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指出,國民黨選前估票一團亂,打亂操盤手判斷。(圖/記者林敬旻攝)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職公關公司、雜誌副總編,危機管理顧問,現職專欄作者。
選後對於國民黨改革的聲浪很多,但多集中於兩岸、人事等大題目。但依筆者作為政治幕僚經驗,有些不起眼的管理課題,恐怕比這些大題目更為致命,且更足堪作為各黨借鏡。
估票亂 干擾操盤手判斷
「估票」,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國民黨選前估票一團混亂,民調蓋牌策略進一步打亂操盤手們的判斷基準。
即使這是絕對劣勢下,維持人氣不散而不得不出的下策,這種下策也讓很多側翼與群眾產生了莫明其妙的樂觀,賭雞排的、拍胸脯的,最後不但輸了賭局,更輸掉自己的名聲與信用,從而失去對高層與黨中央的信任,使得重建之路遙不可期,連根鋼筋都看不見。
國民黨的估票完全不準,早就不是新聞。小時候當國民黨義工,就聽過這種段子:「第一次估票,要說很有希望;第二次估票,要說對手緊追不捨,差距拉近;第三次估票,得寫對手微幅領先,資源再不下來就來不及了;第四次估票,要疾呼對手正在收網,必須加碼下資源才能勝選。」
講白了,整個估票作業就是個搶錢的計劃案,重點就是資源、資源、資源趕快下來。
國民黨充斥假民調
選舉老江湖們還有一套自己的阿土伯式民調算法:所有民調出來,國民黨的數字先減9%,大概就是真實投出來的數字。
這套算法在2004年達到應用頂峰,後來逐漸無效。那年連宋配選前一夜,總部民調顯示,連宋還贏阿扁8%,結果開出來差距不到1%,阿土伯們頓時成了神。
但是從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起,便有了「選前假民調」與「情治系統估票」這種選前催票手段出現。
當年為了推「棄黃保趙」,便傳出情治系統估票說趙會贏,黃大洲已經全垮,結果是三分天下。「情治估票」此後便經常成為選前亂源,2014年又來一次,選前所有民調都顯示,柯P會贏連勝文十萬票以上,藍軍組織幹部卻沒人要信,民調封關後,選前之夜一堆老長官瘋傳:「情治系統說連勝文黃金交叉了。」
今年,同樣的戲碼又再演一次,居然還是有人會信。
▲吳崑玉指出,2000年省黨部估票,宋楚瑜排第一、連戰排第三。但民調送到國民黨組發會,連宋兩人民調數字卻被掉包。(圖/記者顏如玉攝)
2000年,馬英九選前發佈假民調,則是另個變種。當時情報顯示,國民黨估票從台灣省黨部出來時,還是宋楚瑜第一約40%,陳水扁30多%,連戰20多%。但民調從組工會出來後,卻變成連戰第一,宋楚瑜最末,數字一模一樣,只把人名掉換,連重新計算改數字的工夫都省了。這樣都能騙過天兵馬英九,也算厲害。
這是一種玩數字騙長官、騙資源、騙群眾的老把戲,卻已經成為了一種最省時省力的組織文化及作業慣性,既避免了長官的催逼,又為自己爭取到選前短暫放鬆的時間,結果就讓長官自己去擔。
其他小黨也有若干國民黨殘留的餘孽,老愛喊漂亮數字來讓自己安心愉快,某黨操盤手選前對內、對外四處講自己可以贏得6至8席立委,結果連5%都沒有,著實害人害己。
民調與估票,就跟軍事作戰的情報一樣,是所有決策的依據,錯誤的情報一定會導致錯誤的判斷,結局就是一場災難。想想,如果你以為敵軍只有一個班,派一個排衝上去,卻發現實際上有一個營敵軍在等著你,不被包圍殲滅才是奇怪。
所以,國民黨要改革,先別談那些複雜難解的大題目。
▲吳崑玉指出,民調蓋牌策略讓群眾產生莫明其妙的樂觀,最後不但輸了賭局,更輸掉自己的名聲與信用,從而失去對高層與黨中央的信任。(合成圖/ETtoday資料照)
改革應先重建估票系統
第一優先,應是重建一個穩定可靠的估票系統。
不論輸贏,完全以估票準確與否,來作為黨工與幹部升遷降級標準;善用民調、大數據、選票資料、地理資訊,將其綜整成為一套可信的預報系統,儘量排除人力干擾。
在每次選後進行檢討修正,目標不是在問責拔人,而是找出沒掌握到的變數,納入下次作業的流程之中。就像氣象預報一樣,無法完全準確「預測」(Prediction),卻也得有雖不中亦不遠矣的「預報」(forecasting)的能力,並不斷逼近真實狀況。
國民黨曾有精準的估票能力
國民黨並不是沒有這種能力,只是被政治需要及惡劣黨官們給廢了。
1994年省長選舉,一週前省府出來的估票是宋楚瑜贏150萬,結果開出來贏147萬,誤差率約千分之三,輔選幹部驚呼負責估票的林豐正是神。現在雖然時空環境已變,估票沒當年好估,但準確的估票,作為決策依據,還是必要的。
這就是黃仁宇講的「在數目字上進行管理」,一個無法以數字管理的組織,什麼改革方案都會被一連串的報假帳給吃掉,結果終歸無用。
▲吳崑玉指出,連數字都管不好的組織,改革方案都會被假帳吃掉。(圖/ETtoday民調雲)
連數字都管不好 遑論管眾人
從估票延伸,一個組織在作業流程、時間掌握、人力編配上的準確度,一樣是成長與衰敗的關鍵。「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連管理死的數字都做不到,去管理眾人之事,那能不出事?
不要以為政治是畫唬爛的事業,真正的政治工作一如經營企業,核心競爭力永遠來自從上到下的管理能力。畢竟,如果這群人連「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 Right)」都做不到,又怎麼可能有能力「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請記得,沒有正確的情報,就不可能生出正確的決策,遑論偉大的策略。
熱門點閱》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