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土豆為馬鈴薯惹議 用對岸用語就是統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勇敢且大方地跟中國大陸進行經濟與文化交流,然後在政治上依然保持台灣的獨特地位,才是真正的獨立自主。

▲ 康軒國中生物課本指「土豆是馬鈴薯」引發熱議。(圖/康軒提供)

●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土豆是花生還是馬鈴薯,最近引發熱議。是這樣:你去看此間餐廳菜單,有多少店家有一道醋溜土豆絲?此料理早已成為台灣日常菜餚,大家都知道這裡的土豆是指馬鈴薯。

我最早吃到這道酸甘入味的涼菜,是多年前在澳洲的中餐館,原本預期端上來一顆顆脆硬的花生,結果是一條條蘿蔔絲,一問才知其實是馬鈴薯。

「土豆」實為「塗豆」 叫習慣成自然

土豆說是台語的花生,其實應是塗豆,而非土豆(異體字),不信的話你可去查教育部閩南語辭典。塗是泥的意思,花生是長在泥裡,而泥比土更侷限一些,中國大陸有些地方就把花生說成泥豆。台語的土跟塗的差別在於讀音,前者是陰平,後者是陽平。台語有七聲,你看中文說明不可能看懂,最好理解的方式用音階來區別,陰平是SoSo,而陽平是ReFa。

比如,土虱?錯了,塗虱才對。土地公?正確。

當然,這都是語言學細節了,一般日常用法不會管這些,而是好用、通用就好,因此大家就說花生的台語是土豆了。其實馬鈴薯不是豆類,叫土豆名不符實,但習慣了就成自然。

▲▼馬鈴薯。(圖/CFP)

▲ 中國以「土豆」稱呼馬鈴薯。(圖/CFP)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指責使用中國用語 與獨裁者無異

語言遵循演化原理,這就是所謂迷因的概念,然而,自古以來就是有人想要大家書同文、語同音,以方便統治。土豆必須是花生,馬鈴薯不能叫土豆,理由完完全全就是如此。

當然,現在又多了一個理由:必也正名乎,以免被中共統戰過去。其實,人家有強迫你把馬鈴薯叫成土豆嗎?沒有嘛!而是大家覺得醋溜土豆絲很好吃,吃得習慣以後自然接受了這樣的講法。

把馬鈴薯講成土豆的教科書出版社出來道歉了,以免又引發類似敦化國小合唱團被統戰的批判。

土豆以外,還有好多中國大陸用語逐漸流傳在台灣社會,引發一些人的焦慮,於是鼓吹大家應該使用台灣原來的名稱,甚至開始罵人,其背後心態跟獨裁統治者沒什麼兩樣。我說台灣民主其實是由無數小小獨裁者堆積而成,道理在此。

敦化國小合唱團只是出現在福建電視台的春晚節目,戴著原本團服的紅領巾,唱一首方文山作詞的〈我們同唱一首歌〉,裡頭有一句「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就不得了了,說是淪為統戰樣板,如何又如何云云。

▲ 台北市敦化國小合唱團應邀參加校外單位合唱對岸統戰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遭控淪為中共統戰工具。(圖/記者崔至雲攝)

有那麼嚴重嗎?這跟當年讀馬克思就要被抓去關,背後的思維有何不同?

就是花生與土豆的差別而已。

大方與對岸交流 保持政治上的獨特性

怎麼會在這個時代,ChatGPT都可以打造虛擬世界,一切有為法都如夢幻泡影了,還有人相信世上有統戰這樣的東西啊?真是太看不起台灣人與台灣民主了吧!

勇敢且大方地跟中國大陸進行經濟與文化交流,大量的交流,然後在政治上依然保持台灣的獨特地位,在心態上依然不願跟中國統一,才是真正的獨立自主。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沈政男」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專欄 沈政男

1968年生,台中市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曾獲時報文學新詩首獎、梁實秋散文首獎等二十項文學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