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谷晶策/拜習視訊二會 坐實「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憂慮

我們想讓你知道…烏克蘭跟台灣可不都是民主國家,為何要讓他國干預國家未來的發展呢?拜習峰會談的內容,不就真坐實了「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

● 作者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 FBC2E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22年3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長約2小時的視訊峰會,兩人就美中關係、烏俄衝突、台灣問題進行討論。此次峰會,也是兩人繼去(2021)年11月15日首次視訊峰會後,睽違4個月再度對話。同時這也是繼俄烏2022年2月24日軍事衝突後,美、中兩國領導人首度對話。

拜習視訊二會 俄烏衝突、台灣是焦點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指出,拜登在會中重申「四不一無意」,他說:「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

拜登還表示:「美方願同中方坦誠對話,加強合作,堅持『一中政策』,有效管控好競爭和分歧,推動美中關係穩定發展。我願同習近平主席保持密切溝通,為美中關係把舵定向。」除此之外,拜登也在烏克蘭問題上,介紹了美方的立場,並表示願意與中方溝通,防止情勢上升。

而習近平表示:「我和拜登總統都讚同中美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避免對抗,都同意雙方在各層級各領域要加強溝通對話。總統先生剛才又重申,美方不尋求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對於你的這些表態,我是十分重視的。」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晚間與美國總統拜登視頻通話,再度談及台灣議題。(圖/翻攝自新華社)

習近平還提到:「目前,中美關係還沒有走出美國上一屆政府製造的困境,反而遭遇了越來越多的挑戰。特別是美國一些人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這是十分危險的。」習近平近一步說:「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希望美方予以足夠重視。中美關係之所以出現目前的局面,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沒有落實我們兩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沒有把總統先生的積極表態落到實處。美方對中方的戰略意圖作出了誤讀誤判。」

習近平又說:「烏克蘭局勢發展到這個地步,是中方不願看到的。中方歷來主張和平,反對戰爭,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我們向來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倡導維護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按照聯合國憲章辦事,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這些大的原則是中方處理烏克蘭危機的立足點。」

習近平呼籲:「各方應該共同支持俄烏對話談判,談出結果、談出和平。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後癥結,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習近平還說:「中國有兩句老話,一句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另一句是『解鈴還須繫鈴人』。關鍵是當事方要展現政治意願,著眼當下,面向未來,找到妥善解決辦法,其他方面可以也應當為此創造條件。當務之急是繼續對話談判,避免平民傷亡,防止出現人道主義危機,早日停火止戰。」

白宮新聞稿有所保留 繼續維持「戰略模糊」

白宮會後聲明不像《新華社》把會談對話內容披露得如此詳細。聲明指出,拜登在會中解釋美國和其盟友、夥伴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看法,並強調他支持以外交方式解決這場危機的立場。此外,拜登也針對若中國提供俄國物資支援(material support),解釋可能面臨的後果。兩位領導人都認同維持開放溝通管道,以及控管兩國競爭的重要性。另外,拜登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並且強調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

在台灣議題上,根據白宮資深官員會後對媒體簡報表示,拜登在會中重申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以及「六項保證」下的「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承諾,而拜登也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白宮資深官員回覆媒體時還提醒記者,拜登1979年擔任參議員時,曾參與過《台灣關係法》的表決投票,他堅決遵守《台灣關係法》的原則。並且,拜登政府一直以來都展現對台「堅若磐石」(rocksolid)的支持,而未來也會持續這樣做。

 

▲美國總統拜登在視訊會議上除了討論烏俄戰爭,也就台海議題重申對台的支持。(圖/路透) 

再者,該資深官員強調,拜登跟習近平明確表示「提供物資支持俄國」所會面臨的後果。資深官員雖未詳細說明拜登對習近平說,美國會在上述前提下對中國做出何種制裁,但他回答記者時強調:「拜登清楚地向習近平表示,若對俄提供物資的行為發生,無論是哪國,都勢必會面臨『後果』。」

