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反而讓人更火大 心理師勸千萬別說「這句話」

我們想讓你知道…只是口頭上的道歉,反而是用情緒勒索的方式要求對方原諒,如果聽到這種類型的道歉,就算脾氣再好也很難直接原諒。

▲若真心有愧於他人,道歉應出自於關心對方的情緒,而非單純的道歉。圖僅為示意,非本文當事人。(示意圖/記者鄺郁庭攝)

● 五百田達成/心理諮商師、美國諮商師認證的全球職涯發展師、作家

明明約好今天要約會,對方卻遲到30分鐘,當你表達不滿,他還一臉不耐煩的說:「我道歉總可以了吧?」

同事出了大烏龍你也因此受到牽連,事後來道歉:「這次是不小心的下次會更注意。」

看完以上兩種狀況,是不是覺得血壓都升高了?

明明聽到對不起,卻感覺不到對方的歉意,那他到底為什麼要說對不起?難不成是我做錯什麼了?當你開始自我懷疑時,對方竟然還得寸進尺地說:「人都會犯錯嘛,之後我們都更小心就好」讓你忍不住想:「所以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你可能也曾經聽過別人說:「我都道歉了,不然你還想怎麼樣?」聽到這句話通常本來沒生氣的,也會直接氣到七竅生煙吧。因為犯錯不是不可原諒,畢竟就連機器都可能故障,人怎麼可能不犯錯。真正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道歉」而是「有沒有同理對方的不愉快」,只是口頭上的道歉,反而是用情緒勒索的方式要求對方原諒,如果聽到這種類型的道歉,就算脾氣再好也很難直接原諒。

像前面的情境中同事的道歉:「這次是不小心的,下次會更注意。」這種道歉的方式明擺著就是「錯都錯了,下次不要再錯就好,幹嘛這麼計較」的態度。

別說悔意了,他根本沒有辦法理解你為什麼要生氣,當然聽到的人也很難打從心底原諒對方。

有效的道歉:針對「情緒」,而非「事實」

一般來說,「道歉」可以大致分成「根據事實」和「根據心情」兩種。

所謂根據事實就是有條理地分析一遍,「發生了什麼、哪裡出了問題、自己的過失在哪?」理性地全盤審視後才知道如何改正。而心情根據則是貼近對方的情緒,例如說:「讓你不舒服了,你一定很難過吧」。前者在商務或訴訟的場合很有效,但一般人只有在順利表達出後者時,才會獲得別人「原諒」。

尤其在工作的場合,為了效率、爭取時間,下意識地會選擇理性地釐清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很容易就忽略了合作對象的情緒。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職場不是談感情的地方,但不可否認做事的依舊是人,是人就會有情緒。所以不需要特別壓抑情緒,也不應該迴避情緒,需要道歉就堅定地指出對方的行為哪裡不妥,以剛剛職場同事犯錯的例子來說,就可以堅定地告訴對方:「我希望不要有下次了,這次我為了補計畫連續三天熬夜趕報告,還影響了我本來的工作進度, 真的太累了。」像這樣說出事實,相信即便是鈍感的人,也會明白知道自己的行為造成他人多少困擾,進而真心地表達出歉意。

所以,若是又遇到對方說「我都道歉了你還想怎樣?」你可以針對他可能連想都沒想過的「心情」部分,追問他:「你知道你這麼久沒出現,我很擔心你嗎?」、「你知道你的這個失誤,害我們整個部門整週都在加班嗎?」

對方可能會因此才「啊!」一聲地發現事情的嚴重性。就算他還是沒發現,至少你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了,心裡也會舒坦一點。

 

▲五百田達成所著,《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天下雜誌出版。(圖/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熱門點閱》

► 營養午餐每月1次石斑魚入菜 正妹營養師圖解聰明吃魚法

► 輕症居多死亡率降 台灣有能力面對疫情逐步解封

► 姜冠宇/BA.5、BA.2.75來勢洶洶 高風險者最好打四劑

► 「原來不用死就能結束痛苦」 阿滴走出憂鬱症的3關鍵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摘自「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