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財/你不想得失智症吧 秘訣「三高兩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我們常說:20歲以前醜,可以說是父母親生的不好;20歲以後醜,自己就必須負責買單。呼籲所有民眾:把握時光,活在當下,過個有質感的現代聰明公民!

 

▲ 台灣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的壽命拉長,便要預防失智症上身,因為年齡老化便是失智症的最主要危險分子之一。(圖/pixabay)

●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

台灣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會達到20%,到那時,每五個人台灣人就會有一個是老人。男性平均壽命是80歲,女性則是到86歲,都很長壽;人壽命長,便要預防失智症上身,因為年齡老化便是失智症的最主要危險分子之一。

本人是公共衛生醫學博士,台灣老人精神科專科醫師,台灣長照醫學專科醫師。公共衛生強調四段七級的預防概念,特別是在初段時期,沒有病徵呈現,我們要加強健康促進,免得疾病上身。所以本文來談談如何寓教於樂,讓自己可以滿足玩樂,獲得身心健康,免受失智疾病之苦。

接觸新事物 有助與社會連結

▲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OFF學」,認為下班後人生過得精彩有趣是一種能力。(圖/經濟部提供)

健腦、學習新事物與人接觸有助社會連結,根據2023年12月2日聯合數位網媒體報導退休力大調查,「社會連結」平均分數始終偏低。「長期從事、培養自己的興趣、喜好、願意學習新的科技設備、結交新朋友能力」皆隨年齡下降;「從事較複雜日常活動,如投資理財、規畫旅遊」有助動腦防失智,但各年齡層皆僅半數做到,75歲以上降至35.1%。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幫大家整理一些有趣的人,是怎樣實踐「健腦玩樂」的健康生活。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OFF學」,認為下班後人生過得精彩有趣是一種能力。玩樂不是罪惡,我們常把工作和玩樂分開,但無論做什麼,都應該設法讓事情變得有趣,玩樂不需要等退休,轉換心情就會不同。

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教授建議,年輕時生活重心在工作,50歲後就開始微調,不能期待自己還能像3、40歲衝刺,應學習用智慧和經驗來維持與管理工作,將生活重心轉換成家庭與休閒活動。培養動態和靜態休閒,養成活力生活習慣,到85歲参加千歲團、到處趴趴走,繞地球跑,都不是問題。葉金川教授最近去了日本,前陣子組千歲團去馬祖,平常在花蓮種樹養花四處走走,看起來「好像」都在玩。2023年7月,葉金川和妻子完成開車跨越三千英哩的美國黃石公園之旅,這是給自己的70歲生日禮物,因疫情推延三年。三年後許多規畫打亂,原想留宿的旅店已搶訂一空、改租露營營地又遇融雪把營地沖壞了,最後只訂到公園外的露營小木屋,再每天開車進公園。這趟旅程是葉金川的圓夢之旅,41年前還是窮學生的他,和太太載著兩個小孩從波士頓開車到黃石公園,此次舊地重遊,沒想又有疫情攪局,體驗到6月的黃石公園入夜後冷到地面結冰,看似困難重重,但兵來將擋,一路化解,淡定處理遇到的困難,最終依然得到最佳結果。

 

▲ 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圖/記者魏有德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預防失智秘訣:三動兩高

大家都擔心自己老了會失智,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白明奇主任指出,防治失智最重要的是「三動兩高」,三動是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兩高則是「高」度學習及多吃「高」抗氧化食物,這些都是很好的健康行為,最好要養成習慣。退休生活要維持身體健康,讓身體動起來,運動是增加腦神經細胞再生最有效的方式。因為退休後已經沒有薪水,只靠退休金過生活,沒有雇看護的話,一個月會多出兩三萬的錢可以使用,可以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健康的話可以減少支出,也減少家人金錢上、精神上的損失。

學習可延緩老化,溫故而知新,何樂而不為?規劃自己每周規律上課,最好至少一項動態、一項靜態;靜態的課程可以參與健康新知、營養、健身到各式各樣的課程,動態的課程例如每周會有一次戶外活動,外出踏青。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發現,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落在兩個年齡:一個是正值青年期的23歲,另一個是老年期的69歲。青春正盛,23歲的美好可以理解;50多歲面事業與家庭兩頭燒的壓力,70歲後,有人因為年輕時「燃燒自己」,身體出狀況,於是身體還不算太老的69歲,成為美好生活的高峰點。有幸福感的歲月是可以被延長的,如果「高峰點」從69歲前後拉長25年、30年、甚至35年,高峰就能變成高原,持續美好時光,前提是「要顧好身心健康、及早準備」。

防治失智最重要的是「三動兩高」,三動是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兩高則是「高」度學習及多吃「高」抗氧化食物。(圖/觀光局提供)

我們常說:20歲以前醜,可以說是父母親生的不好;20歲以後醜,自己就必須負責買單。呼籲所有民眾:把握時光,活在當下,過個有質感,工作學習、遊山玩水都可以兼顧的現代聰明公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專欄 楊聰財

人稱「洋蔥醫師」,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理性的獅子座,就像《湯姆歷險記》中的湯姆隨時充滿活潑能量,對事情總能有條理、有邏輯性的分析處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