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眾發現「台灣鐵道之父」竟變成日本官員。(圖/翻攝自臉書/Jason Lan)
●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外交系副教授
大家都知道,最早在台灣建設鐵路的是清光緒11年(1885年)清廷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他在光緒13年奏准於臺北城外成立「全臺輪船鐵路商務總局」,在自籌工款、「官督民辦」下開設鐵路。
今(民國109)年4月下旬,國立臺灣博物館(隸屬於文化部的)的鐵道部園區開始「鐵道文化常設展」的試營運,宣傳網頁也寫到「臺灣自清代劉銘傳開鑿鐵路至今,已有百餘年的鐵道歷史,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成為這座島民共享的鐵支路回憶。」
奇怪的是,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在本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時,展板上卻稱日據時期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這樣特殊且混亂的民進黨(媚日)史觀,再度引起了關注。
臺博館人員回應說,這是個人史觀差異,導致引用學術文獻的不同,別扣「去中國化」的大帽子,之後會修正該不夠精準的稱謂。
中華民國下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採用了日本殖民史觀介紹臺灣鐵道史,在開展前還渾然不知,其實只能說是一葉知秋。
▲中華民國史觀已經逐漸被裂解。(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或有不知,目前高中歷史課程在只有薄薄一冊的份量中,有中國5千年歷史之外,還加入了東亞史;更不用說,日本在19世紀末,以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手中取得臺灣,竟然在中華民國教科書中變成了日本「領臺」。所以,劉銘傳在臺貢獻被淡化甚至忽略,就不令人意外了。
一個國家可以有很多學術研究上的史觀,但不能沒有國史,特別是在容易有國家或族群認同問題的國家,因為欲亡其國先亡其史。
在民進黨治理下,中華民國史觀已經逐漸被所謂「多元史觀」、「公民主體史觀」等稀釋、裂解了。多人批評,民進黨政府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成為「政治正確」,其臺獨價值(而非「臺灣價值」)讓歷史教育去中華民國化、去中華民族化。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例如,民進黨因為要政治清算國民黨而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而延平郡王鄭成功又代表著「中國」與台灣的連結,所以它往往避談明鄭這一段歷史,甚至在民國106、107年,多年來均代表中樞出席臺南延平郡王祭典並擔任主祭官的內政部長,乾脆選擇缺席。或許因為擔心選票流失過多,所以民進黨政府後來又低調指派內政部長繼續主祭。
又如民國36年的「228事件」,民進黨始終以臺獨意識形態詮釋之,相關的歷史敘事始終不脫臺獨悲情。但如果把「228事件」置入當時國共內戰與國際強權政治的脈絡,就可以看到當時中共確實對一些起事人士有所影響,或派員潛伏在臺灣社會以待良機,外國勢力也有若干介入,而當時臺灣人民的臺獨意識似不像當今所形容的那般強烈。
▲蔡英文多次提及「中華民國台灣」,包含520就職講稿中也曾提到。(圖/資料照)
最經典的就是蔡英文在民國99年時,聲稱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然後繼續臉不紅氣不喘的競選中華民國總統好幾次。
約莫從民國105年起,蔡英文開始賣起「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政治符號,美其名是要找到臺灣民眾國家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其實是偷樑換柱,先吸引一些不清楚狀況的中間選民,然後準備一步步將中華民國轉化成「中華民國臺灣」,未來則很可能伺機去中華民國,在對內和對外只剩下臺灣而已。如果為真,那是嚴重的違憲。
但在此脈絡下,蔡英文的「中華民國臺灣70年」就找到自我合理化的基點了。民國38年,台海兩岸正式分治,所以蔡英文一干人等開始只強調其後的臺灣發展,對於「蘆溝橋事變」、臺灣光復、行憲紀念日、中華民國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方等「在中國大陸的過去」均絕口不提。中華民國109年突然被斬斷成70年。
還記得民國100年時,中華民國外交部在楊進添部長和沈呂巡政務次長率領下,轟轟烈烈的慶祝了建國百年以及外交部150年部慶(清咸豐11年、西曆1861年創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是所謂「中華民國臺灣70年」不可能抹滅的歷史事實。
值得追問蔡英文的是,「中華民國臺灣」的國父是不是1949年代行總統職權的副總統李宗仁,或是1950年3月復行視事的蔣介石?「中華民國臺灣70年」,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再過大概一個月後,是「814」空軍節。本年適逢中華民國空軍建軍百年,見證了主張「航空救國」的國父孫中山、有「中國空軍之母」美譽的蔣宋美齡女士、歷年來矢勤矢勇的空軍官士兵,為對日抗戰、剿共戰爭、保衛台澎金馬所立下的功業。且讓我們看看蔡政府如何以「中華民國臺灣70年」圓過自己不願面對的真相。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一個國家可以有很多學術研究上的史觀,但不能沒有國史。在民進黨治理下,中華民國史觀已經逐漸被所謂「多元史觀」、「公民主體史觀」等稀釋、裂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