量逐年增長 容錯空間也逐年縮小

「外患」是指台灣歷年用電量不斷增加。依據台灣歷年用電量資料,2006-2010年間,大約是2200-2400億度。2011-2018年間,成長到2400-2600億度。2020年台灣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用電量卻創下歷史新高,當年全國總用電量達2700億度,較前2019年成長55億度。其中,工業部門用電占一半以上,而電腦通信及電子產品業,又占工業部門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強。

用電量的增加,自然也反映台灣經濟需求強勁,產業表現優異。2021年底出口創下單月新高、連續17月正成長。外商投資和台商回流的雙重效應,讓2021年用電需求年增再次超過預期、高達4.6%。但用電量年年增加,應付原有規模的電力系統,能提供的容錯空間自然也年年縮小。

一家電廠出現局部故障或歲修,就引致全台大停電,正說明老舊的集中式電網,讓因應用電量擴增而縮緊的容錯空間、一旦出現錯誤,就會有放大錯誤的負面效果。

▲0303大停電,新北產業園區的交通號誌都停擺,店家因為停電拉下鐵門暫時休息,部分工廠因爲有備用電源,暫時沒受到影響。(圖/記者姜國輝攝)

傳統電力市場革新 台電「日常工作時穿著衣服改衣服」

「內憂」是指2017年通過《電業法》修正,對傳統電力市場造成許多變化。例如《電業法》第一階段採取「綠能先行自由化」原則,先針對再生能源,開放其透過代輸、直供及再生能源售電業等方式銷售予用戶。又例如去年中台電推出「電力交易平台」,改變以往台電獨力調度機組供電的形式,讓台電擔任買方,而民營發電業者、自用發電設備設置業者、改變電力使用行為的用戶與儲能業者四方在平台上競價,以「虛擬機組」的概念,期望透過市場開放、有助電力系統的彈性與穩定。

以上種種,固然見證台灣電力市場的革新,但所謂「穿著衣服改衣服」,遠比「做一件新衣服」難度更高,更何況「日常工作時穿著衣服改衣服」,一不小心就會被針刺到。

但國際能源轉型的趨勢不會變、台灣經濟成長不會停。內憂外患,國營企業一體承受,那是台電的宿命。但如果不充分理解為何台電近年如此捉襟見肘、動輒得咎,或輕易把矛頭指向「有內鬼」,恐怕徒然傷害多數勤勤懇懇的員工,也增加台灣能源轉型的困難。

熱門點閱》

►解讀經濟學人》 單驥/SWIFT踢掉俄國 「反制裁」衝擊全球

►陳立誠/向下沉淪的電力系統 非核與減碳並行的矛盾能源政策

►李敏/3月3日全島大停電是人禍

►數位經濟競爭》賴祥蔚/確保公平議價 保障受網路平台壓制的媒體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