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竣民/審計部戳破了「科技練兵」的痛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這一次被審計部提出類似效益評估的報告中,就顯示出國軍所謂「科技練兵」的口號與跟實際上的運用,顯然是有很大一段的距離;而這些現狀不僅發生在常備部隊上,就連後備動員而來的教召訓練,也是淪為空談或未受到重視。

國防部,國軍,審計部,訓練,蚊子館,反恐演習,科技練兵,內政部

▲各種類型的訓練模擬器,對於提升人員戰術、戰技與節約成本均有頗大的助益。(圖/南測中心)

●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隨著高科技的裝備不斷列裝部隊,而這些造價(售)價昂貴的武器裝備,可不是一買來就上手,需要經過系統化的訓練,不過實裝訓練成本過高,所以官兵在執行接(換)裝訓練時採用模擬器進行訓練已是各國普遍的共識,尤其在國防資源緊縮的條件下更甚,所以諸如此類的各種模擬訓練設備也才會如同雨後春筍般地推陳出新,並在國際軍備市場上逐漸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高科技雖然是高科技,但畢竟還是叫好不叫座,終究還是跟國軍基層部隊的日常訓練無法相容。

擺設品 or 訓練器材?

當審計部發布「109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後,這種只有文宣時才會動用的裝備,實際的操作頻率與文宣上的美麗畫面相較,真實的情況在被外界監督與查核之下,又再一次被狠狠拆穿了謊言,說真的如果只把那些高科技裝備當作官媒宣傳用的擺設,顯然效益是低了些,也難怪連審計部都看不下去!

其實在國軍各軍種中的模擬訓練裝備並不少,這也是花了大把國人的稅金所建構而成,光是陸軍所屬建置的各類型訓練模擬器計有27類487套,戰場抗壓館及合理冒險場各2座,主要係提供各兵監學校、測考中心教學及鑑測使用。

國防部,國軍,審計部,訓練,蚊子館,反恐演習,科技練兵,內政部

▲F-35戰機的飛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任務訓練模擬器更顯重要。(圖/Lockheed Martin)

當初會爭取興建這些模擬訓練設施的作需,還不外乎是希望藉由武器與裝備模擬器的途徑,從而改善軍方在訓練場地缺乏、縮短人員培訓期程、提高訓練安全、節約訓練成本⋯⋯等困境,也能讓受訓者熟悉各種武器裝備的操作與射擊,藉由內建的場景設計及虛擬實境功能,讓受訓者體驗身歷其境之感受,並減少彈藥消耗量及裝備磨耗程度,進而提升整體的訓練成效。

國防部,國軍,審計部,訓練,蚊子館,反恐演習,科技練兵,內政部

▲先前才在大內宣的「實兵模擬接戰系統」,想不到在審計部眼裡也是問題叢生的項目。(圖/軍聞社)

不過這些模擬的訓練器材與設施,有多少竟是淪為官兵口中的「擺設品」、「庫房檢查品」或「蚊子館」,倒是肯定會在官兵中口耳相傳,而使用風評自然也就在官兵中有答案。

這一次被審計部提出類似效益評估的報告中,就顯示出國軍所謂「科技練兵」的口號與跟實際上的運用,顯然是有很大一段的距離;而這些現狀不僅發生在常備部隊上,就連後備動員而來的教召訓練,也是淪為空談或未受到重視。

淪為噱頭的「科技練兵」?

就以北區聯合測考中心(簡稱北測中心)及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裝訓部)建有部隊簡易型戰車訓練模擬器為例,從107至109年度的期間,北測中心模擬器使用人次(時數)僅為48人(12小時),惟北測後備戰車群106年及108年度戰車營教召人員分別有372員、181員,其教召訓練並未運用北測中心或就近運用裝訓部之戰車訓練模擬器。這種訓量與頻率,怎會不讓納稅人搖頭?

其實,政府機關猛蓋蚊子館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不只國軍如此,連斥資5.5億元、蓋了12年才竣工的警政署反恐訓練中心也不遑多讓!自從2017年啟用後,這3年半來有關反恐類的聯合演習,也是只有屈指可數地僅執行過4個場次;此外,該中心在營運的總日數中(960天),實際辦理有關反恐聯合演習、訓練的使用日數為38日,僅占3.96%。

國防部,國軍,審計部,訓練,蚊子館,反恐演習,科技練兵,內政部

▲警政署花費超過5億蓋了12年的反恐訓練中心,先前就已經被批評浪費公帑,現在連過低的使用率也被檢討。(圖/中央社)

如此的設施使用率,與當初想盡辦法爭取經費預算時,在作需文件上不斷吹噓的使用效益相對照,那種在位的官員滿腦子只想剪綵的風氣盛行下,會有這樣的建案評核結果實在也不意外。

看看反恐訓練中心所建置模擬城鎮訓練場、半開放式人質營救及攻堅訓練場、攀升及垂降訓練場、反恐戰鬥訓練場⋯⋯等7項設施,可以說是國內最重要的反恐演練及訓練場地也不為過,但若以這樣低的操演訓練頻率,大概就能推測出我國憲兵特勤隊、海巡署偵防分署特勤隊⋯⋯等多支所謂的反恐菁英部隊,其真正在執行反恐行動中的戰鬥力水準大致上會落在哪一個等第?

國防部,國軍,審計部,訓練,蚊子館,反恐演習,科技練兵,內政部

▲簡易型的訓練模擬器,對於訓練單一職能的操作人員依舊非常有效。(圖/黃竣民攝)

這還只是裝備在使用上的頻繁程度而已,如果還要加上審計部對於建置各模擬系統的購案,屢遭中科院呼弄而衍生履約的疏失,這種各軍種對於裝備建案不熟悉而被廠商牽著鼻子走的案例根本還有一大串,這樣球員兼裁判的委製過程,所導致科研單位生產的多項裝備水準實在難以符合操作者預期,而如此的作業陋習長久以來卻無法根除,相信前一陣子還在大內宣、由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所建置的「實兵模擬接戰系統」,會被審計部看出購案履約情形未盡周全亟待檢討精進,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國軍全面轉型為志願役之後,其實單兵在國防資源上的投資佔比理當大幅提升,不應該再吝於挹助資源於訓練出精兵上,而那種過時的訓練觀念早該淘汰,不然那種模擬訓練裝備用了怕壞、壞了怕送修、修了怕沒料件而修不好、修不好便被罵、罵了又開始限制部隊使用、不用又擺在庫房等著壞⋯⋯的惡性循環,就不會有停止的一天,這也就是官兵時常質疑所謂的科技練兵,究竟是噱頭;或只是擺設的主因吧!

熱門點閱》

► 軍事家/絆索部隊的實踐 駐台美軍重現?

► 黃奎博/與高端疫苗保護力有關的三大風險爭議

► 李沃牆/發行成本逾23億「振興五倍券」跟「普發現金」孰優?

► 鍾文榮/沒了中元節商機 超級市場與零售量販業還「兩枝獨秀」?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專欄 黃竣民

「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