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河/從品牌效應看國際影音串流平台的經營

我們想讓你知道…從各種研究印證國際傳播的領域,品牌來源國形象對品牌權益的影響效果經常息息相關。

▲英國BBC招牌,宣揚其社會公共價值。(圖/路透社)

● 陳清河/世新大學副校長

國際傳播的功能與意義甚為多元,但其存在價值通常聚焦在話語權的掌握,話語權涉及發聲權、對話權、詮釋權以及修正權。誠如美國好萊塢電影中對美國價值利益的推崇、韓國連續劇扮演的文化與商業行銷、日本NHK對其人文理念的獨特報導以及英國BBC宣揚其社會公共價值,潛移默化之間不斷尋求自我認同與主張。

從國際傳播的媒介史觀談起

就媒介的物理形式,從西元前3500年文字的誕生、1450年印刷的發明、1840年電報科技的開發、1947年電晶體的推出;一直到了1950年電腦的產生,人類開始重新定位傳播模式。至於國際傳播的演變,1930年的短波廣播與1990年的直播衛星,分別在二次世界大戰與寬頻網路的前期,扮演重要的國際傳播角色。短波廣播是適應當年戰爭和外交的迫切需要;其後的直播衛星則是以文化商業的推廣,以及政治、經濟、科技的交流訴求為主。

不言可喻,國際傳播的主要任務就在積極說服與消極防禦的對話。基於短波廣播不但具有經濟與即時的優點,還可突破國界及政治的封鎖與干擾,更可超越文字的障礙,使文盲可透過短波廣播得知資訊;因此在這種任何國家的政令都需要廣加宣傳的環境中,短波廣播當然是最方便、快速且無遠弗屆的傳播利器。但是,有些國家基於對言論管制需要,會試圖使用音樂或噪音的方式,去干擾某些被認為散布對本國不利言論的短波廣播。

▲直播衛星在1990年代問世,扮演重大傳播角色。圖為美國廣播公司衛星接收設備。(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1990年代中後期,各國開始思考如何將直播衛星納入推動國際傳播的範疇。為因應國際化的收視以及開發國外影音平台的佔有率,各國境外衛星頻道皆積極規劃全方位的國際化內容,試圖達成促進國際資訊與文化交流的動機,充分對外傳達本國資訊以提昇國際的發言權,並平衡文化交流與訊息對等輸出的機會。如今,社群媒體的出現不只改變外交機構與民間更多元的交流,也讓國際傳播產生更緊密的連結。

Taiwan+國際影音串流平台的品牌效應

隨著各類寬頻網路傳輸機制的助力,讓網路媒體全球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世界各國競相運用網路平台的路徑,推展國際傳播的各項作為。上個月的30日,由文化部委託中央通訊社主責的「全英文製播的國際影音串流平台(Taiwan+)」開始上線。啟用記者會的報導強調,該平台係以訂閱制的串流影音服務方式,嘗試將台灣的節目、新聞和故事帶到全世界;亦即該平台內容的設定,將以台灣觀點向海外發聲的國際新聞、即時訊息與深度議題,除此之外也提供軟性的文化、藝術主題內容。

▲總統蔡英文推薦下載APP,用TaiwanPlus向國際說台灣的故事。(圖/蔡英文臉書)

各種研究印證國際傳播的領域,品牌來源國形象對品牌權益的影響效果經常息息相關。因此後續Taiwan+的經營確應更具宏觀思維與踏實經營的態度,撇開政治意識型態用心以台灣的視角與世界對話,更應透過精緻內容的投入與敘事去贏取國際市場的共鳴度。與過往國際傳播立意不同之處,網路平台的營運在強調機構對機構,同時是機構對個人由主動轉化為互動的情境,因此該串流平台如期盼擴大平台的品牌能見度,仍須適度融入網路品牌社群的營運策略

結語

引用Dimmick & Coit於 1982年所提出媒體的層級架構理念,認為媒體的存在是超越國家也是超組織的機制,尤其是應有超越族群關懷的氣度。因此,無論科技如何演變,人類的傳播史原本就是一部非僅描述人類的行動而是描述互動的歷史,媒介影響力或說服力的來源,永遠維繫在如何引發認同及參與,國際傳播的場域自當難以例外。

熱門點閱》

► 王志鵬/美日英澳齊聚西太平洋抗中 台灣西南海域卻低調安靜

► 張登及/科學怪人、帝國墳場、帝國賭場?

► 王臻明/恐怖份子不受控 中國最頭疼?

► 翁履中/恐攻給難堪 拜登難控失分 矢言報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陳清河專欄

陳清河專欄 陳清河

世新大學專任教授兼任副校長,曾任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臺灣電視公司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對於傳播產業有卓越貢獻,屢屢在大學院校舉辦大型產官學的研討會,推動傳播產業在法律、科技和管理與時並進,至今仍為各界所倚重。

陳清河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