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重症及死亡個案 維持新常態生活(張維容、林庭瑀、賴昭智、嚴明芳、陳秀熙)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的民眾防疫觀念及醫療絶不亞紐澳日韓等中低致死率國家,應能適當控制住院、重症及死亡人數在需求上限及警戒值之下,並同時追求維持新常態生活。

▲全球在疫苗施打及Omicron輕症化之影響,確診個案一定會上升,但絶大部份是輕症或無症狀,台灣也不例外。(圖/指揮中心提供)

●張維容/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林庭瑀/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賴昭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主治醫師

●嚴明芳/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

●陳秀熙/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近期在面臨境外移入個案增加且免疫保護力失效之下,在三月中後爆發群聚感染,然而如同全球在疫苗施打及Omicron輕症化之影響,確診個案一定會上升,但絶大部份是輕症或無症狀,相較於過去未有疫苗施打及Alpha與Delta較多重症是非常不同,如台灣自2022年1月至4月27日累積本土個案51663名,多數為無症狀或輕症,中重症為中度者有142位,重症以上僅有17名(0.3‰),死亡7名,致死率相當低,為0.14‰,因此,台灣對於疫情宣導及監視指標也須有所改變,來適應Omicron輕症流行,也就是應逐漸由強調確診個案轉為監視重症及死亡個案,以達到重症減害及死亡減少之疫情控制,但也可達到維持新常態生活雙贏策略。

Omicron住院、ICU及死亡預警軌跡

在Omicron變種病毒特性及疫苗保護力之下,COVID-19逐漸走向輕症化,因此評估指標也應逐漸由個案數轉為住院、ICU及死亡數。因為各國疫苗覆蓋率、公衛防疫措施、醫療能量調整,這些不同特性對於住院、ICU及致死率隨著時間也有不同表現,因此我們利用國際不同感染地區住院及ICU對死亡的預警進行分析。

低致死率國家

首先亞太地區包括紐西蘭及澳洲,均屬於Omicron流行期致死率低的國家。紐西蘭Omicron流行較晚,自2月中旬開始,住院率、ICU使用率及致死率隨時間有些微上升之趨勢,住院率及ICU使用率在4月初分別達7%及0.3%高點,致死率最高為0.16%,預警曲線屬於微升低致死率,但族群免疫保護力也在3月後逐漸下降,後續變化值得關注。而澳洲在Omicron流行初期雖面臨兩波流行感染,住院率及ICU使用率在2月初分別達16%及1.2%高峰,高峰致死率約為0.25%,約花2個月控制到低點,但族群免疫保護力在3月後逐漸下降,到近期疫情有反彈趨勢,造成第二波流行,然而明顯可見澳洲住院率及ICU率在第二波流行僅有微幅上升,但致死率仍低。


▲紐西蘭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澳洲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中度致死率亞洲國家

日、韓兩國則屬於中度致死率國家,韓國在疫情流行初期,住院率及ICU使用率都相當高,分別為25%及0.9%,可能與一開始有相當多的脆弱族群受感染,致死率一開始高達1.4%,但隨時間逐漸遞減,屬於中度下降低致死率國家。日本住院率、ICU使用率致死率隨感染個案增減而有所變化,但住院率均維持在3-6%之間,ICU使用率約在0.2%-0.4%間,致死率最高為0.36%,目前有下降之趨勢,屬於單峰中度致死率國家。

▲韓國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日本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中度及高致死率歐美國家

就歐美國家而言,美國屬於高致死率國家,而加拿大、英國與法國也屬於中度致死率國家。美國的住院率、ICU使用率及致死率在流行開始後就一直上升,與自然免疫有關,歷經2個月後開始下降,屬於單峰高致死率。然而其住院率相當高在20%至70%之間,而ICU使用率也相當高在3%至14%之間,致死率最高達3.9%,高致死率與免疫保護力失效、疫苗施打率低及脆弱族群感染等有關。加拿大的致死率較美國低,最高達1.05%,但近期已降至0.54%,屬於中度下降致死率。英國的住院率、ICU使用率及致死率大約分別維持在20%、0.6%及0.3%,但隨族群免疫保護力一直下降,近期這些預警指標皆有回升趨勢,屬於中度上升致死率,然而此可能與脆弱族群感染有關。而法國的致死率樣態則與日本相近。

