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大砲一響黃金萬兩 發戰爭財南柯一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此次以巴衝突對金融商品價格影響僅是短期效應,投資人要藉此發一筆戰爭財恐嘎嘎乎其難哉。

▲ 10月7日,以巴再次爆發激烈軍事衝突,媒體紛紛報導油價、美元、黃金,甚至比特幣等傳統或新興避險商品會大漲一波。(圖/路透)

●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古人創字造詞,可謂字字斟酌,句句含義頗深,如「危機」二字其實隱含了「危險」與「機會」,就如財務所講的風險(risk)與報酬(return)並存。股神巴菲特善於危機入市,長期持有,享受豐厚利潤,其意在此。10月7日,以巴再次爆發激烈軍事衝突,「大砲一響,黃金萬兩」自古有之;於是,媒體紛紛報導油價、美元、黃金,甚至比特幣等傳統或新興避險商品會大漲一波。然而,時空背景迴異,投資人若想藉此發一筆戰爭財,恐是南柯一夢。

發戰爭財者大有來頭

歷史上靠戰爭發財者,如全球知名的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在19世紀掌握了歐洲半數的財富,建立了龐大的金融帝國,財力與勢力更是富可敵國。而其廣為人知的致富方式就是賺「戰爭財」,只要爆發戰爭,羅氏家族就提供各國政府軍事貸款,即使是戰敗也是賺錢,因為他們可以清償債務為理由,獲得戰敗國礦業和鋼鐵業的特許權,並透過開辦銀行和證券公司,進一步壟斷該國的金融體系。若細數近代戰爭,美國無非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不久,歐洲各協約國就開始跟美國借錢,當時大概100億美元,以英、法兩國最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已是工業強國,除了向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同時出售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也同時出口大量的廢鋼鐵和石油,大發橫財。二次大戰後,美國除了用販售軍火發財外,更利用美元霸權予取予求,用外交手腕煽動和離間其他國家。等出現戰亂的時候出兵干預,販售軍火,進而在奪取權利和資源的同時刺激其國內的生產需求、拉動各個行業,坐收漁翁之利。

▲ 二戰過後,美國除了用販售軍火發財外,更利用美元霸權予取予求,用外交手腕煽動和離間其他國家。(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君不見,在俄烏戰爭引爆後,美國先拋磚引玉,向烏克蘭提供軍援,再慫恿德國等歐洲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使原本緊張的國際局勢火上加油,引發連鎖效應,令其他有潛在衝突地區的關連國家也增加生產和購置武器以自保,最終他們所需要的武器、軍需品、維修零件、能源,而且多數購自美國。波音(Boeing)、L3Harris、雷神(Raytheon)、BAE、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亨廷頓英格爾斯(Huntington Ingalls)、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等美國八大軍火商可謂同沾其利。2022年,由於歐洲國家對美國武器的需求增加,美國的武器出口額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800億美元。除此,歐盟因被迫減少進口俄羅斯廉價能源,只待轉向美國採購,美國又大賺一筆。根據船舶運輸追蹤業者Kpler的統計,自俄烏開戰以來,美國平均每月經由海運銷往歐洲的油品量激增38%。外銷至德國、法國與義大利等歐盟主要經濟體的原油量也大幅增加,其中西班牙對美油的採購量更暴增88%,老美大發利市,喜上眉梢。在這次的以巴衝突中,美國雖表示不打算軍事介入,但仍供應防空、彈藥和其他安全援助,協助以色列因應哈瑪斯的空前攻擊,可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俄烏戰爭引爆後,美國先向烏克蘭提供軍援,再透過歐洲盟友、制裁俄羅斯等手段大賺一筆戰爭財。(圖/路透)

短期效應 投資人難發戰爭財

高齡93歲,歷經二次大戰及多次金融危機的股神巴菲特認為,「股市在每次金融危機或戰後都會反彈,資本主義力量很強大,當股市瘋狂,反給我投資機會,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由歷史數據驗證,確實有其道理,如1941年日本攻擊珍珠港前一天,道瓊工業指數從1939年的高點跌落25%,還不到1929年高點的三分之一。珍珠港遭襲隔天股市下跌3.5%,但直至美國參戰到1945年日本投降,指數卻上揚逾50%,平均年成長率達15%,說明長線投資才是散戶的致勝之道。中東國家是主要重要的產油國,過去只要有戰爭,必然引發油價狂飆,連同黃金、美元等避險貨幣大漲。1973年,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宣布,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全球石油價格在禁運期間上漲近300%,進而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則是與兩伊戰爭有關,當時的國際油價格每桶由14美元飆升至35美元。有人擔心此次油價會漲一波並引發二次通膨。不過,以巴戰爭目前侷限在以色列和加薩地帶,況且以色列的石油產量極少,再加上沙烏地阿拉伯及其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有充裕的閒置產能儲備,美國也有足夠的儲備油供應。因而,對石油供應幾乎沒有直接影響。西德州原油期在10月9日,也就是衝突後首個交易日漲至86.38美元,漲幅約4.3%,隔天即下跌,近2個交易日也分別在83.49及82.91價位。而美元指數及黃金期貨價格也在10月9日微漲,但美元隨即滑落,而黃金漲勢較為明顯,由10月5日的每盎司1,831.8美元,連日上漲至11日的1,887.3美元後滑落。至於9日開盤的美股,VIX恐慌指數一度竄升逾12%,隨後漲勢放緩。道瓊指數開低,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也一度跌逾1%,但隨即緩步回升,最後收紅,而近幾日的道瓊指數及那斯達克指數也反其道而行,連日上攻,絲毫不受此事件影響。初步判斷,此事件對金融商品價格影響僅是短期效應,投資人要藉此發一筆戰爭財恐嘎嘎乎其難哉。

▲ 以巴衝突前後重要金融商品價格變化。(資料來源/作者李沃牆整理自:https://www.marketwatch.com/investing/future/gc00)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李沃牆專欄

李沃牆專欄 李沃牆

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