不過,《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披露,拜登政府官員擔憂北京試圖當「雙面人」。指中國對外公開敦促各方冷靜、克制,然而私底下援助俄國強化彼此關係。有些人以中國和北韓往來為例,一邊要對方停止核武計畫,但另一邊又提供能源與其他援助,以彌補北韓遭聯合國制裁的損失。

《紐約時報》提到,白宮暗示若北京支持俄國,美國可對中國施加所謂的「二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意即針對與俄國有貿易往來的第三方國家與實體,縱然相關交易不存在任何美國連接點,仍可額外制裁,迫使非美國實體在制裁國家市場和美國市場、供應鏈服務中作選擇。不過,《紐約時報》也提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與各國經貿合作密切且數量巨大,制裁中國對全球經濟反彈力道衝擊,遠非與制裁俄國可比擬,屆時定會有國家與企業遊說,希望美國不要制裁中國。

有一位記者在簡報中詢問資深官員:「拜登是否明白要求習近平向普丁調停,以停止這場戰事並俄國從烏克蘭撤軍嗎?還有,習近平有提供任何『運用他自身對普丁的影響力』的方法,以停止這個激進行為嗎?」資深官員回答:「拜登並未對習近平提出任何請求,拜登僅向習近平列出他對烏克蘭情勢的評估、拜登認為是對的想法,以及特定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

(參考新聞:《新華社》: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視訊通話白宮會後新聞稿:Readout of President Joseph R. Biden Jr. Call with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白宮會後媒體簡報會:Background Press Call by a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on President Biden’s Call with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China、《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Biden Warns China of ‘Consequences’ if It Aids Russia in Ukraine War

蘇利文、楊潔篪會晤提前設定拜習二會內容

觀看此次拜習視訊峰會的內容,與美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潔篪2022年3月14日在義大利羅馬進行的會晤重疊部分相當多。雙方談話重點也是擺在「俄烏衝突」和「台灣問題」。

「羅馬會談」時,蘇利文向楊潔篪明確表達美國對中國軍事援助或經濟援助俄國的擔憂,並警告這些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另外,楊潔篪在會中也向蘇利文「強烈關切」台灣問題。此外,雙方還就、朝核、伊核、阿富汗等國際和區域問題交換意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與白宮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在羅馬會談。(圖/翻攝央視)

當時拜登政府官員將這次會議描述為「緊張而坦誠」(intense and candid)的會議。不過白宮也說蘇利文和楊潔篪,強調了美國和中國之間「保持開放溝通管道的重要性」。並在美、中國安高層各自回國的5天之後,再次促成拜習二人進行視訊峰會。

美中外長三度通話 布林肯、拜登都表態「反台獨」?

除關切美中二次領導人視訊會晤外,不免也關切俄烏衝突後美中外交高層的往來。自俄烏邊境緊張開始至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前後已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進行了三次通話,分別為1月17日、2月22日以及兩週前的3月5日。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兩次通話,據《新華社》會後公布的新聞稿都指出,布林肯在會中表示:「不支持台獨」。不過,過去兩次美方公佈的相關聲明稿都沒提到「反台獨」,僅表示「對台政策不變」。

若將拜登、布林肯兩人在各自會晤中的發言,可看出美國白宮、國務院在對台政策上的整體大方向沒有改變,但內容上卻增加「反台獨」。再者,若加上去(2021)年11月中拜習首次視訊峰會的內容,當時《新華社》也強調拜登在會晤中表示「反對台獨」。若再將時間拉回去年7月,白宮印太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亞洲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的研討會上,也強調美國「反對台獨」的立場。

▲拜登與習近平於去年11月舉行視訊峰會,強調「反台獨」。觀察美方官方發言,可發現「反台獨」成了趨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有些人認為,不該相信中國官媒公布的會後新聞稿,若美方多次表態說對台政策不變,那就代表美方對台政策並無任何一絲變動。然而,《霧谷晶策》自拜登政府2021年1月上任以來,就仔細觀察美國白宮、國務院官員對台政策的態度。從我們前兩段整理的內容,讀者就能看出,美國國務院、白宮重要官員過去1年多以來都對「反台獨」表態過。尤其自俄烏局勢開始升溫,美中高層開始對話後,「反台獨」三字就被一再提起。很明顯地,這個趨勢並不是巧合。

