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燕表態不參選 提醒藍軍吃相不要太難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盧秀燕不選的表態,不僅僅是消極的說自己不要什麼,也同時在提醒國民黨在爭奪的那些人,不要玩得太過、太難看。

▲去年「九合一」大選,盧秀燕和侯友宜並稱藍營「最強母雞」。(圖/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 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台中市長盧秀燕近日接受媒體訪問,表明自己不會參選2024,也不會當副手。盧秀燕公開表態後,在藍營內有惋惜也有肯定之聲,羅智強就在臉書稱讚盧秀燕有成人之美、「最棒的盧秀燕」。但諷刺的是,羅智強從政風格永遠是無役不與、當仁不讓,去年的桃園市長也要選、今年的大安區立委也是他,和穩定、從一而終、重視選民觀感的盧秀燕完全背道而馳。

去年「九合一」大選盧秀燕和侯友宜並稱藍營「最強母雞」,但盧秀燕受歡迎程度其餘遠超過侯友宜,從南到北藍營的議員紛紛找盧秀燕合照、站台,蔣萬安也多次找盧秀燕合體。所以即便盧秀燕從來沒有表達對2024的興趣,外界還是一直有人把她當成副手的可能人選,當侯友宜、郭台銘、朱立倫三人僵持不下時,甚至有藍營支持者希望乾脆由盧秀燕出來參選,把三個男人一腳踹開。

穩定、溫暖、不躁進 「媽媽市長」非浪得虛名

盧秀燕的表態其實不令人意外,她的從政風格一向是穩定、溫暖、不躁進,才能成功經營出「媽媽市長」的形象。以她的政治經歷和能量,其實早就足以參選台中市長,但因為胡志強2014年還要選,所以她就繼續等、繼續幫胡志強,胡志強2014年敗給林佳龍之後,她才在2018年代表藍軍光復台中。

媒體記者出身的盧秀燕格外重視自己在選民心中的形象,遠離一切負面、爭議的事件和行徑,包括落跑、爭奪或野心都不符合她的人設。以盧秀燕現在的政治分量和能量,如果藍軍能重返執政,市長任滿轉任閣揆是天經地義,如果藍軍沒有奪回政權,2028也必然少不了她,完全不需要在此時此刻跟這幾個男人擠破頭。

▲「最強母雞」盧秀燕首場大型造勢太平登場。(圖/記者游瓊華翻攝)

▲盧秀燕一向是穩定、溫暖、不躁進,成功經營出「媽媽市長」的形象。(圖/記者游瓊華翻攝)

盧秀燕的不表態 提醒藍軍吃相不要太難看

近日因為郭台銘表態想選總統,藍軍支持者開始擔憂是否會重蹈4年前的覆轍,而盧秀燕的動作,正反映出今年和4年前的不同。4年前,藍軍第一次出現總統候選人難產,幾個政治領袖大亂鬥的局面,無論是馬英九或當時的黨主席吳敦義、乃至朱立倫、王金平都壓不住場面。另一方面,2018年當剛選的藍軍縣市長,都想要儘速做出一些政績,根本沒有心力、也沒有能力管黨中央的事,更遑論最終剛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也忍不住跳進總統的亂局,最終就成了一場災難。

今年的國民黨,同樣沒有人能夠一統江湖,侯友宜雖然看似是藍軍最強人選,但並不足以壓制黨內其他勢力,包括朱立倫或郭台銘,所以才會讓藍軍支持者有重蹈2019年覆轍的危機感。但另一方面,藍營內部的制衡力量,卻比4年前大得多。

包括盧秀燕在內的很多藍軍縣市長都是連任,不像4年前一樣無暇顧及黨中央的亂鬥。去年的大選,國民黨中央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幾乎都是這些縣市長自己領軍衝鋒陷陣,打出一片天。盧秀燕不選的表態,不僅僅是消極的說自己不要什麼,也同時在提醒國民黨在爭奪的那些人,不要玩得太過、太難看。今年的大選,國民黨依舊得靠這些諸侯們。

侯友宜等著黨中央替自己解套 盧秀燕催促快表態

國民黨現在的僵局,一方面是因為郭台銘的表態,另一方面則是朱立倫、侯友宜之間的缺乏溝通,兩個人看起來都誠意不足、都在等對方主動找上門,才能有更多談判的籌碼。侯友宜不僅希望黨中央能替自己「轉身」解套,甚至希望提名的時間越晚越好,但侯友宜的兩岸政策、是否訪美到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也讓藍軍懷疑這樣的準備是否足夠。

▲國民黨現在的僵局,一方面是因為郭台銘的表態,另一方面則是朱立倫、侯友宜之間的缺乏溝通。(合成圖/翻攝自Facebook/朱立倫、侯友宜、郭台銘)

目前郭台銘與侯友宜之爭的態勢已經逐漸明朗,從媒體報導的氛圍來看,侯友宜似乎是希望提名的時程越晚越好,方能淡化自己「落跑」的尷尬。但盧秀燕面對媒體明確表達「7月太晚」,其實某個程度上也是給侯友宜壓力,早點讓局面明朗,藍軍才能布署總統、立委大選。

今年的國民黨依舊沒有當年像馬英九那樣的超級政治明星,沒有能夠完全一槌定音的強者,但因為地方諸侯都已經成了氣候,應該不至於重蹈4年前的覆轍。而未來總統候選人與地方諸侯之間的磨合程度,也將是大選成敗的重要關鍵。而這一點,無論目前的侯友宜或郭台銘,都做得遠遠還不夠。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 美麗島電子報

二OO九年十二月,美麗島電子報在「引領兩岸問題討論」的簡單想法中誕生。創刊以來,美麗島電子報每天擴充政治、國際、兩岸、財經、生活專論以及新聞,鎖定重大議題,尋找各領域關心台海的專家投入專欄群。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