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後疫情時期 兩岸關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教授,日前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兩岸之間已經完全沒有回頭路」。

 嚴長期專研兩岸與國際問題,他的看法雖顯悲觀,但卻反映學界諸多有識之士,對選後年輕世代及社會瀰漫一股「仇中情緒」的憂慮之情。尤其經過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襲,兩岸民意的對撞更是變本加厲,兩岸關係轉圜的空間似乎愈來愈小了。

我分享嚴教授的許多觀點,但更同意《中評社》在訪問結束後做的評論,即「各方不妨再觀察,即使還有一線希望也不要放棄。」

回顧過去兩岸關係的發展,一路走來都是顛簸坎坷,甚至多次出現兵戍相見的局面。僅管如此,誠如毛澤東所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兩岸還是度過了重重危機。

展望「後疫情時期」混沌不明的兩岸關係,難免讓人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期待兩岸關係轉危為安,又擔心許多影響的變數,非我方所能有效掌控。

▲學者指出,習近平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遏止疫情進一步肆虐。(圖/翻攝新華網)

兩岸穩定關鍵:習近平「戰略定力」

首先,最關鍵的變數是,對岸領導人習近平的「戰略定力」。「戰略定力」來自於「戰略自信」,而「戰略自信」的基礎是由「戰略能力」所提供。

在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中共專政體制產生的種種弊端,曾引發外界的批評;但隨後習近平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遏止疫情的進一步肆虐,讓外界見識「中國模式」的另一面。

相形之下,西方民主體制也暴露了輕忽和缺乏效率的治理方式,讓病毒肆無忌憚地蔓延開來。

目前,習近平的當務之急,除防疫外,就是避免經濟受創危及社會的穩定。一般認為,只要習的權位未受挑戰,台灣就不致於成為他轉移內部注意力的「代罪羔羊」,兩岸在中共2022年召開「二十大」之前,也就不會出現最後攤牌的局面。

▲學者指出,儘管中美因防疫大打媒體戰,中美關係仍不會失控,因雙方仍有正常溝通管道。(圖/路透)

中美關係牽動兩岸 美不挑戰中共台灣問題底線

其次,中美關係影響兩岸關係。中美存在結構性的矛盾,無論有無疫情發生,在雙方長期戰略競爭的態勢下,美國都不會放棄玩「台灣牌」,但也不會挑戰中共處理台灣問題的底線。中美日前因病毒起源大打媒體戰,為川普競選連任操弄「反中」情緒創造有利的活動空間。

中美競合關係的主軸,還是經貿問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連帶影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但對雙方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中美關係不會失控,主要因為雙方仍維持正常的溝通管道。即使北京和華盛頓在抗疫聲中爭吵不斷,但對話並沒有停止。例如,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中國專家小組成員,已經與含哈佛大學專家、學者在內的美國專家組,進行了疫情防控合作的對話。只要中美溝通不斷,造成雙方誤判的可能性就大為減少。

▲學者指出,蔡英文希望兩岸維持現況,為民進黨四年後執政創造穩定局勢 。(圖/記者李毓康攝)

蔡英文傾向維持兩岸現狀 穩定民進黨再執政局勢

最後,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的大陸政策,也是影響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變數。

民共缺乏互信,期待兩岸關係在未來四年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不切實際的;但只要蔡信守「不挑釁、不盲動」的承諾,我認為兩岸關係在她任內沒有急遽惡化的可能。

蔡勝選後,一直避免對對岸口出惡言,即使她對中共官媒「以疫謀獨」的說法不以為然,但做出的回應僅是「這種說法反映出有些人,事事以政治為思考的狹隘心態,無益於疫情的防制。」

對蔡總統而言,大陸政策不是她施政的優先考量。她希望維持兩岸現狀,為民進黨營造四年後再度執政的穩定情勢。如果蔡能順利交班給她的民進黨繼任者,那就打破過去政黨輪替的慣例,並因此建立了她在民進黨內的歷史定位。

熱門點閱》

► 第二波包機》趙春山/對岸釋出善意 有益「民共關係」

► 單厚之/防疫預算高達600億!立委提案凍結的真相

► 莊奕琦/疫情最大的殺傷力 當高階人才大量傷亡

► 劉大年/疫情使外銷受阻 須避免農產品價格崩盤

► 鍾文榮/「服務業」最快受害 疫情擊垮經濟流動性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專欄 趙春山

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只有兩岸和平對話才能創造兩岸互利共贏的局面。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