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展開對中國所有可能的封,互利經濟學確定已經讓位給了充滿猜疑的地緣新政治。(圖/路透)
●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好不容易,中國總算從動態清零的鬱悶中解放了出來。但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仍然令人擔憂:中國的人口正在老化減少;中國的房地產榮景很難再有;中國對BAT的打擊讓人餘悸猶存。現在的中國政府將安全置於繁榮之上,將偉大置於增長之上,將自力更生置於全球共榮之上。外國投資人變得更加謹慎,它們要嘛尋求離開中國,要嘛積極建立供應鏈的多樣化。而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早就展開對中國所有可能的封阻。互利經濟學確定已經讓位給了現在這個充滿猜疑的地緣新政治。
因此,經濟分析師開始下調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更多的人關心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還能比美國快多久?這個問題的答案,影響的不是只有那些靠工廠訂單或靠中國吃飯的人,更重要的是它將塑造這個世界的秩序。本來,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將很快就將超越美國,中國甚至可能一躍成為軍事的強國,然後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一個國家。但如今,更多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已經攀登高峰,也就是中國崛起已經結束,攀峰後的中國迎來的不會是大家原本認為的那種一峰還比一峰高。
▲ 本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以特別專文,報導中國的經濟前景。(圖/取自《經濟學人》封面)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回到了中國焦點。封面設計上,我們在中國紅的方格封底前看見的是一隻騰空崛起,顯得氣喘吁吁張口吐舌的金色巨龍,下面幾個白字,大字寫的是「PEAK CHINA 頂峰上的中國?」小字則是「A SPECIAL BRIEFING 一個特別專文報導。」
《經濟學人》用了緒論板塊第一篇第7頁、第12頁後的五篇Briefing專文以及商業板塊第一篇第49頁總共七篇文章解析中國經濟是不是已經屆臨頂峰注定滑落?
眾所周知,中國崛起是這個世界過去四十年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特徵。中國自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來,每年9%的GDP增長確實令人眼花繚亂。它不但讓8億的中國公民擺脫了貧困,還讓今天的中國占據了全球產出的五分之一。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製造業基礎甚至重塑了全球經濟。而統治了中國十年以上的習近平更是進一步希望利用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重塑全球地緣政治。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中國成長速度放緩 人口紅利不再
但大家現在更關注的是:中國的快速崛起正在放慢。《經濟學人》認為習近平曾經承諾會讓他的國家在未來幾十年實現所謂的偉大復興,但中國經濟實際上正在經歷一個更平淡無奇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明確的成熟期。十年前,預測人士認為中國的GDP將在21世紀中期超過美國,並以壓倒性優勢達陣,但今天,一個不那麼引人注目的轉變即將到來,中國經濟已經走向了常態化發展。
這個可能的經濟軌跡變化是全球財經界現在爭論最激烈的一個主題。 他們正在重新考慮中國的影響力及它與美國的相互競爭。其中一個觀點認為中國實力正在下降,這會讓中國變得更加危險。去年有一本由Hal Brands和Michael Beckley兩位學者著作的一本書,書裡推廣了一種他們稱之為「Peak China頂峰上的中國」的理論。 他們認為,這個國家正在面臨著衰落,甚至到了一個它一方面強大到可以影響現有的世界秩序,但另外一方面又充滿著時間不在它這邊的焦慮感。這本書甚至以一場想像中的台灣戰場展開。
▲ 印度人口在上月超越中國,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圖/路透社)
「頂峰上的中國」這個理論建立在某些觀察基礎上,也就是順風正在轉向逆風,並進一步阻礙了中國的進步。 第一股大風來自人口統計學。最近十年,中國的勞動人口一直在下降,去年的中國的總人口數達到了頂峰,現在的印度已經超越了它。聯合國認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勞動人口會减少四分之一以上。我們必須向那些曾經充斥在世界工廠的中國勞工揮手告別。
引進勞工是維繫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另一個方式就是更好的利用現有的中國人口。
專制政治衝擊創新能力 逼著跨國企業移轉供應鏈
但中國現在的第二個問題是,人均產出很難再像預測者希望的那樣迅速增長,它的更多資源必須用於照顧老年人。經過幾十年的房屋、公路和鐵路等基礎建設推進,基礎設施支出也已經面臨著投資回報的遞減。習近平的專制傾向讓當地企業家變得充滿緊張,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降低中國的創新能力。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也逼著跨國企業渴望著盡快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那就是遠離中國。美國則想方設法在削弱中國在一些基礎科技方面的能力。
