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已於上任首日簽發行政命令,撤銷拜登政府對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有關GMT (Global Minimum Tax, 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 協議的支持。(圖/路透)
●黃勢璋、張崴/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所長、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所輔佐研究員
川普總統已於2025.01.20上任首日簽發行政命令,撤銷拜登政府對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有關GMT (Global Minimum Tax, 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 協議的支持,並要求行政團隊在60天內提交任何可能對美國公司實施歧視性或域外稅收國家調查及保護措施選項,如:歐盟、英國、韓國、日本及加拿大等。此舉如同向外界宣告,美國政府將不支持GMT,並可能對參與OECD此項稅改的其它國家採取報復行動。
GMT是OECD為終結國際間惡性租稅競爭及不當利潤移轉行為,經過多年研究並於2023年發布行政指南的一項稅改制度;主要針對跨國企業合併營收超過7.5億歐元且公司所得稅實質稅率低於15%者,該企業的母公司 (或子公司) 所在稅局得要求不足15%差額部分進行課補稅款。
目前全球已有147個國家加入GMT推動的多邊協議「包容性架構」(Inclusive Framework, IF);其中,有52個國家完成相關稅法修訂與實施,包含:英國、法國、德國、荷蘭、韓國、越南、日本、馬來西亞、香港及新加坡等。
美國退出GMT制度 預期帶來2大影響
美國若真退出GMT制度,是否將帶動一波GMT跳船潮,需持續關注之外,預期將帶來:
1.全球稅制不確定性增加:拜登時代加入GMT換取各國不徵收DST (Digital Services Tax, 數位服務稅),若川普執意退出恐將傷害美國自身利益,導致國際稅務體系重組,甚至迫使各國重啟DST,引發全球稅務相關報復性措施。
2.重複課稅風險提高:若美國片面退出GMT,短期雖對美國境內的美企影響不大,但若各國仍陸續實施GMT,將使美國稅收規範與GMT設計出現衝突,恐使跨國企業出現重複課稅的風險,提高法令遵循及稅務申報成本,擴大企業經營的稅務負擔與供應鏈風險。
假設以母公司在台灣而在美德日三地皆有子公司的T企業為例,若美國棄守GMT,由於T企業在美國境外有施行GMT的國家持續營運,在UTPR (Undertaxed Payments Rule, 徵稅不足支出原則) 基礎下,將由該外國稅局徵收T企業於美國未納足的補充稅款。
雖然T企業繳納的補充稅額,與美國是否退出GMT的前後無異,但本來能由美國稅局收取的補充稅額落入其他國家之手,川普心裡會很不是滋味。當然!假設此時台灣有執行GMT的IIR (Income Inclusion Rule, 所得涵蓋原則),此一補充稅額則由T企業母國稅局的台灣取得。
▼美國若真退出GMT制度,是否將帶動一波GMT跳船潮,需持續關注。(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危機就是轉機」 台灣有5大因應作為
面對此項2個月後的稅制變局,台灣唯有「順勢而為、持盈保泰」,以利彈性因應未來可能掀起的稅務競賽風暴,包括:
1.持續觀注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後續作法:由於川普已簽署行政命令,並要求行政團隊在60天內提交相關調查;若美國後續引發一連串的報復性措施,例如:報復性關稅、限制外資進入美國市場、單邊制裁等方式,將使全球貿易環境緊張,影響供應鏈穩定性及企業投資決策,特別是跨國企業的稅務與生產基地布局。
2.完善研析規劃GMT:儘管川普放話退出GMT,但OECD仍表示會持續推動改革。對此,我國財政部已於2024年8月預告將台灣的所得基本稅額徵收率 (企業端) 從12%調整為15%,作為短期因應GMT措施,中長期研議導入QDMTT (Qualified Domestic Minimum Top-Up Tax, 合格國內最低補充稅),以確保國家課稅權不流失。
3.參考國外QRTC經驗:為因應GMT補充稅制,新加坡在《2024年財政預算案》已推出QRTC (Qualified Refundable Tax Credits, 合格可退還稅收抵免),作為鼓勵企業在新加坡重點經濟領域及新興產業的投資誘因,以利促進實質性經濟活動發展。未來,臺灣可將此經驗作為借鏡,以提升企業在補稅後的產業發展,強化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的競爭力工具。
4.維護臺商公平待遇:面對許多主要國家準備實施GMT制度,台灣可考慮設立專責服務窗口,以潛在受影響的臺商大型跨國企業為服務對象;若未來需面臨向OECD官方或美國稅務機關進行協商,以保障合法納稅的企業權益,維護臺商於全球租稅體系公平待遇,擴大相關協助與企業有感。
5.深化台美稅務協商管道:台灣除需持續掌握OECD國家在GMT實施策略成效,更應加強力道持續強化台美雙邊稅務協商,以美國眾議院1/15近全數通過「美台加速雙重課稅減免法案」為基礎,若能獲得參議院審議通過並由川普總統簽署公布,不僅將有助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外交協商,讓雙邊談判解決潛在的稅務衝突,避免報復行動波及臺商。
▼台灣唯有「順勢而為、持盈保泰」,以利彈性因應未來可能掀起的稅務競賽風暴。(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危機就是轉機」,面對此項2個月後的稅制變局,台灣唯有「順勢而為、持盈保泰」,以利彈性因應未來可能掀起的稅務競賽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