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預算書送進立法院審議,在共軍擾台與全面執政的優勢下,理應不會遭致阻礙。(圖/國防部)
● 黃竣民/「James的軍事寰宇」粉絲專頁主編
國防部日前公開了《110年中共軍力報告書》,也一併將「民國111年度預算書」、「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送進立法院,這樣一手送軍力報告書,一手送預算書的兩手策略,顯然比起以往高明許多,因為誇飾中共軍力對台威嚇的能力,正好為國防預算增列給了最佳的藉口,再搭配各媒體大肆渲染美國狼狽撤離阿富汗的消息下,暫且先不管這些報告書的內容,國人應該很快就能達到主政者預期的結果,因此明年度國防預算的審查,想必在立法院會大開綠燈應該也沒啥意外!
▲除了既定預算外,尚編列2千億的「源頭打擊」特別預算,事涉多項飛彈的量產與部署。(圖/中科院)
綜觀《110年中共軍力報告書》的內容,與去年針對解放軍戰力、犯台能力進行評估的報告並無較大的出入,不外乎是解放軍掌握通資電作戰優勢,可結合網路癱瘓我防空、制海與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並藉由衛星偵知台海周邊海/空域各式機/艦的常態佈署,以全般掌握我軍動態。儘管解放軍加強實戰化的訓練、建構新型作戰力量、發展新興軍工科技,但在後勤支援、運輸載具缺乏等因素,而尚未具備「大規模登陸作戰能力」,目前仍以對我進行聯合軍事威懾、封鎖及火力打擊為主要選項。
▲美國在阿富汗的踉蹌下台,這樣的大挫敗除了本身顏面盡失外,也令其盟邦對其「世界警察」的地位產生動搖。(圖/美國國防部)
中美強化軍事投資
受惠於中國大力加強其軍事力量的投資,中國軍費已連續五年突破兆元人民幣(今年為1兆3,553億人民幣,超過新台幣6兆),不僅讓美國也有藉口得以增加國防預算因應(明年約為7,530億美元,比2021年的7,407億美元增長幅度約為1.6%)。而光是在亞太地區推動的「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 PDI),2022年拜登政府就編列51億美元要持續推動,置重點在強化「第一島鏈」(台灣、琉球、菲律賓、日本等地區)的精準打擊網絡,並在「第二島鏈」提高飛彈防禦的能力,而這就必需要在第一、二島鏈部署更多的雷達、偵察和各式飛彈系統。
所以,美國刪減陸軍的經費約16億美元,而增加約46億美元的經費給了海軍,並大力支持陸戰隊朝「2030兵力設計」(Force Design 2030)轉型,以維持在印太地區兵力投射的優勢及「分散式海上作戰」(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的能力,這樣的分配也是可以理解。
▲儘管美國協助台灣本身在自我防衛能力上的提升,但外國在台駐軍議題的高度敏感,讓美國政府的態度並不像台灣媒體炒作的那樣一頭熱。(圖/AIT)
不只美國,東北亞幾乎也都在國防議題上進入另類的軍備競賽,卻又有各自的發展路徑!由於日本與中國在島嶼爭端上的日益激烈化,連帶受到中國軍事威脅的感受度也日趨明顯,因此日本在2022年的國防預算上增加了2.6%,來到5.48兆日元(約新台幣1.38兆元),將正式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而光是要付給美軍的「防衛費」就超過2,000億日元。
日本增加的國防預算支出,主要是挹助於發展太空(日本是繼美國之後,全世界第二個正式成立太空軍的國家,稱為「宇宙作戰隊」,隸屬於航空自衛隊之下)、網路及電磁波等領域,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而南韓更是不遑多讓,明年的國防預算編列55.5兆韓元(約新台幣1.3兆,比今年增加5.4%),儘管南韓跟日本一樣都要支付駐韓美軍的「防衛費」(調漲約13.9%,來到1.18兆韓元),但這樣的數字竟然還能讓南韓在2022年的國防預算上實質上超越過日本,也正式宣示其在東北亞的安全角色上將更加吃重。
尤其在美韓達成協議,針對長期以來禁止南韓發展或擁有最大射程超過800公里的彈道飛彈限制予以取消後,南韓即聲稱未來要提高打擊能力,部署各種具有更強破壞力的地對地飛彈和艦(潛)對地飛彈,並且可以預見未來的南韓軍備出口將大幅成長,這也是日本和台灣所不及之處。
中國軍事預算屢創新高
相較於日本與南韓,台灣明年度的國防預算約是這兩個鄰國的1/3,主要編列3,726億餘元、基金預算編列590億元,兩者再加上採購66架新式F-16V型戰機的特別預算401億元後,可讓國防資源總體達到4,717億元,較今年度預算增加108億元(漲幅約3%),除此之外還另外編列2,000億的特別預算,用在所謂「源頭打擊」的飛彈量產與研發。
就編列預算中主要的三大組成部分:人員維持費1,708億元(45.8%)、作業維持費1,069億元(28.7%)和軍事投資費949億元(25.5%);目前這一個數字雖然創下歷史新高,但如果按照兩岸軍事情勢發展去預判,或許現在所見的這個高點,並非是日後的歷史新高!
▲全民防衛動員署明年1月成立,編列預算採購數千挺機槍與數十門迫擊砲,用以強化後備部隊的裝備。(圖/後備指揮部)
雖然政治人物總喜歡操作中國的國防預算,但實際看起來也不至於那般「妖魔化」,畢竟要讓這一支上百萬人的軍隊完成外觀具體且內涵轉型的改革並非易事,需要大量資源與時間的投入及人才培育,目前卻仍處於進行中的階段而已,想跟美國全面對抗羽翼仍未豐。
儘管中國的國防預算是台灣的16倍,但光是台、日、韓三國的國防預算加總,就幾乎是中國的一半了,如果算上土地/人口密度、龐大數量的裝備代差,複雜的邊境與海域爭端,那印度約700億、俄羅斯650億、越南50億美元尚且不計,其實中國的國防預算還大有增長空間,相信未來還是會繼續屢創新高。
▲即使中國的軍費支出是台灣的16倍,但綜合國情威脅與未來的軍事改革發展,未來仍有持續大幅增長的空間。(圖/新華網)
問題在於兩岸政策如果要繼續維持軍備競賽的基調,誰會先承受不起?國人清醒的認知比盲目的自大,可能對於國家的軍事發展上會更有助益。畢竟,改善國家關係與削足適履的國防並不是全然劃上等號。
▲中共軍機頻繁地繞島訓練,或在西南空域出現,嚴重疲乏我國戰機與飛行員的出勤架次。(圖/青年日報)
隨著近日阿富汗讓美國嘗試到「越南第二」的焦頭爛額,國人也意識到光有先進尖端的武器裝備,並非戰爭勝利的保證,靠人打仗更是不智之舉。如果軍隊普遍缺乏良好的訓練、人民沒有堅強的抗敵意志,那花費龐大預算所購置的武器也只是淪為資敵用途,真正能發揮出全民國防的戰鬥力,恐怕還得各方面缺一不可的配合。
▲阿富汗經驗讓國人意識到先進尖端的武器裝備並非戰爭勝利的保證,如果軍隊普遍缺乏良好的訓練、人民沒有堅強的抗敵意志也是兵敗如山倒。(圖/嘉義後備指揮部)
熱門點閱》
► 王志鵬/美日英澳齊聚西太平洋抗中 台灣西南海域卻低調安靜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不只美國,東北亞幾乎也都在國防議題上進入另類的軍備競賽,卻又有各自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