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立法院昨(21)天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將特別預算的規模從原本的600億,大幅追加到2100億,還給行政院未來再追加2100億的空間。
以往政府提出的特別預算,從來沒有事後追加的例子。才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必須修改原本的《特別條例》並大幅增加特別預算的規模,顯示行政院原本對疫情的評估極不精確;預留一倍的追加預算空間,則顯示行政院對於未來也毫無把握。
政府沒有辦法精準評估、對於未來沒有把握,必然導致未來預算執行時,會有更多的資源錯置跟浪費。但疫情當前,在野黨根本不敢談這些問題,只能在民眾相對容易有感的酷碰券跟現金問題上攻防。
▲花4千補1千「酷碰券」沒接地氣 國民黨團:發現金卡實在。(圖/新竹市議會國民黨團提供)
根據經濟部20日的報告,酷碰券跟振興抵用券共匡列134億元,平均分給每個國民還不到600元。這樣的金額,如果要直接發放根本拿不出手,在野黨要求發現金的背後,其實就是變相加碼、討好民眾。
而民進黨政府堅持要以酷碰券的形式發放,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預算規模不夠大。2009年的消費券,總預算規模是858億,印製、發送的行政成本,就將近20億,總共才134億的預算,怎麼可能花20億在發放上?
用APP發放,雖然不利民眾使用,但發放成本可以大幅降低;這跟之前由旅宿業發放夜市抵用券,吸收成本的想法如出一轍。政府也心知肚明也因為有些人不會去用,所以發放的金額可以高於人口平均數,要用的人拿到的數字會好看一些。
▲ 夜市抵用券。(圖/記者陳涵茵攝)
經濟部宣稱,134億元的酷碰券+振興券,最終能創造564億的效益。這些話其實是自我安慰用的,夜市抵用券的成效如何、有沒有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大家都心知肚明。
厲害的是,行政院發言人Kolas居然還主動戰馬英九,嘲笑當年的消費券成效不彰。
酷碰券、現金、消費券,三個東西看似類似,其實代表的是三種不同的政策需求跟思維。發現金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紓困。因為經濟衰退衝擊民眾的生活,所以發現金來支撐民眾的生活,而金額的多少、排富與否,則視政府的財政狀況而定。
馬政府時代的消費券,是因為金融風暴導致消費衰退,所以政府發放限時使用、不找零的消費券,創造需求、刺激消費。
而政府今天所提的酷碰券,只能部分折抵,看似希望創造需求、刺激消費,但效果、力道必然比消費券更差。而且因為受限於發放成本跟形式,必須要搭配行動支付的平台,一些傳統的小店家必定無法受惠;而這些小店家,往往才是真的需要協助的那一群。
▲ 單厚之認為,酷碰券效果必然比消費券差,小店無法受惠。圖為臨江街夜市(圖/記者李宜秦攝)
政院規劃的酷碰券及振興券看似面面俱到,藝文、商圈、餐廳、夜市無所不包,但實際上每個領域能分到的都是杯水車薪。
政府應該回頭思考:這筆錢的政策目標究竟是紓困,還是刺激消費?政策的對象,究竟是商家還是一般民眾?政府如果想發錢給民眾,就拿出一個有感的方式;政府如果要扶助企業,就找出一個有效的方法。如果想要對商家紓困、讓商家免於倒閉,直接貸款、補助,遠比刺激消費更直接有效。
天底下沒有那種一個政策,可以同時達成多個政策目標的好事。政策目標不明、預算規模不足,卻又想要包山包海、雨露均霑,還受限於政策手段不足,最終必然搞成四不像。政府花了錢,人民卻依舊無感、企業仍然無助,又何苦來哉?
熱門點閱》
► 李牮斯/疫情給世界的恐慌只是序曲 幾十年積累的槓桿經濟壓力準備反撲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