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教召效果不會一蹴可幾 兩岸僵局需軍事和政治手段並重

我們想讓你知道…教召雖然重要,但效果不會一蹴可及。購買先進武器可增加台灣嚇阻力,但與大陸比拳頭仍屬不智。

● 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系副教授

最近在南韓有件很可能會在台灣也發生的新聞,就是南韓出現國家史上第一起因「非暴力信念」而拒絕參加軍事教育召集,最後法院宣判無罪的案例。

案例中的南韓男性曾服兵役並於2013年退伍,後來主張殘害生命是種惡行,戰爭也是殘害生命的行為之一,不應被披上正當合理的外衣。他的主張在一、二審時被法官認定是他是「和平主義」者,且可判定其真實性,因此有拒絕教召的正當理由。

南韓最高法院同意前審的看法,認為該男不是因為「良心自由」等宗教因素,而是基於倫理、道德、哲學理念所以拒絕教召,仍符合《預備軍法》的規定。

▲ 在我國,仍不能以宗教或和平主義,作為拒絕兵役或教召的理由。(圖/軍聞社)

在台灣沒有拒絕教召的權力

我國對於「免教召」有相關法律規定,例如患病不堪行動者、家庭發生重大事故,必須本人處理者、因事赴國外者、其他因不可抗力而無法應召者等8大項。

理論上,我國合格的後備役男都有可能被召訓。如果他們有人以宗教或「和平主義」等理由拒絕服役或參加教召呢?

司法院釋字第490號解釋指出,因基於宗教信仰而拒絕參加臨時召集,非屬「無故」,所以不能以《妨害兵役治罪條例》判刑,但仍不能因為宗教理由而拒服兵役;至於個人的和平、非暴力信念(非信仰),也不能因此不服兵役或拒絕教召。

面對兩岸緊張,台灣需要足夠、優質的現役與後備兵源以強化台澎金馬自衛能力。

但時代在變,大法官會議的組成也在變。我們必須「超前部署」去思考,前述南韓以「非暴力信念」而得免教召的案例,會不會在台灣各界,尤其是法律界,逐漸獲得更多的討論與甚至認同,進而改變了2000年10月的司法院釋字第490號解釋,這就還不得而知。

如果「非暴力信念」在台灣被部分人士認為是「人的自主」甚或「進步價值」的一部分,認為政府和社會應該要保障這種自由信念,那麼事情就會更複雜了。

教召對我國的重要性

在中華民國台澎金馬地區,教召已逐漸被民眾視為不甚重要的事情,甚至妨礙他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但因近年兩岸關係緊張、政治互信與互動蕩然無存,以及美國逐漸擔憂我國的後備動員狀況,恐怕無法有效應對或嚇阻中共解放軍的進犯,所以國防部的教召精進工作又動了起來。

教召對我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兩岸關係惡化,導致中共解放軍給台灣安全施以更大的壓力。此外,教召帶來的有形和無形戰力,更是台灣在面對中共軍事威脅時的重要自我防衛依憑。

近一年多以來,解放軍機艦繞台、軍機切入過去雙方有默契的海峽中線或台灣島防空識別區(ADIZ,非中華民國領空亦非中國大陸領空,只是由美國劃設並要求部分友好國家執行監控的空域)西南方160公里處左右等事時有所聞。

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在任期後兩年,明顯與中共當局升高各種對抗形式,其中包括藉拉近與台灣關係以刺激或回敬中共當局,似也讓中共當局加大對台軍事威脅,作為對美的強勢回應之一。

當台澎金馬區域不安全的因子增加,美國政府又只承諾會協助我國維持足夠的自衛力量,如果台灣的執政者不同時謀求政治上的緩解,那麼也只好在加大先進採購武器系統、強化軍事人員素質、提升後備動員能量等方面著手。

我國現有後備軍人約為230萬人,列管退伍8年內之人力約77萬人,近年轉型為志願役後,召訓人員以役期長的志願役退伍軍人為主,4個月軍訓期的役男為輔。前述77萬人中,按國軍戰時編實動員、擴編動員、輔助軍事勤務動員等需求,大概需要30多萬人,其餘約40萬人則列為戰耗補充梯隊,其教召編組及訓練每年均依計畫執行,期末均須鑑測合格。

▲ 學者指出,教召可增加台灣嚇阻力,但效果並非一蹴可幾。(圖/ETtoday資料照)

軍事和政治手段並重 因應兩岸僵局

去(2020)年10月,時任國防部長的嚴德發表示已完成後備改革方案規劃,原本教召為2年1訓,一次5到7天,未來擬改為1年1訓,一次14天。

國防部過去曾擬修法將女性志願役退役官兵納入後備召集對象,但據報導,國防部考量目前男性後備兵源充足,所以還不會修法實施。從男女均得服志願役的現狀和從強化台灣後備實力的需求而言,「只召役男」而不適度召訓女性退役軍人的決策,或許還有討論的空間。

此外,教召雖然很重要,但它的效果不會一蹴可幾,也不可能是台海和平的主要關鍵。購買先進武器可以增加台灣的嚇阻力量,但與中國大陸比拳頭仍屬不智。希望蔡政府別忘了,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找出恢復兩岸溝通的鑰匙,而且讓溝通可以制度化、重建基本互信,也是不可或缺的。 

熱門點閱》

► 中國禁鳳梨》吳崑玉/大陸農業統戰沒搞成 只肥到台辦&買辦

► 中國禁鳳梨》沈榮欽/加拿大油菜籽價格創新高 起因經濟制裁

► ET民調》蔡詩萍/藍營評論林智堅選桃園市長 需跳脫「韓國瑜情結」

► 以色列疫苗採購奪冠,為何台灣不行?台灣生技人才出走的警訊(黃韻如、高子翔、蘇育平、鄭如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奎博專欄

黃奎博專欄 黃奎博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系副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