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中 少去這些地方和避免NG行為

我們想讓你知道…其實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和「脫險6大工具」,也得乖乖「戒菸、戒酒、不熬夜」。還有,要打滿疫苗,才能安全保護自己和家人。

▲疫情爆發中,盡量避免下文中的NG行為。(圖/記者周宸亘攝)

● 黃軒/重症醫療專業醫師、專欄作家

1.大聲說笑

日本研究,使用超級電腦破解我們人類在説話,唱歌,咳嗽的飛沫顆粒:

(1)大聲說話:每分鐘約會噴出1萬顆飛沫顆粒。

(2)大聲唱歌:每分鐘約會噴出2萬5千顆飛沫顆粒。

(3)每次咳嗽:每分鐘約會噴出1萬5千顆飛沫顆粒。

美國有研究,一個人拿下囗罩說話而已,他的飛沫加病毒,可以滯留在空間,12分鐘左右,這時你離開座位,又不戴口罩,當然病毒就很順的進入了你的呼吸系統了!

2.歡樂暢飲

當你和一個感染者,在同一個封密空間內,同時暢飲一個小時 ,研究人員發現:

如果在封閉空間下,空調也未全開,大家都來乾一杯,那麼飛沫顆粒,可能含有大量的病毒,容易滯留在一個同地方,形成高濃縮的COVID19 病毒。研究人員也因此發現根據坐位位置的不同(剛好你坐的位置是最不通風的地方),有些感染機率也會增加到了約78.6%。如果你不勝酒力,更不可能會維持很好的防疫措施的。

3.主題樂園

▲去主題樂園遊玩的話,可以以室外活動為主,因為室內通風設計較不良,一時也很難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圖/翻攝自台北市兒童新樂園)

在疫情爆發期間,很多國家都會製定一些主題樂園的指引,例如加強消毒工作、控制進入人數、動線規劃等。有些專家建議,去主題樂園遊玩的話,可以以室外活動為主,因為室內通風設計較不良,一時也很難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但無論在室內還是外,別忘了,全程都得戴好口罩,你的口罩,不能戴在下巴喔!

4.參加宴會

因參加宴會活動而引起的傳染風波了在全球各地時有所聞,例如在白宮記者協會晚宴中,有多人染疫。宴會恐變超級播毒活動,因為大家都又到處敬酒、暢談。因此有專家認為,要參加宴會者,得出示COVID19疫苗接種滿三劑證明、同日檢測無染疫證明,並強烈建議接種疫苗加強針。

5.一起工作

日本有一部影片呈現COVID19如何散播在沒有通風功能的冷卻裝置的空間內。這支影片分析了一個人在沒有窗戶的空間中咳嗽時飛沫。影片中,你會發現水滴在「空調的空氣中散佈」有幾個共同點:

(1)長期處於「密閉空間 + 冷氣空調 + 人員群聚」

(2)如果辦公室內受到病毒污染,不能散掉,會變得更加嚴重。

所以,減少實體的開會,視訊會議,是在疫情期間最佳的開會方式。別忘了,可以叫老闆,裝置一個「防疫空調」,不但可消毒,又可清除室內骯髒的懸浮微粒,將會是公司的德政,但是也得讓老闆得花不少錢呢!

Omicron病毒大流行期間,要在辦公室內一起工作的話,非常建議:

「離開座位,戴口罩」

「回來座位,勤洗手」

「離開座位,戴口罩」

你一但離開座位,有可能會穿越剛好病毒懸浮微粒濃厚的區域,所以最好戴上口罩,避免病毒懸浮微粒吸入你的呼吸道。離開座位,去了別的空間、樓層、部門,你的手指頭,都有可能會被病毒污染到,所以可以在自己桌上放濃度75%酒精,以便隨時消毒雙手。

▲遠距辦公成為常態。(圖/ETtoday新聞雲)

6.一起吃飯

一起吃飯的餐廳,可說是病毒群魔亂舞的好空間!請大家謹記「六六大順」的用餐方式,才是真的安全!

