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 FBC2E International Affairs
疫情首度重創「疫苗防疫模範」
2021年5月15日,想必這天對臺灣人來說,是個「惡夢」開始的日子。當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上午10點的記者會宣布我國單日確診高達185例(180本土+5境外)且發布雙北的三級警戒時,想必所有人都相當擔憂。
之後,我國確診人數在「校正回歸」後,平均約在400至500例,其單日確診數直逼南韓約600至700人。原先在國際社會享有「防疫模範」盛名的台灣,也遭到各大外媒爭先報(批)導(評),包含《彭博》(Bloomberg)、《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BBC》、《路透社》(Reuters)、《CNN》等。
▲6/1確診病例校正回歸情形。(圖/指揮中心提供)
不過,這篇文章,我們更希望專注在「疫苗」方面,而非檢視過去錯誤造成的疫情破口(畢竟批評的人已夠多),且在疫苗取得方面,我國能進步的空間仍然很大。
各國疫苗接種狀態
中國疫情首先爆發時間約在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爆發時來算,到現在約為17個月至18個月的時間。台灣即便在去年春天也遭受到不小的疫情衝擊,但後來因為「邊境控制」政策,在控制疫情上仍然較好的表現。然而,可能是這樣的「舒適圈」使我們的政府鬆懈了。
根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世界新冠疫苗注射追蹤」(Covid World Vaccination Tracker)的統計,台灣至今只接種了約32萬牛津疫苗(AstraZeneca, AZ),只占了全人口數的1.4%,意味著,每100人當中只有1.4個人有接種過疫苗。
▲配送全國的AZ疫苗們。(圖/蔡英文臉書)
這個數據看來,台灣與伊拉克以1.4%共同位居第146名的位置。領先我們的國家分別為衣索比亞、吉布地、阿富汗.......等國家。從亞洲幾個已開發國家來看,新加坡(37%)、韓國(7.8%)、日本(6%),也都遠遠優於台灣的1.4%。這也意味著,我國在接種上的速度已經相當緩慢與落後。
疫苗這最重要的資源 反思政治和人民
時間拉回2020年12月30日,指揮中心表示已經洽購近2,000萬劑Covid-19疫苗(包含COVAX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及另一家洽談中(約500萬劑)),預期最早可能供貨時程為110年3月。
然而至今,我國目前只拿到從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的COVAX機制的約70萬劑的牛津疫苗(AZ)及已抵達的15萬劑莫德納(Moderna)。
事實上,台灣確實在前1年半的大部分時間都防疫表現很好。然而,我們所做的「超前部署」卻遠遠不足。以疫苗來看,確實,我國特殊的國際地位使我們在疫苗採購談判時會受到「不明」的干擾。
但是,單單這理由不能去說服多數國民說為何1年半後,我們只拿到85萬劑疫苗。以目前成果來看,政府確實要負起極大的責任。
▲郭台銘發文表示,疫苗申請已由夫人曾馨瑩以及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兩人共同遞件,並由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代表受理。(圖/翻攝郭台銘臉書)
近期來說,不少地方縣市首長表明有意採購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代理的BNT(BioNTech)疫苗(輝瑞),引發極大的爭議。甚至有不少政治人物、意見領袖在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下亂帶風向,試圖將抹黑把這批疫苗抹黑成「中國製」疫苗。
對此,我國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澄清,不論是德國原廠進口,或透過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代理從德國進口,疫苗應該都是在德國產製。
因此,在目前我國疫情惡化且人命關天的情況下,只要是我國國內人民能接受、受到國際認證的疫苗都應該盡快去爭取、投資。不只是BNT疫苗,其他疫苗像是嬌生(Johnson&Johnson)、衛星五號(Sputnik V)、諾瓦瓦克斯(Novavax)、莫德納(Moderna)及牛津疫苗(AstraZeneca)都應該去努力去接觸洽談。
台灣國產疫苗的多項擔憂
根據陳時中近期的發言來看,我國國產疫苗將在7月至8月開始施打,目前我國的高端和聯亞疫苗都仍在二期實驗階段末期,若未來要廣大施打,沒有三期實驗的結果就提前申請緊急使用的話,是相當有風險的。
此外,由於我國並非WHO會員國,未來在申請國產疫苗的國際認證上,除了背後可能面臨「中國風險」外,我們也會因沒有三期實驗數據,無法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通過國際認證。
若不能,可能會使得未來當歐盟、美國、中國等國家,開始使用「疫苗護照」(vaccine passport/digital vaccine passport)的機制後,接受國產疫苗的民眾,出國可能會相當不便。在出國登機前,可能會面臨不被認同,被要求施打別款疫苗的情況。
▲高端與聯亞正在二期臨床試驗階段。(圖/指揮中心提供)
此外,我國疫苗的不被認可,也可能造成即便未來我國達到群體免疫,在對外開放邊境上,別國或仍對我國疫情感到擔憂,造成雙邊的旅遊或交流障礙。
再者,我國執政當局若想利用「國產疫苗」,送往我邦交國救助該國疫情,可能也會因為缺乏國際認證,遭到邦交國懷疑疫苗效力的狀況。先前巴拉圭、宏都拉斯都已經傳出需要我國幫忙獲得疫苗,以維持雙邊邦交關係的窘境,日後可能會再發生。
重新檢討和盤點我國各項防疫相關政策和資源
以目前狀況來看,在疫苗上,我國政府不能去期待這些只「訂購」,但卻毫無確切到貨日期的疫苗,該去嘗試目前國際市場上擁有的「現貨」,像是日本、歐盟、美國、中國(BNT)的疫苗。在人命當頭的面前,或許政府該思考,是不是該把「政治」暫放一邊?
若不能,那也要試圖從「非中國」的管道去努力,而不是停滯在原有的成就,被動等待國產疫苗,或是無限期等待原先訂購疫苗的抵達。舉例來說,韓國有5,200萬人口,但其政府就訂購了高達1億9200萬劑(AZ、J&J、Novavax、Sputnik V、Pfizer)。
▲俄羅斯民眾開始施打Sputnik V新冠疫苗。(圖/路透)
目前我國在防疫的相關資源上,也該做個重新盤點。目前醫療資源瀕臨崩潰的狀態下,應反思還有哪些資源沒應用到。防疫是全國的事!該要從上到下、再由下往上、各部會和機關縱向與橫向的密切合作,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去減緩這波疫情的延燒。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防疫是全國的事!該要從上到下、再由下往上、各部會和機關縱向與橫向的密切合作,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去減緩這波疫情的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