俄國、中國在拜習視訊會當日的往來令人好奇

美中領導人3月19日會晤之前和當天,中、俄之間的互動頗耐人尋味。德媒《圖片報》(Blid)3月17日報導,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3月17日飛往北京的專機,疑似被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召回,半路在西伯利亞上空折返。報導指出,拉夫羅夫最終沒有飛往中國,而是在經過2,800公里的飛行後,返回俄國莫斯科。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 News)報導,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回應《圖片報》表示:「這是西方宣傳提供的,包括俄中雙邊關係在內如此公開的假新聞。我們已經多次注意到這種情況。有人正在試圖讓我們(指俄、中)發生衝突,但我們不會允許。」

在3月17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彭博社》(Bloomberg)記者就德國《圖片報》內容提問,「請問中方是否曾邀請拉夫羅夫外長前往北京?該報導是否準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簡單稱:「你最好去問問德國報紙,他們是從哪裡得到這個消息?」

另外,3月19日美中領導人會晤時,根據俄媒《國際傳真社》(Interfax)稱,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與俄國副國防部長佛明(Alexander Formin)進行會晤,會談期間討論「雙方共同利益的當前議題」。但報導並未詳細透露雙方會晤中的討論細節。

(參考新聞:《國際傳真社》: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says current issues discussed with Chinese ambassador in Moscow

美中在俄烏、台灣議題有默契

《霧谷晶策》認為拜習二次峰會,主要是由拜登發起,邀請習近平就俄烏戰事進行美中兩國最高級別的溝通。拜登明確地要讓習近平知道,若中國膽敢大張旗鼓支援俄國,那會觸碰到美國底線。《霧谷晶策》推估美國或許可能透過《美國敵對國家制裁法》(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 CAATSA),單方面對中國制裁。不過,經濟制裁成效有限,目前看來是美國在虛張聲勢。

《霧谷晶策》觀察目前美中關係的「新模式」,是兩國外長目前接觸有限,反倒是國安高層的蘇利文與楊潔篪管道較為暢通,能直達兩國領導人。這樣的外交溝通管道,比歐巴馬(Barack Obama)、小布希(George W. Bush)時期愛用的「戰略與經濟對話」(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僅限於國務卿與外交部長、財務部長與商務部長的層級還要再高。拜登提出的「四不一無意」,也慢慢向習近平在歐巴馬時期就已提出但被無視的「新型大國關係」(即: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靠近。

《霧谷晶策》分析美中兩國在「俄烏議題」與「台灣議題」,已有潛在的默契。北京不會公開地力挺莫斯科,以配合華府的三令五申,但北京與莫斯科的官方往來仍正常進行。而華府則以默許北京最在意的「反對台獨」,來滿足北京的要求,同時並未公開打臉北京所稱的「反對台獨」。無論是「反對台獨」或是「不支持台獨」,所指核心意義相同,只是雙方文字遊戲敘述上程度的差異。

《霧谷晶策》建議我國政府實應對華府提出異議,以免有817萬選民不滿美國干預。另外,還應該再抗議為何美、中兩國元首通話,非得硬把烏克蘭、台灣都扯進來。烏克蘭跟台灣可不都是民主國家,為何要讓他國干預國家未來的發展呢?拜習峰會談的內容,不就真坐實了「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

熱門點閱》

►賴怡忠/俄侵烏戰爭及後續 挑戰台海相關戰略

►李沃牆/美中新一波金融戰 中概股慘遭雙面夾殺

►黃軒/五大人類性格 這種最容易慘死

►俄羅斯為何屢攻不下烏克蘭? 空軍、陸軍曝露出兩大缺點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 FBC2E International Affairs。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霧谷晶策專欄

霧谷晶策專欄 霧谷晶策

《霧谷晶策》致力於剖析當今「國際關係」、「外交政策」、「兩岸關係」、「時事議題」,促進台灣人持續開拓國際視野和時事分析更新。

霧谷晶策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