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冠宇/BA.5、BA.2.75來勢洶洶 高風險者最好打四劑

我們想讓你知道…疫情剛燒退的台灣,面對新一波來勢洶洶的變異株,應注意:重複感染在下一波預期更多案例、服用抗病毒藥物仍有可能反彈復陽、BA.2.75可能會是下一波強勢病毒。

▲南韓新冠疫情升溫,14日通報BA.2.75變異株首宗案例。(圖/路透社)

●姜冠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內科專任主治醫師

BA.5在美國成為主要流行株,日本、韓國也有此趨勢,已經在亞洲打敲門鐘了,印度等地則有BA.2.75開始異軍突起,剛燒退的台灣要準備哪些事項呢?

從最近YourLocalEpidemologist摘錄連續三篇的整理:

1.重複感染在下一波預期更多案例,要有心理準備

2.服用抗病毒藥物仍有可能反彈復陽,仍需要採取措施

3.BA.2.75要注意,它有可能是伏筆

Omicron再感染多久之後會再發生?

再感染最快的紀錄,是第一次感染20天後,從BA.1之後就要再感染BA.1就可以做得到,中位數是26天,甚至比BA.1再感染BA.2的中位數36天更短。丹麥一篇從去年11月中只做到今年2月中的再感染研究,都是抓60天內,180萬人中,有1,739人再感染,雖然比例不高,但是由此可見,再感染不一定需要不同序列,比較兩者再感染的PCR CT值則沒有太大差異(中位數都是26以上,不算是太高的病毒濃度),但是未來是否有所謂的「再感染節奏」(每隔多久再感染一次)?這些預測受制於時間、病毒變異,和是否要繼續推出加強針。

再感染症狀會比較嚴重嗎?

「再感染症狀會比較嚴重嗎?」這一問題的說法有分歧,有很多早期研究都認為症狀不會變嚴重,但是要注意那是Delta之前,在Omicron之後,諸多風向仍未明,包含後遺症。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預印本研究顯示二次再感染較為嚴重,有可能是這些族群原本就比較脆弱,未必適合所有族群,尤其是有接種疫苗的族群,像是華盛頓大學退伍軍人研究的預印本,研究中平均62歲,25%是吸煙者,80~90%未接種,30~40%患有糖尿病,19~26%患有心臟病。對於高風險族群,再感染的整體相對風險是確實較高,當BA.4/5正在病例激增時,就應該要當心。雖然葡萄牙的住院人數終於達到頂峰並正下降,但是其他歐洲國家的住院人數仍繼續上升。綜合以上,這也是為何面對BA.5,高齡建議打追加第四劑的原因。

服用抗病毒藥物者治療後仍有症狀,仍要做快篩測試並採取措施

美國當初發現有2%在服用Paxlovid 之後,仍會復陽,大約是在治療後第10~14天會發生反彈,現在正式認為Paxlovid,估計有5~10%的人會反彈復陽。這與Omicron開始有Q189K的蛋白序列變異逃避藥物結合點。如果是這個原因,再次服用相同藥物可能就未必有效益,在Paxlovid之後測試為陰性,如果快篩檢驗量能足夠,應有繼續測試的SOP;如果服用藥物的您再次轉為陽性,請假設您再次具有傳染性,要對自己採隔離取措施直到您轉為陰性。

關於BA.2.75,G446S變異是次世代疫苗潛在痛點

▲BA.2.75開始異軍突起,在印度等地成為新一波強勢變異株。(圖/達志影像)

在印度,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個新的變體上:BA.2.75。

在5月底首次被發現後,它迅速佔據了主導地位,現在佔病例的25% ,大多數樣本來自孟買。印度的測試數據其實還不夠大量,但BA.2.75似乎勝過BA.5和BA.2,這意味著它有可能引起一波浪潮,並且很重要。BA.2.75病例已在澳洲、紐西蘭、英國和德國等其他國家發現,但目前比例仍然少。

與 BA.2 相比,BA.2.75 在刺突蛋白上攜帶了八個額外的突變。有兩個突變特別值得關注:G446S 和 R493Q。G446S 是最有效的抗體逃逸位點之一。這會是著重在F486和L452的次世代疫苗的潛在威脅,但是現階段瘋狂追逐子變體變異未必是有效益的,因為變太快,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自最低可及成本下追求最大保護,這才是次世代疫苗的切入點。

我相信是台灣至少還是可以度過寧靜的7月直到8月中,基本上我們已經取消登機前48小時之內的PCR陰性證明;另外,境外移入也僅是3+4,別國有什麼狀況,還是會反映到我們這裡來,很多該調整的上一波就調整過了,我想這次再來不會有什麼滾動調整,我們把自己該做的功課做好,代價就可以降到最低。

熱門點閱》

►方元沂/重新定位大學功能 以學習者為本

►胡偉良/房價短期不會飆漲 現在是買房好時機嗎?

►丁學文/2022年寒冬危機 為何讓人想逃離歐洲? 

►趙春山/兩岸無小事 嚴肅看待2022雙城論壇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姜冠宇醫師 Pro'spect」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姜冠宇

姜冠宇 姜冠宇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從醫學院畢業後,經過兩年的外科專業訓練,為了探究更多醫學治療的難題,決定再接受內科專業訓練,現今為整合醫學照護科的主治醫師。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