(1)餐廳內,感染的風險 https://m.facebook.com/ooihean/posts/4823855794374533

(2)餐廳內,鄰座為何有隔離板? https://m.facebook.com/ooihean/posts/4810197199073726

(3)餐廳內的傳播 https://www.facebook.com/ooihean/posts/4765656593527787

(4)六六大順的用餐方式 https://m.facebook.com/ooihean/posts/4801218179971628

7.自助餐宴

自助餐廳內,如何傳播 ?請看日本研究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EqvsWJfsc

8.宗教節慶

▲疫情警戒期間,各國都針對宗教集會活動防疫訂出規範,如今年須接種3劑疫苗,才能參加大甲媽祖繞境。(圖/記者蔡佩旻攝)

COVID19大流行期間,包括各種宗教信仰場所都關閉,朝聖活動、節慶活動都取消。為了防治疫情惡化,疫情警戒期間,各國都針對宗教集會活動防疫訂出規範,告訴各位大師、教徒如何防疫措施才是能保命。而許多教堂、猶太教堂、清真寺和寺廟都透過網路直播的方式,提供信徒禮拜。

https://www.cdc.gov.tw/File/Get/Xq6f4I7_0O5IZZ0gwMGCDg

9.外宿旅館

(1)易受病毒污染物件

旅舘內最易污染的物件是杯子。研究人員認為,入住旅館的人,大部分都無症狀,或者剛好處於發病前5天的潛伏期,正是病毒複製能力最強、病毒濃度最高的時候,天天使用的水杯碰到殘存在咽喉或口水中的病毒,就會被污染。

(2)易污染的材質

我們已經知悉,COVID19病毒在各種材質存活不同:

在塑膠材質,可以存活72小時;在金屬不鏽鋼表面,可以存活48小時;而病毒如果落在厚紙板上,最多也能存活24小時;在銅器上較短,只有4個小時。

之前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發現,在手機屏幕、塑料或紙質貨幣等光滑表面,COVID19 病毒可以存活至28天。

旅館內的陶瓷製品,如洗手枱、馬桶、杯子,也是容易受汙染的材質,尤其是洗手枱,可以讓病毒持續28天存活,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物件都會一直保持潮濕的緣故。

(3)潮濕環境,使表面易污染

研究發現,在旅館內,最容易污染的區域是在浴室。而另外一個研究也顯示,在防疫旅館內,最容易被污染的區域是在枕頭套,因為這些都是和「水」或「潮濕」介面持續接觸的區域。

其實不只COVID19 病毒,之前造成呼吸道感染的鼻咽病毒,在潮濕的環境下,也而有利於存活,尤其在糞便可以找到的病毒,也更常會在浴室內發現。

(4)洗手枱持續都有病毒

在這次研究,研究人員發現洗手枱,持續都有病毒,可能原因就是刷牙、洗臉、漱口、吐口水,都會在洗手槽內進行,濕度和溫度都非常適合COVID19病毒生長。

(5)病毒,可以持續存在多久?

依據這次的分析,研究人員在洗手枱內持續驗出病毒,至少是11天,最久長達28天。

▲加強型防疫旅館。(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10.體育賽事

自2020年1月開始,世界多地相繼出現大規模疫情,為避免在進行的過程中出現疫情的大面積爆發狀況,宣布延期、空場舉行、取消或停擺的體育賽事屢見不鮮。

而在現場觀賞賽事,太high、太瘋狂,即使有戴口罩也很容易歪掉,沒有戴好,也很快濕了。還有,大家都會很匆忙上廁所,但都忽略了廁所是病毒最容易傳播病毒的地方之一。

為了讓體育比賽能夠順利進行,各國也會訂出防疫政策及疫情警戒標準,以防疫為優先考量,並兼顧選手參賽權益及賽事活動安全,輔導辦理各級國家代表隊出國參賽、於國內辦理各項賽事或活動、舉辦國際體育運動賽事。

加強版的防疫新生活

其實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和「脫險6大工具」,也得乖乖「戒菸、戒酒、不熬夜」。還有,要打滿疫苗,才能安全保護自己和家人。這樣,大家才能安全面對這次的2022年的挑戰和變化。

熱門點閱》

►縱火燒全家釀悲劇 嚴格管制散裝汽油購買 

►趙春山/中國封殺台灣石斑魚 讓利不是應該的

►周天瑋談霸權與文明》霸權戰略絕對不能忽視這一個高地

►林氏璧/小小孩疫苗基本上可防重症 接種哪牌看這裡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黃軒專欄

黃軒專欄 黃軒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醫學博士、古文詩賦愛好者、專欄作家。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因為愛,讓他好好走》。

黃軒最新文章

more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