▲美國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加拿大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英國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法國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南美洲的智利則屬於高致死率國家,住院率與ICU使用率都持續上升,可能的疫苗失效與醫療能量不足,使致死率持續上升,近期來到1.19%。非洲的南非致死率則一度高到9%,雖致死率接著急遽下降,但相對ICU使用率並没有相對有下降的趨勢,屬於單峰及高度致死率國家,南非更嚴重問題為死亡個案為COVID-19會有非常嚴重低報問題,因此致死率後續樣態需再觀察。

▲智利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南非預警曲線(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重症與死亡的警戒指標

與其他亞洲地區做同期(1月1日至4月3日)比較,香港確診1158773人,死亡7957人,致死率6.8‰,日本確診4968341人,死亡9898人,致死率2‰,韓國確診13366153人,死亡11828人,致死率0.88‰,紐西蘭確診689349人,死亡312人,致死率0.45‰,其中香港致死率最高,紐西蘭最低,但台灣致死率仍低於紐西蘭。

由於部份國家未公佈重症個數,為推估香港與新加坡等國家重症率,我們以英國今年初Omicron感染、住院、重症及死亡資料建立模型,推估英國感染個案中(輕微呼吸道症狀)中,有87%會自然康復,13%會進展到非致命性肺炎,其中6.1%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而進展到ARDS的病人中有21.9%會因為COVID-19而死亡。而美國南加州同期的Omicron流行及住院資料也顯示約6.5%會由非致命性肺炎進展至ARDS,進展到ARDS的病人中有20.7%會因為COVID-19而死亡(Lewnard et al., 2022),結果與英國資料相近。藉由上述疾病進展模式再進一步利用2022年1月迄今,香港致死率為8.2‰(9054/1091930),推估其重症率約為37.7‰,而新加坡同期致死率為0.6‰(497/900719),推估其重症率約為2.5‰。而可查詢到重症資料的韓國重症率為5.2‰,日本為重症率3.3‰,而紐西蘭重症率最低僅為1.4‰,但仍高於台灣目前的0.3‰(如下圖)。若以重症及死亡作為疫情控制指標之下,台灣疫情在重症減害及減低死亡相當不錯,控制疫情成效佳。

▲2022年1月至4月23日Omicron重症率及死亡率比較(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我們若以紐西蘭(低致死率)做為標竿,進行推估在嚴格高標準之下住院需求上限、ICU需求上限及死亡警戒值,在台灣無法提升疫苗施打之情況下,至4月30日,住院需求上限為4,515人、ICU需求上限為130人、死亡警戒值為28人;而若能進一步提升疫苗20%施打,則住院及ICU需求上限分別下降至2,245人及58人,死亡警戒值為13人(圖7)。至目前為止,台灣都是控制在警戒值之下,我們若能控制疫情住院、重症及死亡人數在需求上限及警戒值之下,則能達到有效控制疫情並維持新常態生活。

▲至4月30日止重症及死亡個案警戒值推估(圖/陳秀熙教授團隊提供)

重症減害及維持常態新生活

本文所提出重症及死亡監測指標,利用表現較佳的紐西蘭做為標竿,是因為影響致死率的因素仍相當多,包括確診者年齡組成、確診者無症狀比例、確診者是否為重症與死亡之危險因子,包含有無施打疫苗、免疫功能低下狀態、慢性病或癌症、醫療能量可否有效分配、有效藥物使用等,這些因素在各國間都有相當大的差異,也使得各國在致死率的表現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從其中學習其背後可能原因,提前部署,避免重蹈覆轍,若使用致死率較高的地區做推測,僅適合用於示警。台灣的民眾防疫觀念及醫療絶不亞於這些國家,應能適當控制住院、重症及死亡人數在需求上限及警戒值之下,並同時追求維持新常態生活,避免因為花費太多能量在無症狀及輕症個案而對其產生影響。

參考資料

Lewnard JA, Hong VS, Patel MM,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infected with Omicron (B.1.1.529) SARS-CoV-2 varia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 2022; medRxiv.

熱門點閱》

►趙春山/烏俄戰引爆缺糧問題 提升糧食自給成維安要點

►司徒嘉恒/全球首富成推特之王 時與勢都在馬斯克這邊

►林氏璧/400萬人確診4萬人死亡?不應套用美國1%致死率

►何美鄉/打滿三劑仍重症? 疫苗預防中重症效果已顯現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陳秀熙專欄

陳秀熙專欄 陳秀熙

現任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台灣大學特聘教授,為英國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博士,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奬。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