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崑玉/別再迷戀自己騙自己的「中道理性」!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政治的確需要中道理性,但那需要針對自身問題深切的認知與思考,更需要反覆討論與辯論,而不是抓幾個名牌學者,套幾個經典模型,喊幾句口號便可唬弄過去的。

中道,理性,國民黨,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民眾黨,柯文哲,朱立倫,江啟臣,第三條路

▲許多藍營人士愛標榜自己是「中道理性」。(圖/記者李毓康攝)

● 吳崑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者

許多藍營人士愛標榜自己是「中道理性」,或者大談「中間路線」,其實這些說法,愈來愈像是自己騙自己的夢囈。

「中道理性」源遠流長

「中道理性」這句台詞,大約於30年前出現。先是蔣經國死後的主流、非主流惡鬥,親李的本土派集思會,與親非主流的新國民黨連線,曾經攜手推進過一些朝向民主法制前進的法案,有別於政治光譜一端的民進黨街頭路線,與另一端的國民黨保守派,所以他們當時被視為少壯派清流。

接下來新黨成立,與民進黨激烈對立,甚至群眾鬥毆,高雄還發生過314和925等暴力事件。至遲到1995年立委選舉,國民黨利用了人們對統獨光譜兩端政黨的厭惡,強調自己中道理性,逆轉前幾次選舉頹勢,贏得85席絕對優勢(民進黨54席,新黨21席)。

中道,理性,國民黨,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民眾黨,柯文哲,朱立倫,江啟臣,第三條路

▲前總統李登輝。(圖/路透)

原本旗幟鮮明的兩個小黨幡然醒悟,在立法院喝大和解咖啡,共謀合作奪取立法院長,結果失敗。接下來總統大選,李登輝又以不統不獨的中間路線高票當選,從此「中道理性」似乎成了國民黨專利。

但2000年總統大選後政治氛圍丕變。陳水扁的總統府,與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惡鬥不休,新興的親民黨搶過了「中道理性」的招牌,試圖做一個兩極端之間的「平衡者」與「公道伯」,但結果是被兩大黨聯手擠壓。

中道,理性,國民黨,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民眾黨,柯文哲,朱立倫,江啟臣,第三條路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圖/宋楚瑜提供)

2004年連宋配失利後,年底立委選舉時,兩大黨都在舞台前掛出「消滅親民黨」的關東旗,看起來好像是同一家工廠做的。當時馬英九聲勢正盛,親民黨萎縮,加上紅衫軍興起,藍綠惡鬥日趨激烈,台灣政壇已無第三勢力或中間路線生存空間。

接下來,藍綠惡鬥8年,民進黨「逢馬必反」,凡事皆上綱統獨,令許多人厭膩。

「中道理性」為何已無空間?

所以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及後來的柯P競選台北市長,才能以「拋開藍綠」為訴求,贏得選民認同。2016年小英當選後,換成國民黨「逢綠必反」,柯P、時力、親民黨,都想再標榜「中道理性」,卻都已無操作空間。

換言之,「中道理性」向來只是一個政治光譜上的「相對位置」,而不是一種可以標舉成為指導方針的主義信念。所謂「中道理性」政治決策,很多只是左的不要,右的不要;急統不要,急獨不要。

然後把藍綠或統獨兩端的主張加起來除以二,形成一種「妥協性方案」,看起來刀切豆腐兩面光,實際上缺乏兩端主張所擁有的力道,結果總是被交叉火力夾殺,一點便宜都討不到。

既是相對位置,便須先「錨定」一個極端,才能凸顯自己位在中間。國民黨要靠新黨的「統」,民進黨要靠台聯的「獨」,才能讓兩大黨看起來位在中間。

當這兩個小黨消滅,藍綠兩大黨自己對幹起來,柯P才有空間推他的白色力量。小英之所以能夠順利佔據偏中間位置,靠的是時代力量結合獨派的鮮明立場,錨定了「獨」。

中道,理性,國民黨,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民眾黨,柯文哲,朱立倫,江啟臣,第三條路

▲柯文哲砲打民進黨、酸美國,似乎有爭取深藍認同的傾向。(圖/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國民黨之所以被打成「紅統」,正是因為他們對於政治席次太過貪心,消滅了新黨,自己承接急統的力量,又不免因害怕失去而被統派綁架,把自己錨定到另一個極端。

所以,當柯P一路砲打民進黨,酸刺美國人,爭取深藍認同,重用韓國瑜大將,不敢與對岸政治立場唱反調,甚至連個「國」字都要從貼文上修掉,他就已經將自己推到原本新黨的位置上,至少是錨定在較偏統的位置上,從而丟光了偏綠反共的選民。

而朱立倫與江啟臣看似溫和的路線,較難炒起聲量,卻是緩緩的在向中間位置移動,國民黨只需要將自己立場移到比柯P更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立場,更堅定的維護國家安全底線,柯P與民眾黨就會被擠到統獨光譜的統端錨定,國民黨才能與民進黨分食鐘形曲線,搶奪中央凸起大部份的游離選民。

侯友宜、盧秀燕更精明,他們乖乖做地方首長該做的防疫,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不爭朝夕,保住山頭,靜觀待變,反而更能持盈保泰。

何謂「真・中道理性」?

換句話說,台灣搞了30年中間路線與第三勢力,現今政治人物的思維還一樣是線性的,沒有突破性的思考能力。

紀登斯與第三條路,並不是一種妥協路線而已,而是一套對政治、經濟、社會的徹底反思,提出一整套不同過往左派右派的政治論述,延伸到具體政策的落實。一個真正夠格稱之為「中道理性」的論述,應該具有此等水準,而不是只會在兩岸問題與政治口水中纏繞。

舉例來說,跳電標示了台灣能源結構的脆弱,旱澇交替預示我們得找出因應極端氣候更好的辦法,五月疫情明示了台灣官方缺乏後備動員的思維與儲備,旅遊業、餐飲業在防疫過程中的重大損失需要重建⋯⋯。

這些題目,都比統獨兩岸更值得從政者深思,那才是人們需要的「中道理性」。

中道,理性,國民黨,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民眾黨,柯文哲,朱立倫,江啟臣,第三條路

▲即便疫情受到控制,旅遊業、餐飲業重建對執政者來說仍是大課題。(圖/記者李毓康攝)

至於那些一直在盤算可以用幾招撿拾無主選票的人物,大多只是穿西裝的拾荒老人,值得同情,卻不值得跟隨。

台灣政治的確需要中道理性,但那需要針對自身問題深切的認知與思考,更需要反覆討論與辯論,而不是抓幾個名牌學者,套幾個經典模型,喊幾句口號便可唬弄過去的。

每晚夜不成眠的想要贏,還不如花點工夫想好如果贏了要做那些事?更能贏得中間選民們的認同與信任。

騙人騙鬼是可恥的,但自己騙自己,卻是既可恥又可悲的。

熱門點閱》

► 李建璋/釐清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台灣亟須第四期臨床實驗

► 黃竣民/天價M109A6自走砲 真讓砲兵戰力升天?

► 高明見/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

► 劉宏恩/高端疫苗注射後死亡的因果關係如何認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專欄 吳崑玉

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職公關公司、雜誌副總編,危機管理顧問,現職專欄作者。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