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策法》美國加碼軍援 非北約盟國具象徵意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美國參議院的外交委員會於美東時間9月14日審查並表決通過《台灣政策法》,法案重點在於美台關係當中安全以及經濟上的連結,同時,美國要協助台灣建立可以嚇阻中國的自我防衛軍事實力。

● 作者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美國參議院的外交委員會於美東時間9月14日審查並表決通過《台灣政策法》,贊成17票、反對5票。這個法案是由民主黨籍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所共同提案領銜,內容重點在於,強調美台關係當中最重要的部份,即安全以及經濟上的連結,同時,美國要協助台灣建立可以嚇阻中國的自我防衛軍事實力。

修正案加碼對台軍援 強調2758號決議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

跟最先提出來的版本相比,有幾點進行了修改,包括:

1、原條文說要將台灣的實質大使館「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辦事處」,改成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

2、原規定美國在台協會(AIT)駐台北處長的任命,要像其他駐外大使一樣經過參議院認可,此部份移除。

3、原打算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地位,但改成比較緩和的「軍備移轉方面以MNNA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

4、原寫得很明白,說假設中國做出太超過的舉動,將制裁習近平,外委會通過的版本把「習近平」改成「高階官員及軍事將領、國家主席顧問、高階決策機構人員」(制裁對象寫得更模糊,但彈性也更高了)。制裁的條件方面則是變得更具體,原本是寫說當中國「大規模升級對台惡意行徑」文字,改成當中國「大規模升級侵略行徑,包括公開或隱蔽的軍事行動」,就會提出制裁。

5、原先欲調整《台灣關係法》中所說美國要(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擴大到「有利於威懾人民解放軍侵略行為的武器」(arms conducive to deterring acts of aggression b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外委會後來沒有改這條,而是在(讓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這條,加入「實行阻止和威懾中國解放軍脅迫和侵略行為的戰略」。

6、除了以上這些相對比較象徵性的調整,最重大的加碼是在這條:草案計劃在未來4年提供台灣4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0億元)的軍事融資用來加強軍事實力,外委會通過版本保留了這筆融資,還加碼說這筆是無償的軍事援助;然後,新的版本再加碼第5年(2027)提供20億美元,一共變成65億美元。

▲▼台灣政策法案。(圖/路透)

▲梅南德茲指出,他提出「台灣政策法案」是為了正告北京,別重蹈俄國的覆轍。(圖/路透)

以上是有調整的部份。另外照原本提案通過的部份包括:支持台灣展示主權象徵符號相關,要求國務院廢除不允許台灣在美國聯邦機構內展示國旗或軍服的內規(我們現在在辦事處也不能夠在公開場合展示國旗,必須要放在室內);強調《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並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回擊中共一直拿這條來宣稱可以統治台灣)。

另外還有一些部份,在目前的訊息當中比較少,要等過幾天新版本草案出爐才知道有沒有改變,例如原本草案有寫到的「泰國模式軍事合作訓練機制」。

法案弱化強制力是常見的事 非北約盟國地位具象徵性意義

先前我們為大家介紹法案的時候,就常常提到,國會在外交政策方面通過的法案,常常都會尊重行政部門的意見,因為是行政部門要負責執行,因此,把草案當中「強制性」較高的條文修成比較沒這麼強制力,本來就是非常常見的事,甚至這也是為了讓法案通過而常用的工具之一。

這次參院外委會對《台灣政策法》的調整,其實都是很合理的,因為不管是台灣駐美代表處的改名、大使的任命方式,都有可能被解讀成在邦交關係的轉變,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會跟現行的「一中政策」有所衝突。這部份國會尊重行政機關的處理方式是必要的。(當然,許多台灣人看到這樣的修正應該會滿失望的,這個正名的倡議是台美人社團們長期以來的遊說主要目標之一)

 

▲在中國強烈反彈的狀況下,美國國會只要能夠確保法案能夠幫助到台灣的軍事實力增強即可。(圖/翻攝自美軍第七艦隊官網)

第二,關於非北約盟國地位,原本許多人就在討論說美國是否會因此改變所謂戰略模糊、直接承諾協防?但事實上非北約盟國的地位畢竟還是跟協防義務有很大的差距,它的象徵性意義比較高。在中國強烈反彈的狀況下,國會只要能夠確保這個法案能夠幫助到台灣的軍事實力增強即可,所以保留了軍備移轉的非北約盟國地位,然後再加碼軍事援助的金額,從45億變成65億,四年變五年,這就是法案當中與台灣的防務最實質相關的部份。至於要正式把台灣列為非北約盟國這樣的敏感內容,就留待之後再說。當然這也可能是不同意見的交換。

外委會修正後的版本全文可能要下週才會出來,我們到時候再來比對一下通過的版本有哪些。接下來要進入選舉期間,看起來不太可能在這個會期就通過《台灣政策法》,但是從跨黨派的高度共識來看,再加上,提案人和推動人是兩黨的大咖資深議員,這個法案在未來一兩年內通過應該是很可能的。

進度條:

提案(參院、眾院分別提)✅ > 眾議院外委會 ☑️ / 參議院外委會 ✅ > 眾議院院會 / 參議院院會 ☑️ > ​ 總統簽署 ☑️

找盟友加強防衛竟被說是挑釁 別搞錯誰才是侵略者!

▲共機近來頻擾台。(圖/路透社)

最後要再來講一下,這幾天在台灣已經有很多很多的評論,講說美國通過《台灣政策法》,就是要為台灣帶來戰爭,這種說法完全可以說是顛倒是非。要發起戰爭的一方、一直對台灣造成威脅的一方,從來都是在中國那邊。台灣是防守的一方,美國是幫助防守的一方,怎麼會講說「防守方」加強防衛能力就是帶來戰爭呢?這在邏輯上就是不通的。(放棄防守才是真正的邀請對方來侵略吧?)

要避免戰爭,那就是要去阻止中國使用武力,並且要做好準備應對中國很可能使用武力。如果我們自己要進行防衛、找來盟友幫忙我們一起加強防衛,都要被說是挑釁、引起紛爭,那真的是搞錯侵略者以及被侵略的對象了。

熱門點閱》

►月收五萬便當變兩百也沒用 理財第一步請別仇富

►美國參院外委會通過「最挺台法案」 擴大軍援規模

►建構國防遠距打擊能力 應付灰色地帶 

►周行一/美中邊打邊互惠 小國要比大國努力取雙贏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專欄 美國台灣觀測站

國會是美國的立法單位,關係著美國內政外交的政策走向。秉持著開放資料、開放政府的精神,我們希望透過集結及整理美國國會台灣相關法案,讓更多人能了解、甚至參與美國的政策決策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