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勝選》王高成/美國人擺脫川普 共和黨卻仍被掌控

我們想讓你知道…以川普的個性,即使最後被迫依法交出總統職務,仍可能會繼續掌控黨內的實權。

●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美國總統選舉雖然計票仍未完全完成,拜登獲得勝選應無懸念,然而川普仍在負隅頑抗,並阻撓權力的交接,甚至還運用剩餘的權力機會對內政外交進行作為,對於美國政治及國際安全仍有影響,各界也持續予以關注。

川普否定敗選 預備東山再起

身為敗選者川普當然可以質疑選舉的公正性,並提出法律訴訟,但是隨著各州選舉官員的出面澄清,又缺乏證據證明選舉存在「系統性的舞弊」,川普要翻轉選舉結果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尤其是川普是現任總統,若要有舞弊應該是執政陣營才有此公權力,一如當年的尼克森水門事件,豈有在野黨能舞弊的道理?

川普目前的反應也不讓人意外,在他心中從來只有個人的輸贏,國家的整體利益與民主風範鮮少在其考慮之內。

此外,川普陣營也可能是以進為退,畢竟他也獲得7100多萬的選票,面對眾多支持者無法輕易言敗,必須盡力奮戰到最後始能光榮退場,同時也藉此否定拜登當選的正當性,為自己四年後東山再起奠定基礎。

▲ 川普仍否認敗選。(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川普下台 仍掌控共和黨

在此一情勢下,共和黨內也出現複雜分歧的狀態。

多數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目前仍選擇與川普採取同樣的立場,以避免萬一選舉結果出現翻盤,或者被黨內的川粉們指責而失去未來勝選的機會。

但是原先反川普及未來有意競逐大位者,或者真正珍惜美國民主傳統者,則開始呼籲川普如果無實質證據時,就該適時認輸了。

以川普的個性,即使最後被迫依法交出總統職務,仍可能會繼續掌控黨內的實權,並以基本教義派的支持為權力的基礎,如此實屬共和黨的不幸。

當多數美國人以選票擺脫了川普作為國政的領袖,共和黨仍須受制於川普及其意識形態的掌控,恐怕只有等到該黨再次在總統及國會選舉中落敗,或者黨內出現不同領袖及價值觀的挑戰時,才能開展新的局面。

▲ 拜登勝選,美國西方重要盟友電賀。(圖/路透)

各國電賀拜登 厭惡川普外交路線

川普落敗的態勢不僅隨著國內選舉結果的底定而日益明確,也反應在各國領袖的態度上。

當拜登自行宣布當選後,美國重要的盟邦紛紛致電祝賀,甚至還包括教宗方濟各在內,已反應出國際間對於此事的立場,一方面各國領袖務實地尊重美國選民的選擇,對於新當選的總統表達祝賀。

另一方面則是顯示他們對於拜登外交路線的支持,以及對於川普本人及其外交路線的厭惡。尤其是川普此時尚未認輸,但各國領袖已對於拜登致上恭賀,實有選邊站的意味,對於川普頑抗的正當性打擊不小。

不滿川普 德法英加道賀拜登

值得玩味的是,在率先表態道賀拜登的領袖中,包括德、法、英、加等西方民主大國,也是美國重要的盟友,顯示這些國家厭惡川普的盛氣凌人及單邊主義,支持拜登重視盟友的多邊主義,將可改善美國與歐美傳統盟國的關係,有利於提振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擴大制衡中俄的國際力量。

拜登自己也主動進行外交出擊,與日本、韓國及澳洲領袖通電話,顯示其非常重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與此地區盟邦的關係,延續歐巴馬時期「亞太再平衡」的戰略。

拜登在與日本首相菅義偉的談話中,強調美日安保同盟的重要性,重申釣魚台列嶼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的保護範圍,明顯是拉攏日本以抗衡中國。

中俄遲表態 反映國家利益

中俄兩國對於美國選舉結果的態度,也反映其國家利益。

中國一開始未如歐日等國率先恭賀拜登,顯示其一向謹慎的態度,在美國選舉結果未正式確認之前,不願意有公開的回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忌憚於川普的報復。

然而北京的謹慎自制並未獲得川普的感激,反而持續打擊中國,以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與中國解放軍相關的企業,國務卿蓬佩奧甚至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嚴重挑戰中國的一個原則。

中國的遲不表態,也不利於與拜登建立良好關係,因此終於在13日由外交部表達對於拜登當選的祝賀。

俄國遲未表態,則顯示其一貫支持川普的立場,而拜登也具有反俄的態度,未來勢將影響美俄關係的發展。

► 聽Podcast掌握美選及國際局勢
Apple:https://apple.co/3ibJl8F
Spotify:https://spoti.fi/34aNBAj

熱門點閱》

►  拜登勝選》謝復生/選舉人團維持兩黨制 避免過度政治僵局

►  拜登勝選》劉寶東/川普法律戰 將開啟美國選舉法的新時代?

►  拜登勝選》沈有忠/美國將對中國重啟區域聯防?

►  美國大選》劉德海/拜登若勝選 中國取代美國的速度將減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王高成專欄

王高成專欄 王高成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專長為亞太區域安全、美中台關係、兩岸關係。常於國內報紙、網路及電視媒體發表評論。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