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經濟學人》林建甫/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值得肯定

我們想讓你知道…待各國法規相繼上路,全球從政府到企業若不積極減碳,恐將面臨龐大的碳關稅,影響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COP26,UNFCCC,COVID-19,巴黎氣候協定,碳中和,碳關稅,溫管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COP26舉行期間民眾走上格拉斯哥街頭。(圖/路透)

(編按:《雲論》特別企劃「解讀經濟學人》」專欄,盼從每週重要的政經時事出發,邀請專家學者解析評論,提供台灣經濟與產業政策前進的動能,讓讀者與全球政經時事零距離。)

● 林建甫/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經濟學人雜誌最近大篇幅報導及評論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這是一場被譽為繼2015年巴黎COP21後最重要的國際氣候會議,也可能是人類扭轉氣候變遷頹勢的最後機會!會議已經結束,雖沒有完全符合,仍值得肯定。

COP26,UNFCCC,COVID-19,巴黎氣候協定,碳中和,碳關稅,溫管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本文則為“Why the COP26 climate summit will be both crucial and disappointing”的分析。(圖/翻攝自經濟學人)

COP26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1994年生效,目前締約方有197國的,COP26是自1995年起決定每年要召開的「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但去年會議因COVID-19疫情取消,延期一年來辦。

世界各國領導人就應對氣候變化等關鍵議題進行磋商。這次大會事前就已經被形容為「人類文明最後的希望」,聯合國和主辦國英國都期望透過該會議可以達到把全球暖化控制在1.5°C以內的目標。

COP26,UNFCCC,COVID-19,巴黎氣候協定,碳中和,碳關稅,溫管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COP26 in Glasgow。(圖/路透)

東道主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致辭時,就以電影《007》形容現今氣候的情況,說「末日裝置」正一步一步毀滅人類,呼籲各國加緊合作應對危機;英女王伊莉沙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亦在預錄的影像提取各國應採取超越政治的行動,並強調現在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

近年歷史及這次成就

2015年在巴黎舉辦的COP21通過「巴黎氣候協定」取代原有的「京都議定書」;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於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的攝氏兩度之內,各國亦跟隨協定內對各自國家定下的減排目標,為挽救一場氣候生態危機各自努力。

2017年當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表明否定氣候變化的問題,更指協定中對美國在內的已發展國家減排目標,遠較對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嚴格。

他一直質疑協定不公平,後來更單方面宣佈退出巴黎協定。這次峰會,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先替川普道歉,宣示歸隊減碳。而且相較於川普憂心工作機會流失,傷害美國經濟的退群;拜登則強調,減碳會助長經濟繁榮,未來10年就是關鍵時刻,更是最後機會。他為碳排高居世界第二的美國、做出承諾,2030年比2005年減少50%至52%排放。

COP26,UNFCCC,COVID-19,巴黎氣候協定,碳中和,碳關稅,溫管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相較於川普政府抗拒氣候變遷,拜登則重新帶領美國重返減碳行列。(圖/路透)

11月10日,美中兩國宣佈達成《美中關於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承諾各自在2020年代採取加速行動,以減緩氣候變暖。

此外有40多個國家承諾到2050年前逐步淘汰煤炭;超過100個國家的領導人承諾到2030年結束或減少森林砍伐;美國和歐盟宣佈將合作減少甲烷排放。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

為什麼這一次的會議這麼為世人重視且有成效?因為世人已經普遍感受到氣候變遷引起的全球暖化問題。世界氣象組織10月31日在為大會準備的報告指出,2015年到2021年恐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年,同時警告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和熱量積累,已經將地球推向未知的領域。

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新高,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比工業化前高出149%、262%和123%,而這種增長在2021年仍在繼續。氣候形勢的惡化導致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自19世紀中期以來,人類開始以工業規模燃燒化石燃料。

COP26,UNFCCC,COVID-19,巴黎氣候協定,碳中和,碳關稅,溫管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內蒙古火力發電廠。(圖/路透社)

過去20年(2002年至2021年)均溫首度越過較19世紀中期升高攝氏1度的象徵性門檻。從那時起,全球陸續發生一連串天氣災害,包括澳洲和西伯利亞創紀錄的野火、北美千年一遇的熱浪,以及導致亞洲、非洲、美國和歐洲發生嚴重洪患的極端降雨。

報告更警告說,今年7月上半月,整個北極地區海冰範圍已經達到歷史最低點;北美冰川融化的速度在2015至2019年間幾乎比21世紀初翻了一倍。

2013年至2021年平均每年海平面上升4.4毫米,速度是1993至2002年期間的兩倍。因此按照目前溫室氣體濃度的增長速度,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遠遠超過「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恐為當代和未來世代帶來深遠的影響。

工業化問題

人類經濟發展的過程顯示,遊牧社會人類居無定所,到了農業社會,人類分散居住,耕作土地,當時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有限,不會成為影響氣候的主要原因。人類文明進入工業社會,才會出現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不斷增加的現象。

從溫度變化來看,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880~1920 年間)工業革命尚未遍地開花,此期間全球均溫無明顯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1920~1945 年間)各國因大量製造軍火快速工業化,釋出溫室氣體致使全球均溫節節上升。

二戰後(1945 年迄今)全球忙著拼經濟,工業界燃耗巨量高碳能源所釋出的溫室氣體,使全球升溫竄高,形同井噴!百餘年來全球地表增溫以北美最猛,多達 2.5°C,台灣不遑多讓也有 1.56°C。

據此,UNFCCC 依據氣候變遷數值分析推定: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暖化確已增溫 1.25±0.29°C,且元兇幾可確定(99.9%信度)是工業化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及氧化亞氮(N2O)等。

碳邊境稅

近幾年國際間絞盡腦汁降低碳排放量,新的國際貿易規則也已相應成形。歐洲要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溫室氣體在2030年減碳50%。因此,歐盟如火如荼的研擬「碳關稅」,預計將在2023年啟動;未來從排碳未達標、能源密集過高的國家進口產品時,將要課徵「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

其實歐盟正式公佈的「55套案(Fit for 55)」,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使用、交通運輸和稅賦等面向,當然對台灣影響最大的就是「碳邊境稅」。

首當其衝的就是高耗能的鋼鐵、水泥、鋁等產品。環保署也表示,碳定價將是國際趨勢,有必要加速「溫管法」修法,將把2050淨零碳排明確納入修法草案,並將碳含量的計算方式補充於草案中。

COP26,UNFCCC,COVID-19,巴黎氣候協定,碳中和,碳關稅,溫管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環保署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圖/環保署)

待各國法規相繼上路,全球從政府到企業若不積極減碳,恐將面臨龐大的碳關稅,影響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貿易以出口為導向,加上天然資源匱乏,產業用料都需要進口,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處境相對艱難。不好好減碳,未來經濟將受到衝擊,我們要小心加以面對。

熱門點閱》

►解讀經濟學人》單驥/政府沒錢又難加稅 拜登被卡死的社福大政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全球憂停滯性通膨 軍公教調薪衝擊物價

►解讀經濟學人》盧信昌/壓迫女性恐導致「舉國沈淪」

►解讀經濟學人》李沃牆/資本主義正瑟瑟發抖 中國新現實生活危險重重

►解讀經濟學人》單驥/「匱乏」為何成了全球經貿成長最大阻礙?

►解讀經濟學人》周治邦/美式資本主義腐朽化?

►解讀經濟學人》林建甫/QE退場後 副作用難以解決

►解讀經濟學人》林建甫/大宗商品價格在亂 但不到金融危機程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專欄 林建甫

美UCSD經濟博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中華經濟金融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總召集人。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