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灰犀牛、黑天鵝逼近 安全考量壓倒經濟利益

我們想讓你知道…對企業決策者而言,就像烏克蘭和台灣的地緣政治緊張告訴我們的,所有你認為不可想像的事情不但會發生,而且很可能隨時就突然發生。

▲全球疫情爆發及俄烏戰爭,甚至是這兩年半來的通貨膨脹,都讓習慣全球化商業運作的我們,歷經難以想像的糟糕經驗。(圖/路透)

●丁學文/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對很多人來說,2020年的全球疫情爆發以及2022年的俄烏戰爭,甚至是這兩年半來的通貨膨脹,都是習慣全球化商業運作的我們,在過去難以想像的糟糕經驗。今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更進一步引發台海之間的緊張關係,政府想的是什麼我不知道,但站在企業的角度,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看似遙遠的灰犀牛地緣政治風險好像隨時可能近在咫尺,而全球疫情或是金融市場的黑天鵝,更是防不勝防的就會撲面而來,企業決策者正在面臨一個過去三十年從來沒有過的新挑戰。

2001年北京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大家異口同聲認為全球貿易可以將中國拉入自由世界的陣營,企業也逐漸習慣在一個良性循環的全球化環境中進行運營。彼時,只要做好純粹的經濟考量,在最具商業意義的地方建造好工廠或掌握供應鏈來源,其他事情都無關緊要,再大的衝突也可以在經濟優先中自然解決。

中國崛起 安全考量壓倒經濟利益

但隨著時過境遷,中國崛起讓安全考量再次壓倒了經濟利益。西方政府開始相信沒有什麼比建立自己的供應鏈更為重要,供應鏈的韌性一下子反轉取代了Made in Time的精實生產。企業界在全球化可以持續的假設下投入的大量資金,在低估了政府思維的反轉中紛紛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窘境。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018年簽署備忘錄,向中國課徵關稅。(圖/路透社)

其實,早在川普對北京拿起貿易關稅的大刀開始,許多跨國企業就開始重新審視對中國的依賴。疫情更進一步促使他們重新考慮該不該改變關鍵部件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在俄羅斯攻擊烏克蘭後,西方世界的制裁更讓眾多企業面臨撤出俄羅斯的壓力,幾乎每一家跨國企業都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情況會如何?西方企業突然明白,台海危機同樣可能導致投資的擱淺、解凍或註銷,並讓供應鏈陷入一團混亂,而且規模可能還會大得多。因為全球90%的先進晶片都來自台灣。

新南向?知易行難。許多跨國企業在過去幾年發現取代中國供應鏈何其困難。即使是看起來簡單的產品也可能涉及數百種的全球投入。跨國企業與中國的大規模「脫鉤」不但難以實現,也不可取。因為這只會推高成本,削弱企業的競爭能力。

所有你認為不可能發生的 很可能隨時發生

▲地緣政治的緊張,告訴我們所有你認為不可想像的事情不但會發生,而且很可能隨時就突然發生。(圖/路透社)

有些事情覆水難收,發生了就很難回到原點,希望北京與美國就台灣問題找到和平的解決方案越來越難,中美對峙凸顯的就是一廂情願的危險。無論前方還有多少隻灰犀牛與黑天鵝,跨國企業仍須負重前行,但收入和利潤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和台灣的跨國企業,確實正在尋覓對沖該市場風險的方法。已經掛牌IPO的企業也開始被要求披露更多的地緣政治脆弱性。更重要的是,跨國企業董事會正惶惶不安的想方設法做好地緣政治風險的評估和應急規畫。

對企業決策者而言,就像烏克蘭和台灣的地緣政治緊張告訴我們的,所有你認為不可想像的事情不但會發生,而且很可能隨時就突然發生。

熱門點閱》

►綠電無助解決台灣能源危機 工總能源白皮書的盲點 

►美股重挫台股萬五保衛戰開打 投資者適度減碼分散風險

►數發部恐主導跨媒體恐怖主義 3大模糊地帶須慎思 

►觀光客跟著米其林吃不踩雷 在地人心中自有口袋名單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新聞網」,原標題〈跨國企業的風險新覺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丁學文

丁學文 丁學文

現任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美國康乃爾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最愛孜孜不倦、與人分享的利他生活;希望拉高視野,帶給大家不同新觀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