12年前的高盛認為中國的GDP將在2026年超過美國,然後到本世紀中葉將增長超過50%以上。 去年的高盛已經修改了這一預測,並表示中國最快只能在2035年超過美國。 其他人則更悲觀。 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認為,中國經濟永遠不會成為領頭羊,頂多是在在2035年達到美國經濟規模的90%。最多的預測是,中國和美國將在未來十年並駕齊驅,彼此互不相讓。
▲ 多數預測認為,中國和美國將在未來十年並駕齊驅,彼此互不相讓。(圖/路透)
改革有望讓中國更強大 未見習近平推動自由化的決心
中國將如何處理這樣的發展軌跡? 最樂觀的情況下,習近平將做出改變促進生產力的增長。由於人均收入不到美國的一半,中國人口將熱衷於提高生活水準。習近平有可能嘗試通過刺激中國經濟的動物精神取得更大的釋放,譬如讓中國人民有更多的移動自由來釋放增長。中國政府可以停止現在這種依賴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的資本配置。它還可以在國外採取不那麼針鋒相對的姿態去緩解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並讓跨國企業感覺在中國做生意是安全的。這樣的改革有可能讓大家感覺中國仍然可能變得更加強大。但現在的問題在於,現年 69 歲的習近平並沒有表現出想要重新擁抱經濟增長或推動政治自由化的跡象。
悲觀主義者擔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中國將變得更加好鬥。有很多理由相信這個預測更加合理。習近平正在推動更加危險的民族主義,讓一般中國人相信,批評習近平就是看不起中國。據預測,中國今年的軍事預算將增長7%以上,也就是與名義GDP持平。中國的軍費開支低目前仍然低於美國,但正在後來居上。到2030年,中國的海軍規模有可能比美國還大50%,到2035年,中國的核武庫將翻上兩倍。Brands和Beckley寫道:北京的經濟實力可能正在達到頂峰,但它是唯一一個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挑戰美國的國家。
▲ 習近平正在推動更加危險的民族主義,形成一種「批評習近平就是看不起中國」的態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經濟不會攀升也不會墜落 緩和美中對峙局面是關鍵
《經濟學人》在文章最後強調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介於以上兩種預測的中間。 中國在過去二十年的崛起速度一直是全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並迫使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進行新的調整。那個嚴重的經濟混亂階段現在或許已經結束了。 儘管存在種種麻煩,但中國經濟不太可能萎縮,從而引發Brands和Beckley害怕的那種最負面的發展。習近平仍然難以預測,但中國經濟的長期經濟前景既不會攀登高峰也不會墜入深淵。面對著未來十年來與美國的勢均力敵局面,中國有充分的理由應該避免傲慢與衝動,甚至克制入侵台灣的可能性。現在的個關鍵在於,這兩個超級大國能不能避免落入誤解對方意圖的錯誤決策,從而陷入衝突。
中國苦追美國 始終有差步
現在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專家。對全球經濟情勢的預測搞不好比天氣預報還更常出錯。任何生產力或人口演變的微小變異都可能產生出截然不同的一個結果。由於疫情造成的基期較低,中國可能仍會奮力爬行一段路,但美國的壓制以及回防美國會讓中國爬得更累。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高盛只敢預測中國到本世紀中葉GDP還可以新增20%。
▲ 高盛最新的分析報告指出,只要中國的勞動力增長比高盛設想的慢半個百分點,那麼中國的GDP永遠沒有辦法超越美國。(圖/CFP)
按照高盛最新的分析報告研究,如果中國的物價或匯率沒有像高盛預期的那樣上漲,那麼中國的GDP很難超越美國。只要中國的勞動力增長比高盛設想的慢半個百分點,那麼中國的GDP永遠沒有辦法超越美國。反過來說,只要美國的增長速度加快半個百分點,中國也將在超越美國上更吃力。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的生育率進一步下降,老化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中國經濟的領先優勢還會進一步縮小。
我同意《經濟學人》的看法,中國和美國將在未來幾十年處於一個平行追趕的狀況。中國和美國的競爭將呈現一種苦苦追趕,但始終差步的狀況,當然,沒有人會否認中國絕對是美國最不可忽視的一個地緣政治對手。但再大的一個國家,如果經濟效率趨緩,它就不可能真的強大,就像鴉片戰爭時的中國輸給英國,就像北宋大意失荊州給南下的蒙古騎兵。中國,確實已經夠大,但經濟效率已經江河日下。美國,仍然千瘡百孔,但已經警覺黃雀在後。中國經濟是不是真的已經身處頂峰只能向下,仍得看中美兩國未來幾年的此消彼長如何交錯影響?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國和美國將在未來幾十年處於一個平行追趕的狀況。中國和美國的競爭將呈現一種苦苦追趕,但始終差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