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疫情確診破千萬 全球經濟呈U型復甦?

我們想讓你知道…歐美國家在逐步解封後疫情反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不少國家在疫情前已債台高築,在推出大規模財政紓困後,債務又大幅上升,債務危機一觸即發,依目前情勢判斷,U型復甦的可能性最高。

▲全球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目前全球確診人數已達千萬人。(圖/美聯社)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歐美國家在逐步解封後疫情反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居高不下;另亞洲的印度疫情尚在升溫中,而日韓及中國大陸則出現第二波疫情。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情統計數據,截至台灣時間6月29日早上7時,全球累計確診數已超過千萬例,死亡人數近50萬人。

其中,美國確診病例逾251萬例、死亡達12.5萬,居全球之冠。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警告,約30國在解封後疫情反彈;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二波感染潮,可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喪命。

因投資人憂心美國數州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增加而實施新的防疫限制,恐對經濟復甦形成威脅,導致賣壓加重。道瓊工業指數於6月24及26日分別重挫710.16及730.05點。而主要國家祭出QE及大額財政紓困的後遺症將逐一浮現,恐抑制經濟復甦力道

疫苗尚未問世前 疫情復燃機率高

中國大陸北京在6月中爆發第二波疫情後,南韓首爾也遭相同命運且向外地擴散。全球最嚴重的美國,第一波疫情尚未結束,會不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 (Larry Kudlow)認為美國不會有第二波疫情,恐是安撫人心的話語。

世界衛生組織(WHO)就警告,全球新冠疫情進入新危險階段。雖然,全球主要國家開發疫苗如火如荼,但疫苗需經漫長測試,曠日廢時。再者,誠如美國科學家海瑟廷(William Haseltine)所言:「病毒在一月中旬的某個時候出現了突變,使得病毒更具傳染力」。病毒一直在突變,也增加疫苗研發難度。若然,則在疫苗尚未問世之前,不能排除第二波疫情發生及對經濟造成二次傷害的可能性。

▲不少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就已債台高築,債務危機一觸即發。(圖/路透)

QE及巨額財政紓困 債務上升後遺症多

因應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所採取的封城及相關禁令措施,對經濟衝擊可謂快速且巨大。因此,各國政府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傾力推出各種激勵經濟措施,以期降低疫情影響。然而,大舉發債撒錢刺激經濟,易產生政府債務貨幣化的疑慮。

一方面,全球債務在過去幾年以來即不斷上升;另一方面,各國強力紓困規模之大更是史無前例。據估計,全球主要國家的紓困金額總計已逾8兆美元,而且後續還在持續加碼擴大。依據國際金融協會(IIF)在今年4月最新所公佈的報告顯示,去(2019)年,全球累積債務與GDP的比率達到322%的歷史新高,整體規模達255兆美元。預估今年全球債務對GDP的比率恐會大幅上升至340%。

不少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就已債台高築,如日本債務占GDP比重高達229.5%、義大利為136.4%、美國為122.7%、法國為99.4%、英國為81.5%。在推出大規模財政紓困後,債務將大幅上升;加上企業違約不斷增加,破產者接二連二,債務危機恐一觸即發。

各國實施量化寬鬆及撒錢的財政紓困政策,若後續出現報復性消費,需求及供給增加、石油價格上升;再加上美中貿易後,不少國家將供應鏈自中國大陸撤出回母國,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則可能會有通膨之虞。反之,若疫情對需求衝擊遠大於供給,經濟復甦遙遙無期,則相對預防性儲蓄增加、消費與投資減少,預期通膨趨緩,甚至有通縮危機可能。

▲依目前情勢判斷,以U型復甦的可能性最高。(圖/路透社)

貿易活動嚴重受阻 各機構下調成長預測

如前所述,各國因應疫情所採取的封城及邊境管制等多項規定,已造成許多工廠被迫停工,甚至關廠,最終造成供應鏈中斷,嚴重衝擊全球貿易活動。WTO最近所公布的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預測指出,即使在樂觀情境下將衰退12.9%;若在悲觀情境下,恐大幅下降31.9%。

聯合國(UN)則估計將下降14.6%,與世界銀行(Word Bank)預估的13.4%降幅較為接近。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於6月24日的最新展望報告中,再度大幅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由4月預估的萎縮3%降至4.9%;並警告隨著各國政府大撒幣對抗疫情,各國公共財政將大幅惡化。IMF也下調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預估將成長5.4%,低於4月預測的5.8%。

除IMF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下調外,世界銀行(Word Bank)在6月8日的預測值為負5.2%、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6月10日的預測值為負6%、J.P. Morgan在6月15日的預測值為負4.1%、HIS Markit則預測為負6%;足見各機構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充滿悲觀。

未來全球經濟復甦型態具高度的不確定性,各種預測包括V型、U型、W型、L型及NIKE勾型皆有。坦然言,目前第一波疫情尚未結束,第二波蠢蠢欲動。尤有進者,疫情暴露全球供應鏈之脆弱性,讓各國更趨轉向貿易保護,積極發展自主供應鏈。

在此情況下,將持續抑制貿易成長,也讓V型復甦機率降低。依目前情勢判斷,以U型復甦的可能性最高,但U型型態處於底部的時間較長,無額外的高速成長來抵消損失,在震盪期將產生永久性的經濟損失。只能說,復甦難、復甦難、多歧路;何時才能乘風破浪,枯木逢春,仍是問號?

熱門點閱》

►林建甫/降不降息,央行決策超難

►李沃牆/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升但有二大隱憂未除

►鍾文榮/我要日照權 不要「寄生上流」!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

李沃牆專欄

李沃牆專欄 李沃牆

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為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