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AI將接管多數工作 從追求經濟成功轉向自我成長

我們想讓你知道…AI時代也需要重新思考社會價值觀。人們需要從追求純粹的經濟成功轉向更廣泛的社會和個人目標。

▲ 全球首屆人工智慧安全峰會11月1至2日於英國舉行,首相蘇納克發表演說。(圖/路透)

●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在現代社會,人工智慧(AI)的發展已成為世界的焦點。全球第一屆AI安全高峰會於2023年11月1日至2日在英國布萊切利園舉行,包括美國、中國、英國、以色列與加拿大等28個國家共同簽署《布萊切利宣言》(Bletchley Declaration),探討AI監管以確保其安全性。然而,除了技術與安全外,AI對於未來工作與人類存在的影響也備受關注。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表達了一個大膽的觀點:AI終將接管大部分工作,而人類需要尋找個人意義和目標。本文將深入探討馬斯克的觀點,以及如何在AI時代中找到個人意義和目標。

馬斯克的願景和擔憂

馬斯克是知名的企業家和技術創新者,他對AI的觀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AI將在未來接管大多數工作,從而使人類不再需要進行傳統的勞動。這個預測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和討論。馬斯克強調,這並不是壞事,因為AI可以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從而解放人們的時間和資源。然而,這也引發了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當傳統工作逐漸減少時,人類如何找到生活的意義和目標?

▲ 馬斯克認為,AI將在未來接管大多數工作,從而使人類不再需要進行傳統的勞動。(圖/路透)

這個問題具有重大的社會學和心理學意義。傳統上,工作是賦予人們目標感和自我價值感的途徑。工作不僅提供了經濟安全,還幫助人們建立社會關係,發展技能,實現個人成長。然而,如果AI接管了大部分工作,這一傳統的工作模型可能會受到挑戰。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尋找個人意義和目標

在AI時代中,找到個人意義和目標可能需要重新思考。首先,個人可以通過轉向更有意義的工作來尋找意義。儘管AI可以處理大部分例行工作,但人類在創造性和有創新性的領域仍然具有獨特的優勢。這可能包括藝術、文化、教育和社會服務領域。人們可以通過這些領域的工作來實現自己的激情和目標,從而獲得更多的個人滿足感。

其次,教育和培訓將起到關鍵作用。在AI時代,人們需要不斷學習和發展新的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教育系統和培訓機構需要提供更多的資源,以幫助人們獲取所需的技能和知識。這將使個體更容易找到有意義的工作機會,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自我認同和自尊。

▲ 在AI時代,人們需要不斷學習和發展新的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圖/pexels)

此外,個人可以通過積極參與社會和志願服務來找到個人意義和目標。社會互助和為他人做貢獻的活動可以幫助個體建立聯繫,找到自己的價值,並與社會保持聯繫。這種積極參與有助於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馬斯克的觀點引發的討論

馬斯克的觀點引發了關於AI和工作未來的重要討論。一些人支持他的觀點,認為AI可以為人們創造更多的自由時間,以專注於更有意義的活動。然而,也有人擔心AI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從而引發經濟和社會不穩定。

這些擔憂需要政府、行業和學術界的共同努力來解決。制定適當的政策和法規,以確保AI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此外,需要在教育和培訓層面上多家投資,以幫助人們適應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社會也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和社交,以彌補傳統工作模式減少的社交聯繫。

AI時代也需要重新思考社會價值觀。人們需要從追求純粹的經濟成功轉向更廣泛的社會和個人目標。這意味著社會需要更加注重精神和情感健康,以及人際關係的發展。社會的價值觀將逐漸演變,以更好地適應AI時代的需求。

▲ AI時代下,人們需要從追求純粹的經濟成功轉向更廣泛的社會和個人目標。(圖/Unsplash)

此外,AI的監管問題也是關鍵的。馬斯克提到了「第三方裁判」,這可能是確保AI安全和合規的關鍵。國際合作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AI跨越國界,需要共同制定標準和準則。

AI提供人類追求個人成長的機會

馬斯克的觀點引發關於AI時代的工作和個人意義的重要討論。AI可能會接管大部分工作,但這也為個體提供了更多追求有意義工作和個人目標的機會。通過教育、培訓、社會參與和重新思考社會價值觀,每個人都可以在AI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和目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蔡鎤銘

蔡鎤銘 蔡鎤銘

曾獲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大學組金獎指導教授、第二屆行政院終身學習楷模。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